轉發自:南京論壇NFJ(點我看本文)
作者:茅遒登、茅迺封
總司令部移駐馬群
初八日既發佈各軍聯合攻城命令,准於本日夜十二時開始實行。十二時後,總司令部由麒麟門移紮馬群,會議畢,各軍司令紛散,各督飭所部進攻。紹楨派經理部長陳懋修分配攻城炸藥,馳送各軍。入暮各部人員均飽餐準備出發。夜一時許,總司令以次,或乘騎,或徒步,抄小道前進,所經行即連日浙軍與敵開戰之地點,概不張燈,以避敵軍偵探。其時月黑風高,幾不辨方向,多有失足踐踏泥淖中者。愈行愈聞槍聲接近,遙見朝陽門內外火光甚熾。將拂曉,抵馬群,假鄉董華姓宅為總司令部,各將佐圍坐一室,靜待捷報。突聞極巨大之炸裂聲,疑為城門已轟破,各參謀亟出外立高地視察,槍聲已息,但見城內火光熊熊,愈決定為城破之佳兆。正擬整備入城,而所派偵諜已先後回部,謂城內起火雖確,但城實未破,巨大之聲系守城敵軍所拋放之炸藥。是夜敵軍在朝陽門城頭用機關炮向城下射擊,隆隆之聲,竟夜未息,敵軍耗去子彈無算,我軍固未傷一人也。
鎮、浙各軍力攻天堡城,克之
▲軍民佔領江寧後天堡城之大炮
我軍屢圖攻城,然一近城垣,則天堡城之炮即下擊,使我軍不能肉搏進攻。天堡城者,位置於朝陽門外鐘山之半腰,上築要塞,既高且峻。敵軍以堅強之兵力,憑險死守,接電話於城內以通聲氣。我軍若不奪取此地,南京不可得而下也。紹楨因飭鎮、浙兩軍,附以洪承點之滬軍協助進攻,期於必得。初十日(11月30日)下午,鎮軍第二標及浙軍二隊、滬軍義勇隊直逼鐘山之麓,攀藤附葛,猛力衝鋒,守兵開炮轟擊,我軍奮勇向前。守台官招展白旗示投降意,鎮軍管帶楊韻珂信之,止我軍射擊,甫上至山半,守兵忽放排槍,楊管帶立時陣亡。我軍憤極,無不冒死入火線,蜂擁直上,死傷枕藉,無一落後者。相持至十一日早六時,遂佔領天堡城全部。是役共斃敵軍守將一員、官長十數員、守兵七百餘名,我軍陣亡管帶一員、隊官二員、排長一員、兵士一百六十餘名。自是城外無一敵軍之影,我軍居高臨下,俯瞰全城,見城內煙火全息,敵軍亦寥寥無幾,知大功將次告成矣。
第二次籌備總攻擊,未及實施,寧城已破
聯軍於初八夜合力攻城,因種種原因未達目的,敵人堅守城垣,已成為半永久之要塞戰。紹楨再與各軍將校會議,決計聯合進攻。特於初十日發佈命令,分定攻城任務如下:
(一)蘇軍有佔領自雨花臺至通濟門及洪武門左右各要地,並攻入通濟門之任務。
(二)浙軍有佔領自紫金山南麓至洪武門各要點及攻入朝陽門之任務。
(三)鎮軍有佔領自紫金及太平門至神策門,並攻入該城門之任務。
(四)淞軍有掩護烏龍山、幕府山攻擊儀鳳門之任務。
(五)滬軍有輔佐鎮淞兩軍相機攻入神策門、儀鳳門之任務。
(六)江陰軍隊有輔助蘇軍攻擊雨花臺、通濟門之任務。
(七)各軍支隊長應照所擔任務,用種種手段,求達到目的。
(八)總攻擊日期須從總司令部頒定,惟時時小攻擊可由支隊長決定。
初十日傳令各軍,分組炸藥、梯緣、地雷、敢死各隊,用種種設施康續動作。俟總攻擊時期確定後,各軍主力前進適當地點,猛力攻城。若炸藥隊或地雷目的達到時,各軍立即由缺口衝鋒而入。述當日總司令預定方法如下:
