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自:南京論壇NFJ(點我看本文)
作者:茅遒登、茅迺封
程德全視師至高資
上海總機關部聞聯軍將帥中有與紹楨稍存意見者,紹楨亦力辭總司令重任,乃有改舉程德全為總司令,以紹楨副之之議。德全自謂無軍事學識,通電力辭,但允親赴前敵撫慰各軍。會參商之流,稍稍悔悟。滬機關部復以軍情緊急,電請紹楨以國為重,勉任其難。紹楨不得已,遂寢辭職意。德全於初二日由蘇州乘坐專車先至丹陽,慰視留丹蘇軍。初三日乘車至鎮江,達龍潭堯化門一帶,派員慰勞各軍,即日折回高資,至總司令部與紹楨密商一切軍情。隨行者有聯軍參謀部長顧忠琛,蘇軍支隊長劉之潔,同時來部聚議者,有林述床、朱瑞、黎天才等。德全不移時偕顧忠琛仍回專車,一宿折返丹陽。
區畫各軍攻擊程式及進兵地點
總司令部連日籌備進攻事宜,電上海總兵站趕購軍械,運赴前敵;於鎮江設立轉運兵站,以利交通;派溫世珍、杜純辦理鎮江兵站事宜,編制諸軍,區畫攻擊程式,並進兵地點如下:
第一期 驅逐城外敵兵,令各軍集中於龍潭、湯水、土橋之間,主力軍悉集於東陽鎮附近向東流鎮、麒麟門進行各軍區分如下:
(一)蘇軍劉支隊長自句容縣進兵士橋鎮,步兵兩營、炮兵一隊(缺二門)、騎兵一隊(缺半排)。
(二)蘇軍巡防隊自句容縣進兵湯水鎮,巡防營兩營、馬隊半排、炮兩門。
(三)鎮軍、浙軍、淞軍,自高資、下蜀分向東陽鎮附近前進,其兵力則為鎮軍明支隊長步隊三營,浙軍朱支隊長步隊一標(缺二隊)、巡防隊二營(六百人)、騎兵二中隊、炮十二門(二中隊)、工輜各一隊,淞軍黎支隊長,淞軍六百人。
第二期 各軍前進至淳化鎮、東流市、烏龍山、幕府山一帶,直接攻擊。主力軍進駐麒麟門,佔領馬群高地,另遣支隊分達仙鶴門上方門之間,準備傅〔薄〕城攻擊。各軍區分如下:
一、蘇軍劉支隊至淳化鎮附近。
二、蘇軍巡防隊與浙軍朱支隊、鎮軍明支隊會軍至東流市附近。
三、淞軍黎支隊至烏龍山、幕府山一帶。
夜襲烏龍山,佔領之,詰朝復襲取幕府山,敵軍氣奪
南京城垣高厚,城內外炮臺環繞,最易堅守。尤險要者,為附郭烏龍山、幕府山、天堡城等處,均築有極堅固之要塞。不先收復各要塞,未易施攻城計畫;不亟佔領烏龍、幕府兩山,亦無從奪取天堡城也。有同盟會會員陸軍學生官成鯉者,曾充幕府山炮台官,與台兵感情素洽,曾經茅遒封介紹,至是特來總司令部謁見,密陳襲取計畫。紹楨題之,面授機宜,加派徐朔為助,預由成紙密召兩台弁兵,夜赴鎮山萬全樓旅社,成鯉偕朔往會,秘密曉諭弁兵以光復大義,無不感悟奮發,願為民軍效死。成鋸、朔歸報紹楨,喜甚。因要塞必須有步兵掩護,爰調黎天才一軍,共六百人,附以浙軍,於九月初四夜,隨同成鯉、朔乘坐兵艦直赴烏龍山麓,舍舟登陸,陟達山巔。台兵開柵歡迎,改樹白幟。初五日(11月25日)拂曉,分兵佔領幕府山。捷報既至,紹楨任成醍為炮臺司令,朔為參謀,留天才所部鎮守兩山。兩山形勢險峻,烏龍臨江,炮可擊江中船舶,幕府位置在烏龍後方。時兩山炮台之炮閂半為張勳取去,半置於楚謙兵艦,我軍既得手,亟擬利用幕府大炮射擊城內,然無炮閂,炮不能發。於是一面向楚謙取回炮閂,一面派幕府弁兵潛赴下關東西兩炮臺,將其炮閂取下,齎回幕府山安放。蓋下關炮臺亦曾受成靈聯絡,故能聽命如此。初五日即開炮轟擊城內各要點。先是張勳頗疑守台官兵之不足恃,初四日上午特親往幕府山考察,擬於初五日調回守台官兵,另派城內官兵赴台防守。成盥偵知之,急先期襲取,迨已告成功,敵軍為之奪氣。
