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光復南京記事(二) (茅遒登、茅迺封)

發佈時間:2022-01-08
 

轉發自:南京論壇NFJ(點我看本文

作者:茅遒登、茅迺封


【篇1】【篇2】【篇3】【篇4】


 

林述慶稱都督於鎮江

 

▲林司令述慶由鎮江領隊乘汽車進攻江寧

 

述慶昔充步卒,紹楨嘉其勤,使入學堂習軍事,既畢業,由隊官擢升管帶,能以術結將士心。鎮江戒嚴後,十八協統領杜淮川稱疾引退,三十五標統帶敖正邦、三十六標統帶陶澄孝,亦相繼去職。述慶乃密約象山、圓山各炮臺回應,陳步兵於峴山,迫京口副都統載穆,使繳槍械。會孫銘調統十八協,九月十四(11月4日)晚抵鎮江,述慶慮攘己功,拒不納,且以危言恫之。銘他徙,述慶遂立鎮江軍政分府。翌日載穆自經死,旗兵悉降。適程德全檄至,使歸節制。述慶怒曰:「德全衰朽無能,因人成事。予豈下人者,乃藐視予耶。」碎裂來檄,自稱鎮江都督。

 

上海光復,領有製造局,造瞿鈞及卒二百人之滬,配運彈藥

武漢之初舉義也,局於一隅,勢不可以持久,欲得下游要害為根據地以壯聲援。上海為長江門戶,百工商肆所輻臻,交通之便,為東南各埠冠。以毗連租界,欲取之,而慮為外人干涉也。清軍既出武勝關,與民軍相持於夏口之地,勝負久不決,各國領事團遂認為交戰團體,宣佈局外中立。至是同盟會員陳其美、鈕永建等,乃說上海製造局總辦張楚寶,使附民軍,楚寶不可。其美使死士百餘人,挾手擲彈於九月十二(11月2日)夜攻入製造局。局在上海縣城之南,與租界不相接,構築完固,繚以嚴垣,中貯槍械彈藥至夥,駐兵守之。楚寶聞警先亡,守兵悉降,製造局遂為民軍所有。其美為滬軍都督。同時李燮和復佔領吳淞口,立吳淞軍政分府。報至秣陵,紹楨曰:「時至矣。」乃命瞿鈞、史久寅至滬,赴製造局配領彈藥,並使炮卒二百人便服隨往,潛司搬運。蓋甯滬鐵道守中立,禁明運軍火也。

 

蘇良斌先期發難於城中,乏援潰敗

自各團隊代表會議於鎮司令部後,即遣將校斥候便服至城中,密約內應:獅子山、富貴山炮台均守中立;駐漢西門之巡防營索酬二萬金,於攻城時放西門鎖鑰;督轅衛隊於民軍進城時先占督署,號召降卒;守衛餉械局之機關槍隊,亦表同意,並約淩毅如期以城中炸彈隊轟辟通濟、聚寶兩門。部署既定,乃專待上海彈藥運到,於十八日(11月8日)夜間實施攻擊。斯時良斌實匿處城內,良斌故鄂籍,與三十六標第三營將士多同里貫,陰使偵第九鎮計畫,斥候微涉之。時江防兵戒備極嚴,良斌易其無紀律,謂不足憚,擬以嘗試奏功,乃於十七日夜半縱火。督署附近衛隊及漢西門之巡防營,誤謂新軍至,同時回應,悉為江防兵所擊潰,良斌匿城僻得免。各城門遂緊閉,守兵皆以江防兵配布,雨花臺之守備隊,增步隊三營、馬隊一營、機關槍四門。通濟門、漢西門之城堞亦配置山炮機關槍,城內外之交通至是而絕。

 

▲會攻江甯之吳淞光復軍

 

▲會攻江寧之滬軍先鋒隊

 

第九鎮強攻雨花臺。奪其東堡不守,以主力退鎮江

十六日接蘇州、鎮江(十四日孫銘所發豫隊)光復之報,士氣倍壯。城中將校斥候報告,謂張勳將分兵攻鎮江,雨花臺益增守兵。諜者復以黃興督師漢口,所向不利狀聞。紹楨乃誓眾曰:「以徒手之伍襲堅城,死耳。然事急矣,機不可逸,不則守軍將逆擊我。」遂命十七協統領沈同午率混成協,於十八日移屯曹家橋南方高地,乘夜襲取雨花臺。會史久寅自上海返,齎瞿鈞、陶遜所發報告,略謂上海製造局彈藥首批已到鎮江,由鎮江軍政府接收轉運;次批亦豫計今晚可抵鎮江,至遲十七日必到東流。混成協乃於十七日午後一時下移營命令。

 