一、炸藥隊。鎮、浙兩軍各組炸藥隊一隊,隊分三組,每組工兵十人,助手酌派。以第一組實行破壞作業,以第二、三組作為預備,如第一組作業為敵所阻,則第二、三組當慶續作業,以期奏功。
二、地雷隊。各軍各組地雷隊一隊,無工兵之軍,可由浙軍撥用,其組織法與炸藥隊略同。
三、兩隊之作業。兩隊實行作業以前須預備要件:(甲)偵察道路。(乙)選定破壞點。(丙)預定作業場。(丁)計畫破壞方法。
迨實行時,另由各軍分派小部隊掩護或聲援,以便作業。
四、梯緣隊。各軍各組梯隊一隊,均百人,於定期攻城時,協力緣登。迨一經緣上,即速赴該軍專任城附近攻擊,用炸藥驚擾敵兵,迎入我軍。
五、敢死隊。各軍實行攻城時須另組敢死隊,確定有生入無生還之決心。
張勳派胡令宣偕史久光至蘇軍議和,又請駐甯美領事赴鎮軍議降款,卻之
▲江甯清軍向民軍乞和
▲江甯美領事為清軍與民軍議和
聯軍總司令部顧問史久光失陷敵中,歸敵軍統領胡令宣看管,禮遇既優,保護尤至。令宣久統舊軍,為人明白曉事。十一日(12月1日),我軍既盡消滅城外敵蹤,復奪得天堡城要塞,張勳知事不可為,遣令宣偕史久光出南門,手執白旗,臂纏白布,徑投蘇軍司令部謁見劉統領之潔,陳述意見,要求和約四條如下:
(一)不傷人民生命財產。
(二)不殺城內駐防旗人。
(三)張人駿、鐵良二人准其北上。
(四)張勳所部營隊,准其帶領他去。
之潔謂:第一條本民軍宗旨,二、三兩條亦尚可從權核辦,至第四條實萬難允許。因邀令宣、久光同赴馬群晉見總司令,面商辦法。總司令以次,見久光獲慶生還,無不鼓掌歡躍。是時林述慶亦由堯化門策騎來部,緣張勳同時商請駐甯美領事出太平門至堯化門鎮軍屯紮處,面見述慶,代議和款。述慶首辟其講和二字,謂勝負既分,言降則可,言和則不可。譯員答稱:「實系請降,頃間誤譯和字。」及議降款,略如令宣要求四項。述慶不允,轉向要約數事:
一、張勳所部並旗人一律繳械。
二、張勳在寧所掠公款八十余萬須全部繳出。
三、來降後,准張勳認住一宅,由民軍派兵監護,至所求不殺降一節,本民軍宗旨,自可照允。美領事允為轉達而去。
述慶乃持蒞總司令部詳細報告,總司令深然之。因嚴卻令宣所倡之和約,而另提四條令其還報:
一、張勳暫拘,俟臨時政府成立再議。
二、張勳所部兵士徒手出城。
三、槍械武裝置小營操場,民軍派員點收。
四、張勳搜括庫款八十萬繳出充餉。明午十二時如無滿意之答覆,立用重炮轟城。勳置之不答,入夜收合殘兵,由南門出亡。
聯軍整隊入城
十二日(12月2日)上午六時得諜報,張勳已率敗殘軍隊於十一夜潛出南門,走大勝關一帶渡江赴浦口,張人駿、鐵良亦倉皇出走。是早蘇軍即佔領雨花臺攻入南門,同時鎮軍攻入太平門,淞滬軍攻入儀鳳門。總司令部於十二日午後二時三分亦由馬群開拔入城,特發命令如下:
軍命令(十二日下午二時二十分自馬群發)
(一)蘇軍現已佔領雨花臺攻入南門,鎮軍已攻入太平門,張勳已率潰兵逃往大勝關。
(二)浙軍全數及鎮、蘇之各一部速即入城。蘇軍分派步炮隊仍固守雨花臺。鎮軍分派步炮隊仍固守天堡城。洪軍步炮全部速渡浦口,追躡敵縱。黎軍仍助守幕府山及烏龍山兩炮臺。