張軍據守情形
張勳困守南京,聞江浙聯軍大舉進攻,頗為惶恐,日夕與張人駿、鐵良、王有宏、趙會鵬等秘密計議,以自統之江防軍為老營,公佈各要點。趙會鵬巡防營及王有宏淮上軍輔之。九月二十三日(11月13日)調江防軍五營赴城外。二十四日調巡防隊四營出城。據偵探報告,雨花臺駐江防軍二營,富貴山駐一營,獅子山駐二營,清涼山駐一營。各城門除安設野戰炮外,俱駐江防兵一哨,借資監護。又偵得張軍除固守城垣外,有步隊三營,在土轎口屯駐,每日出巡,抵岔路口為止,另有遊擊隊時赴麒麟門、堯化門一帶巡邏。別派工程隊一營在上方門工作,並有步軍千餘名、馬隊半隊,常出沒於上方鎮一帶,與聯軍前哨倒漸接近。是時城內商民渴望民軍早日破城,以解倒懸之厄。旅滬寧人特轉電總司令迅速進兵,用副民望。當將原電宣佈各軍,以勵士氣。十月初四日午後七時,偵得張軍確實情況如下:
(一)紫金山有野炮十七門(系第九鎮炮標運去),聞歸京旗第一鎮炮標管帶福下六指揮。又本日午前十時三十分,運最大要塞重炮一門,安置雨花臺。
(二)張勳屯駐重兵地點。甲、堯化門外約三營。乙、朝陽門外約二營。丙、南門外雨花臺約二營。
(三)皇城內之兵力。甲、旗兵約五百人(可以戰爭,其餘未詳)。乙、左路統領楊馨山帶三營。丙、右路統領米占元帶一營(楊、米之兵均徐寶山之新軍)。
(四)距六合三四十里東溝鎮等處,有張勳兵一二哨。又浦口、六合之間,有張勳新兵約千余人。又浦口有張勳老兵二營(聞浦口兵有反正之意)。
(五)南京城外各處並無地雷埋伏。
(六)太平、神策等門均已用土填塞。
(七)津浦鐵路於本月初二日依舊交通,現仍售票。
(八)雨花臺要塞炮兵與獅子山要塞炮兵,已互相對調。
總司令部移駐龍潭
初四日下午,派定淞軍、浙軍往襲烏龍、幕府兩山,浙軍主力及蘇軍漸赴戰線。開戰即在目前,對於軍略上指揮便利起見,總司令部必須即日前進。初四日午後四時,紹楨率同全部人員由高資出發,鎮江車站特派火車輸送,官長弁兵共乘車二輛。薄暮抵龍潭,假龍潭鎮西端一藥鋪為總司令部。鎮中商民特派代表歡迎,婦人稚子群集路側瞻仰軍容,雞犬無驚,耕耘不輟,民軍有焉。駐龍潭僅一宵,翌晨又出發。在龍潭時發佈軍令如下:
軍命令(十月初四日午後七時在龍潭總司令部)
(一)太平門以外無敵人蹤跡。紫金山上有天幕十餘個,兵數未詳,炮十七八門,並安設電線。又雨花臺方面,聞有重炮一二尊,機關炮數尊。淞軍今夜佔領烏龍山。
(二)浙軍於明日午前拔隊,經東流市向軟麟門,在蕨麟門附近宿營。蘇軍之左縱隊於明日午前六時拔隊,經白石場向廓麟門附近停止。淞軍於明日初五日拂曉速佔領幕府山。
(三)聯軍總司令部於明日移駐獻麟門後方附近。
訓令(附)
各縱隊前面側面,格外警戒為要。仙鶴門至堯化門及上方鎮至滄波門道路上,尤須嚴加警戒。各隊至麒麟門須用前衛佔領各處要點,各隊聯絡萬不可失,騎哨不足即以步哨代之。