混成協之軍隊任務區分:以步兵第三十六標第三營(缺一隊)、馬隊第九標第一營(缺一隊)為右路縱隊,朱元岳指揮之,經曹家橋向通濟門進擊,進城後佔領督署;步隊第三十三標第三營、馬隊第九標第三營為左路縱隊,傅鑫指揮之,經鐵心橋、安德門向漢西門進擊,進城後驅逐清涼山守兵,佔領餉械局;餘為中央縱隊,同午自領之,經姑娘橋、花神廟進擊雨花臺,進城後即分軍由下關渡江,佔領浦口。並約十八協統領孫銘派步隊第三十五標進攻朝陽門,進城後佔領將軍署。部署既定,命各隊統於十八日正午以前達無名緯河南方高地後停止,夜間前進,十九日午前三時,就豫定之突擊地點與內應夾擊。蓋斯時孫銘之被拒於鎮江,蘇良斌之發難於城內,協司令部尚未得情報也。

 

十八日午前十一時,各路縱隊均達無名緯河南岸,協司令部達石馬村。中央縱隊之先進騎兵,輕出花神廟北端,適逢擊潰之督轅衛隊之逸出城外者至軍前乞降,騎兵隊長李鐸,誤謂內應軍隊先已奏功,命軍士揚白幟,直由本道北進。雨花臺守兵即開炮台重炮轟擊,射手殊劣,彈落距望江磯四千五百米達之牛首山。鐸知事敗,以騎兵退至花神廟西側高地後,停止在本道先頭之步隊第三十三標,竟通過姑娘橋向望江磯線上展開,三十四標亦同時繼續前進,向雙啞巴樹線上展開。兩標展開後,始報協司令部,同午急進花神廟,見兩標已成戰鬥隊形,兵隊均脫離總指揮官掌握,陷於各自為戰之情況。

 

午後五時,將校斥候(十六日所派出者)隨避難人民逸出,報良斌先期發難,內應各防營已潰亡,惟炸彈隊匿伏城僻,動作仍如前約。同午得報,擬三路同時夜襲,發覆傳騎齎令至左右縱隊,時已午後十時前。炮隊第一營管帶徐朔由杭州歸,馳抵花神廟,謂浙省已光復。十九日(11月9日)午前一時三十分,三十四標以戰鬥隊形出雙啞巴樹北約三百米達無名村落北端。三十三標因地形複遝(ㄊㄚˋ),以並列縱隊之橫隊,下望江磯高地北麓。三十四標之敢死卒百人挾手擲彈,由金陵義塚匍伏繞出守堡後方,午前二時三十分,全線達距雨花臺南麓二百米達處,突擊隊頓發喊聲,令不能禁。守兵之步槍、機關槍射擊極熾,攻擊薄雨花臺高地腹,受機關槍之掃射,退伏死角。兵士有潛遁者,同午手刃其一。稍事整頓,復使強進,如是者三。最後三十四標左翼之一部,盡脫裝具袒而前,攀登東雨花臺,徒手奪其機關槍二門,輒以友軍失連絡,不能守。隊官漢銘等四十七人死之。五時三十分天將拂曉,趣攻卒再進,羸者已疲倒。同午唶曰:不可為矣,彈藥諐(ㄑㄧㄢ,過)期,中必有變。兵力已不堪近戰,久伏突擊陣地,天明必陷於全滅,不如背進鎮江以圖再舉。適大霧不辨咫尺,乃命炮工輜重隊先退,三十三標、三十四標繼之,同午與徐朔等殿后,乘霧通過有效距離。越曹家橋,霧霽。江防兵馬隊約一營以二伍縱隊,由本道踵追至。時輜重兵一排隨同午行,尚有少數彈藥使據姑娘橋東南高地射擊之,殖其前驅二人,馬驚,竄路側瀦澤中。追者疑伏兵數眾,狼狽卻走,僅拾醫兵所遺之紅十字旗而還。

 

當決心退卻時,發覆傳騎令左右縱隊同時退秣陵鎮待命。右路縱隊失連絡,使發不得報。左路縱隊則已於中央縱隊夜襲雨花臺之先潛歸至宿營地,其指揮官以下潰散無一留者。正午十二時,協司令部及中央縱隊退卻至秣陵鎮,司令部已先發,居民悉數遷移,人馬糧秣無可補充,乃急行句容大道赴鎮江。事後知左路縱隊之先退,以傅鑫眷屬在秣陵故,鎮司令部據鑫報告,謂中央縱隊已全軍覆沒,遂於黎明向鎮江出發也。(上卷)

 

 

下卷

徐紹楨被舉為江浙聯軍總司令

第九鎮既退集鎮江,紹楨乃自赴上海,與民軍總機關部及旅滬各團體接洽集議,謀大舉攻寧,全體贊成,立電蘇浙等處出師。會議公推紹楨為江浙聯軍總司令,紹楨慷慨受命,二十一日乘寧滬火車赴鎮江,假寓江邊大觀樓旅館,集合各代表會議,組織江浙聯軍總司令部,分立各部,推舉人員擔任。定以金雞嶺下洋務局為總司令部,二十三日遷入辦事。原推陶遜保為參謀部長,旋上海總機關部又電舉顧忠琛為參謀長、孫毓筠為軍事參議。於是參謀部長以駿保、忠琛並任之。共全部編制及人員如下:

 