(三)幕府山、烏龍山兩炮臺仍責成官司令固守(與黎軍妥商辦理)。
(四)以警備隊步兵一隊仍留守馬群輜重。
關於入城後應注意之要點及各種佈置,總司令籌備本極完善,惜入城以後,間有未能實行者,以致發生蘇良斌、崔煥等偶爾搶劫伏誅之事。茲仍記其規畫大概如下:
── 指示情報所得敵軍安設地雷之處,以免誤踐。
── 不准擅殺無辜並搶奪人民財物。
── 城內尚有探訪、偵緝各隊,形似張軍,務宜識別。
── 對於外人嚴行保護。
── 入城後應佔領之場所及各部隊分任之區域如下:
(甲)儀鳳門二隊漢西門一隊水西門一隊水西門水關一棚聚寶門二隊通濟門一排洪武門一排朝陽門一隊太平門一隊神策門一排豐潤門一排金川門(即鐵道門)一排。
(乙)督署步隊一營藩署一棚糧道署半棚巡道署半棚長江水師庫半棚造幣廠一排城外製造局一隊軍械局一棚龍蟠里火藥庫半棚南門外火藥局一排北極閣後火藥庫半棚草場岡火藥庫半棚諧議局半棚巡警局一排北極閣炮一隊德律風總局一棚電報局二棚獅子山步一隊富貴山步炮各一隊清涼山步一排鐘鼓樓日本領事署半排四牌樓英領事署半排三牌樓美領事署半排三牌樓德領事署半排。
(丙)城內巡邏隊,由鎮軍撥步隊兩營,分二十四路巡査,並徵發馬匹,速分編馬隊,安撫百姓。
總司令部人員,自馬群出發,或乘騎,或徒步,有警備隊持搶擁護,本可直入朝陽門,因聞朝陽門內地雷頗多,經過孝陵衛,即改道緣城牆邊小路西行。沿途見敵軍屍骸遍地,殊堪慘目。迤通上大道,入太平門,曾經敵軍用土石堵塞,由鎮軍攻開城門半扇,僅能魚貫而入。守城防軍,拱立道旁,舉手致敬。直入督署,總司令駐節於二堂後之正宅,時已午後六時。居民安堵,歡聲雷動,官紳商學各界,次第來謁,總司令俱接見,優詞安撫。是日林述慶上午即入城,自住於督署花園大洋房內,所部鎮軍分占各房屋,俱滿。總司令部後到,各部人員幾無立足之地。百端擾攘之中,總司令首下嚴切命令,如有持督署內一草一木出門者,立照軍法從事,並派警備隊分守各門,監視出入。是晚派員馳赴各軍慰勞,特發通報,遍傳各軍知照。其文曰:連日苦戰,各將校兵異常勞瘁,本總司令極深軫念。本擬親臨各軍宣慰,所有聯軍官兵,均應從優獎勵。現已馳電蘇州,籌匯鉅款來寧,以便分別給賞。各軍司令官仍即査明所屬最為出力官兵,報告本總司令核辦,是為至要。
總司令發告捷通電曰:
聯軍苦戰七晝夜,昨經鎮、滬、浙諸軍,攻奪天堡城要地,賊兵已喪膽,請人調和;本日復經蘇軍佔領雨花臺,攻入南門,又鎮軍攻入太平門,已將南京省城克復。民軍陸續入城,即刻安民,詳情續報。此皆群策群力所致,楨實無絲毫之力。善後事務極繁,務求諸公推舉都督,以圖長治久安,俾楨潛身歸隱,沒齒銘感。楨。文。印。各處賀電紛至,茲不錄。十三日(12月3日)復得上海都督覆電曰:南京聯軍總司令徐鑒:文電悉。我公功成身退,高義可風,惟鄂難正熾,北氛尤惡,尚非大君子潔身獨善之時。此間已公推程雪老(程德全)移駐江寧,為江蘇都督,並推林公(林述慶)為出征臨淮總司令。東南要人本黨英俊,共表同情。雪老今日赴寧。北征尤為重要,大局安寧,必資偉畫,惟為國自玉,不盡欲言。滬軍都督陳。元。印。