浙、蘇、淞、鎮各軍司令官總司令徐
炮擊城內各要點,浙軍始與敵軍交綏,總司令部移至麒麟門督戰
我軍既得烏龍、幕府兩山,即於初五起由幕府山開放大炮,向城內北極閣督署、將軍署等各要點轟擊,炮聲震天,士氣大奮。是日浙軍已經過東流市;向麒麟門與敵軍開始戰鬥,蘇軍亦趨上方鎮方面,鎮軍將由下蜀前進。紹楨力主身臨前敵,以勵軍心,是以行營總司令部決於初五日早八時由龍潭遵陸前進。因馬匹不足,各將佐或乘騎或徒步,行至十二時至湯水鎮暫歇。鎮有小街市,總司令以次均入市假矮屋進午餐,餐畢再前進,薄暮抵麒麟門,假農家小屋為總司令部,各部人員分居附近草屋,均就地鋪草而宿。所發軍令如下:
軍命令(十月初五日午後四時於東流市)
(一)敵人一千余人,於本日正午,由馬群方向向我軍前進,經淅軍擊退。
(二)淅軍現已佔領孝陵衛、馬群一帶高地。
(三)責軍想已佔領上方鎮,應速派部隊向雨花臺佯攻,牽制敵勢。
(四)予今晚在獻麟門附近。
蘇軍司令部劉總司令徐
軍訓令(十月初五日午後四時半在麒麟門附近)
(一)貴軍苦戰竟日,大獲勝利,將士奮勇,深堪嘉尚。
(二)已與鎮軍商妥,撥步隊一標、騎兵二隊、山炮八門前來助攻,准於明日可到。
(三)已令蘇軍遣派部隊,由上方鎮向雨花臺方向佯攻,牽制敵勢。
浙軍司令官朱總司令徐
軍命令(十月初五午後六時半於麒麟門附近)
(一)祈軍於今日佔領紫金山東部,右翼在孝陵衛附近,左翼在紫金山中央。淞軍及浙軍之一部,於今早佔領幕府山。鎮軍於明早准撥步一標、馬二隊、炮八門前來助攻。
(二)貴軍於明早由上方鎮經上方門攻擊雨花臺,淅軍仍康續動作。
(三)余在麒麟門附近。
蘇軍司令官劉總司令徐
軍命令(十月初五日午後六時半於廓麟門附近)
(一)蘇軍准於今晩到上方鎮。
(二)鎮軍准於明日撥步兵一隊、炮六門前來助攻。
(三)貴軍今晚除用戰鬥前哨外,餘均在炮火有效距離以後幕營。上方門至雨花臺宜嚴戒。明早貴軍仍用拂曉攻擊法,繼續動作。
(四)餘在噤麟門附近。
訓令(附)
嗣後進行與半要塞戰鬥相似。
浙軍司令官朱總司令徐
軍命令(十月初五日午後七時半於門附近)
速派傳令四名至敝處,備傳令之一。
祈軍司令官朱總司令徐
軍命令(十月初五日午後七時半於麒麟門附近)
(一)浙軍於本日戰勝,佔領紫金山東部,右翼在孝陵衛附近,左翼在紫金山中央。
(二)貴軍速移軍至喋麟門,以三隊速往浙軍支隊長處,歸其指揮,余到聯軍總司令部。
鎮軍管帶王承蔭總司令徐
軍命令(十月初五日午後七時半於縻麟門)
(一)上方門以北,歸貴軍警戒,與浙軍戰線左翼聯絡。(浙軍左翼在牛王廟西二十米達)
(二)警戒兵請即調遣。
(三)余在麒麟門。
蘇軍司令官劉總司令徐
軍命令(十月初六日午前七時十分於廓麟門)
鎮軍葛統帶之一營(缺一隊)開赴浙軍戰線以南協同動作,望與接洽。
浙軍司令官朱總司令徐
軍命令(十月初六日午前八時於獻麟門)
(一)敵軍有優勢之炮隊,利用夜暗襲擊我炮隊。
(二)貴軍之炮隊,妥速前進。
鎮軍支隊長總司令徐
軍命令(十月初六日午前六時於聯軍總司令部)
(一)我軍於初四日佔領烏龍山;初五日拂曉佔領幕府山,是日即進據孝陵衛及紫金山之一部。