林述慶於十二日城甫破,即自住督署,自稱江甯都督,署內全駐鎮軍,不許總司令部之警備隊入署。本部人員,幾無宿所。十三日總司令即飭將本部立遷往諮議局屯駐。
規定善後應辦事宜:
(一)各軍預行演習觀兵式定十五日(12月5日)舉行。
編制。浙、蘇軍各步隊一標、馬隊一隊、浙軍炮隊二隊、蘇軍工程隊一隊,以馬、炮、步、工為序,分列行進。
辦法。由總司令部遣將校團中下級官各二名,於十四日(12月4日)午前偵察地點,務在宿營地附近一帶,午後七時商妥,通告各支隊,翌早九時實行。
(二)梭巡隊規定及編制
規定。用蘇軍步隊二隊分路梭巡。
編制。一隊日間梭巡,一隊夜間梭巡。(日間自午前六時半起,至午後六時半止;夜間自午後六時半起,至翌早六時半止。)
辦法。梭巡隊長,由蘇軍支隊長派定。交代時間及梭巡區域,由梭巡隊長指定。
(三)知照舊營,十五日午前七時半赴觀兵式地點閱操,翌日即開始訓練,由本部酌定將校團中級官,每一營一名,監助實行,每日至少以三小時為限。
(四)舊營編制,均參照新軍改定名目,分別給與照會及委任狀。
(五)派將校團內工兵下級官二名,査報各城門實狀,破壞之處,即時派人修理。
(六)知照聯軍各支隊及練軍營警備隊、海軍陸戰隊等隊長,迅速宣佈簡明軍律。
成立南京憲兵司令部各軍林立,紀律不一。爰集合各軍領袖,會議所以整飭之方。僉謂宜速設憲兵部,以統肅軍風紀,公舉參次茅遒封為南京憲兵總司令,即日成立司令部。並抽調各軍之優秀士兵,暫充臨時憲兵,分班巡察城市,嚴禁士兵無故不得持械外出。各軍肅然,閭閻安堵。
江浙聯軍撤銷,改設衛戍總督
南京既下,武漢亦停戰。各省紛紛獨立,北軍亦有電請清帝退位之舉。形勢險惡,乃有南北議和之舉。大局粗定,總機關部遂議將江浙聯軍取消,改設衛戍總督,仍以徐紹楨為總督,駐南京。各軍有復員回其本省者。鎮軍都督府撤銷,別組北伐軍而以林述慶統之,以備萬一。(下卷)
▲徐總司令祭進攻江甯陣亡軍士之祭台
▲徐總司令率各營將校祭進攻江甯陣亡軍士
▲辛亥光復南京之役之人馬合塚,坐落於南京雨花臺梅崗山麓坡道崖壁
附記
此記自九鎮起義至聯軍撤銷為止,僅僅數十日之光復南京事實,實為近代最重要之史料,原為先兄春台(茅遒登)創稿。先兄服務九鎮有年,而又為聯軍總部之秘書長,見聞比較精確。編者同在軍中任作戰工作,凡所記均經目睹。惟原稿為了當時人事關係,既未完成,棄置書堆經數十年,雖經兵燹,幸尚存在。近有友人搜集近代史料,勸續成之,爰略為修飾,以備史家之參考雲爾。1955年12月漢台(茅遒封)識。
(茅遒登茅迺封:《辛亥光復南京記事》,卞修躍、古為明編:《各省光復》下冊,劉萍、李學通主編:《辛亥革命資料選編》第三卷下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544—582頁)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