(二)我軍之位置略;淞軍及浙軍之一部佔領烏龍、幕府兩山;其次為浙軍佔領孝陵衛及紫金山一部;又其次為貴軍之第一標(缺一營),現佔領滄波門一帶。
(三)貴軍之第二標(缺一營)速至滄波門以南,與上方鎮方面之蘇軍保持聯絡,合力攻擊前進。
(四)余在佛金衛(按,佛金衛在験麟門南面,是時紹楨正率同司令部各人員前往觀戰也)。
鎮軍支隊長總司令徐致幕府山官司令、黎統領函(十月初六日上午八時發)
此次奪回烏龍、幕府兩山,淞浙各軍及兩台將士異常奮勇,先齎去賞銀五千兩,分別犒勞,隨後再加重賞。請貴司令、貴統領即行查收分發,宣慰各將士為要。
總司令徐紹楨啟
又致幕府山官司令、黎統領函(十月初六日下午六時發)
本日聯軍攻擊南京,得貴台轟炮協助,足寒敵膽,聞已放二三十炮之多。所有駐貴台之官長、目兵奮勇異常,深堪嘉尚。現在聯軍已將城外敵人殲滅殆盡,大約不久即可入城。恐我軍入城之時,貴台未及周知,仍行轟擊恐滋貽誤,不免誤傷;又轟擊目標,如或瞄準不確誤傷居民,亦屬不當。用特函告臺端,務希於此數節,特別注意為荷。
總司令徐紹楨啟
▲紫金山酣戰
浙軍連戰皆捷,斃敵帥王有宏,軍聲益振
初五日浙軍先鋒隊,自麒麟門前進,午前七時進攻馬群高地。張軍蜂擁來撲,胡令宣之徐州防營為第一線;王有宏之新軍防營為第二線;趙會鵬之甯防營為第三線;張勳自率江防營為第四線,約共七八千人。十二時戰鬥開始,浙軍遊擊隊先占馬群高地,炮隊前列施猛烈之射擊,步隊兩營展開左右翼,至距離五百密達許,步隊行躍進法漸漸近敵。支隊長朱瑞指揮目兵,奮死力戰,猛進射擊,相持數小時,敵軍紛紛潰退,至離城六七里,均避匿民房中,我軍分路追擊搜捕。午後二時,進佔孝陵衛一帶高地。是役擊斃敵軍統領王有宏,斃敵兵千餘名,俘虜數百名。初六日拂曉五時,張勳親率奮勇隊四千人、旗兵一千餘人襲攻民軍。浙軍原在野地露營,前哨佈置,警備甚嚴,一聞敵警,即整隊迎戰。至日中,敵軍數百人自五顆松右方突襲炮兵陣地,劫奪數炮,曳繩而奔。我軍開炮擊之,步兵亦奮力救援,將炮奪回,並乘勢奮擊,戰線擴張至四千密達。自晨至夕,戰鬥益激烈,朱支隊長親身迎敵,發衝鋒口令,人馬有潮湧山崩之勢。敵兵不支,自相踐踏而死者,不計其數,殘餘之眾,漸退入城。浙軍奮勇襲追,直至城下,距朝陽門一千密達,門外悉為我軍佔領。
敵軍冒充蘇軍,接近我軍,槍斃浙軍多人,總司令部憲兵排長李錦彪死之,顧問史久光失陷敵中
初六日,浙軍在朝陽門外與敵軍開戰,至為激烈,敵軍紛紛潰散,死傷極多。紹楨率同參謀顧問等員,前往四顆松高地觀戰,突有浙軍前來報告,謂在洪武門外一帶遭遇蘇軍,向浙軍攻擊,致被傷斃多人,請速傳令禁止。紹楨駭甚,當即繕發命令,遣派傳騎通知蘇軍勿得誤會;一面偕顧問史久光及憲兵排長一員、憲兵二名親往探視,同行者有西報觀戰訪員一人。行未數里,又遇浙軍參謀某君前來報告,形色極為張惶,謂浙軍已為蘇軍傷斃一百人,並有管帶一人受傷,請即速發命令禁止;另請發紅旗數話分給各友軍,特為標識,以免再有誤會。紹楨謂所遇者決非蘇軍,必為敵軍冒充無疑,然亦只得姑淮該參謀所請,飭辦紅旗,親繕命令,飛騎傳達。忽又據探報:滄波門附近有敵軍分兩路前來,勢將包圍總司令部,請速回本部防守。是時史久光及憲兵排長等,已超越前進,不見蹤影。紹楨乃獨回本部佈置,適值各部人員,均分擔任務外出,但見警備隊長楊炎昌、副長周應時在部,警備隊僅有一百餘人、槍四十餘枝,此外並無一兵,情形頗為危險。不得已,紹楨即派該兩隊長分帶所部,向滄波門大路展開,徒手者與持槍者相間遙列,緩緩射擊,以張疑兵,而期敵軍之驚退。未幾敵軍果四散,毫無蹤跡。復得確切報告,實系已潰敗之敵軍,約有二隊之數,在滄波門附近狂竄,浙軍不察,認為友軍,致有小挫。憲兵排長李錦彪亦與相值,即時陣亡,由憲兵戴光茂將屍體奪回。顧問史久光則為敵軍捕去,陷敵中多日,城將破,始得回部。
蘇軍驅逐上方門一帶敵蹤,連戰皆捷
敵軍主力悉集於孝陵方面,並派隊在南門外上方門一帶工作,出沒於解溪鎮、上方鎮等處,以梗我軍進路。蘇軍司令劉之潔初五日先派兵赴解溪鎮,驅逐敵人,疏通後路。初六日據偵諜報告:上方鎮有敵步兵三百餘名、馬隊一隊,自堅固壇至高橋門一帶沿途敵軍,有二千餘人,節節阻梗。劉司令即親率大隊,於上午七時半由淳化鎮進攻,八時四十分抵上方鎮,與敵軍遭遇,轉戰而前,猛烈射擊,敵軍傷亡甚多。卞午五時抵高橋、龍橋前三百密達地宿營。初七日(27日)拂曉,復奮勇進攻,將前路敵軍驅逐淨盡,進據七甕橋,左一縱隊亦於是時佔領上方門。至是蘇軍與浙軍,遙成精角之勢。
聯軍第一次實行總攻擊,未克收效
初八日(28日)晨,總司令部大集各軍將校,會議進攻方略。午後六時,發佈訓令如下:
(一)各軍隊確遵今早會議,實行總攻擊,以冀達到目的。
(二)今夜進攻,如炸藥力不足,未能進城,各軍隊仍退回原處,改日再舉。
(三)各軍隊隨時將敵兵誘出城外,痛加剿洗。
是日總司令又發佈總攻擊計畫,區分各路攻城軍隊如下:
(一)金川門方面:淞軍六百人、鎮軍浙軍共一營。
(二)朝陽門方面:浙軍步隊五營(炮十二門)、馬隊一中隊、工兵一隊,鎮軍三營(炮八門)。
(三)南門方面:蘇軍四營(炮六門)、馬隊二隊。
(四)預備隊:淞軍三營、江陰軍步隊二營、工程兵二隊。
鎮、浙二軍,均駐朝陽門外,敵軍連日閉城固守,城樓上密架機關炮,間以炸彈,佈置極嚴。我軍炮臺司令迭據偵諜報告,神策門一帶敵兵空虛。總司令得報,乃立遣鎮軍移師前往,與要塞兵卒協助進攻,並飭蘇軍亦自上方門進攻雨花臺等處。茲述三軍狀況如下:
(一)浙軍攻朝陽門情形:初九日午前二時,浙軍組織攻城隊,以炸藥轟城。城上機關炮及城內富貴山炮台,猛烈射擊,並擲放炸彈數十次。浙軍冒死衝突,不克入城,天明乃全師退回原地。
(二)鎮軍移紮神策門情形:初八夜各軍攻城既未得手,初九日晚六時,鎮軍明羽林、葛應龍二統帶,又奉總司令命令,由朝陽門率領地雷隊向神策門前進。五時半集合邁皋橋,安置地雷,預備攻城。該軍炮馬二隊,亦由堯化門來會師。
(三)蘇軍進規雨花臺情形:蘇軍於初九日上午二時,自高橋門岀發,進攻雨花臺,敵軍機關炮炸彈齊發,雜以地雷,悉力抗禦,黎明仍退回原地屯紮。
其攻擊洪武門、通濟門軍隊,因炸藥運到已過初八夜預定攻擊時間,未克實施。
(未完待續)
下一篇:辛亥光復南京記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