總司令:徐紹楨  

顧問:史久光、陶遜、于右任、範光啟、翁之麟、龔維疆、沈靖、鄧質彝、伍崇仁  

軍事參議:孫毓筠

參謀部:(部長)陶駿保、顧忠琛(次長)茅遒封(參謀)鐘毓琦、餘壯鳴、田芷田

經理部:(部長)陳懋修(軍械)鄭為成 (被服)曹紀泰(糧餉)柯森  

執法部:(部長)吳忠信(副長)王吉檀  

軍醫部:(部長)梁國棟(副長)周邦俊  

秘書部:(部長) 孫毓森(副長)茅遒登(秘書員)汪韜、伏金門

外交部:(部長)馬良(副長)馬君武  

交通部:(部長)鄭贊臣(副長)瞿鈞  

庶務部:(部長)徐濤(副長)譚道南  

警備隊:(隊長)楊炎昌(副長)周應時

上海總兵站:(總監)李厚祐(副監)陶遜(軍械被服)陳味腴(糧餉庶務)葉兆崧 特別擔任籌款:沈縵雲、于右任

特別擔任交通及籌款:範光啟。

以上所列,乃最初舉定者,續增人員極多,茲不備列。

 

九月二十六日(11月16日),紹楨發佈整飭內部之命令一通,其文如下:

 

現在軍務殷繁,所有內務一切事宜,規定如下:

(―)各部應立稟申、通告、命令簿各一本,凡部中辦事人員,下至護兵夫役,歸各部長直接管轄並察其勤惰。

(一)以後關於何部事即歸何部辦理,不得紊亂。

(―)總司令辦公室,除重要人員有要公稟商外,餘概不得擅入。

(―)往來信件及報告電報亦分歸各部辦理,應另列一簿收管,但緊要者必須立呈總司令核閱。

 

江浙聯軍組織大概

聯軍總司令部成立後,蘇浙滬各軍會攻金陵者,以鎮江為進兵要地,先後雲集。蘇軍劉統領之潔,駐師鎮郡之丹陽縣,以為蘇常之遮罩。第九鎮自秣陵鎮退集鎮江者,編成鎮軍第一鎮,公推柏文蔚為統制,佈置鎮郡車站防守事宜,並派所屬標統明羽林,率第一協為前衛,駐紮高資、下蜀一帶,力厄張軍東犯。紹楨復電商蘇都督程德全,撥借江陰水旱雷隊來鎮會攻;電商揚州軍政分府徐寶山,統率所部,即日進攻浦口,以分敵勢。二十四日(11月14日),淞軍黎天才統兵抵鎮。二十五日(11月15日),浙軍朱瑞統兵抵鎮。又電商德全,知會駐鎮軍艦協力援助,歸總司令調遣,德全復電照辦。茲將當時各軍兵力駐地列下:

 

(一)鎮軍共二協。第一協為前衛,駐高資、下蜀一帶;

第二協為總預備隊,分駐鎮江城內外,歸柏文蔚統制,兼歸鎮軍都督林述慶管轄。

(二)蘇軍共步隊四營、炮馬各一隊。步隊以二營駐句容,一營駐白兔,一營駐丹陽、常州間,炮六門、馬一隊則俱駐句容,歸劉之潔統帶。

(三)浙軍共步兵一標(缺二隊)、馬隊二營、炮二隊、工程輜重各一隊,駐高資,歸朱瑞統帶。

(三)淞軍統帶。共步隊六百人,駐鎮江金山河,歸黎天才統帶。

此外陸續前來會師者,有洪承點之滬軍義勇隊及江陰、松江之巡防營,又有女子國民軍三十名來總司令部投效。

 

海軍各兵艦來歸

▲會攻江寧之海軍陸戰隊

 

清軍圍攻漢陽之際,曾調集海軍各兵艦協力助攻。各艦將弁不乏深明大義之士,其中如宋文翔、陳復諸君,均志氣激昂,不屑為清廷效死。聞聯軍集合鎮江,攻取南京,因聯絡各艦歸順民軍,共建光復大業。於是停泊上游之鏡清、保民、楚觀、江元、江亨、建威、通濟、楚同、楚泰、飛鷹、楚謙、虎威、江平及張字型大小魚雷艇,共十四艇,一律駛出湖北境界,直赴鎮江文廟等處。先見鎮軍都督林述慶,旋赴洋務局總司令部,謁見紹楨,表明同心戮力,傾向共和之意。紹楨慰勞有加,令該將校等參預軍事會議,派定任務為遊弋高資一帶江岸,輔助民軍進攻;復派令十月初四日(11月24日)掩護淞軍佔領烏龍、幕府兩山。由是水陸軍軍威均極壯盛,不待交綏,而勝負之數已決。

 

會議進攻方略

聯軍會議鎮江,由總司令召集各軍將校,開緊急軍事會議,二十六日集議於鎮江都督府,籌商進攻任務。三十日(11月20日)集議於洋務局總司令部決定進攻方略。茲將二次會議情形撮敘於下:

 

(一)第一次會議  二十六日在鎮江都督府開軍事會議,總司令主席。在座者,鎮軍林述慶、柏文蔚,蘇軍劉之潔,浙軍朱瑞,淞軍黎天才諸軍。總司令宣言:近日各省民軍雲集鎮郡,各處紳民報告軍情並獻行軍計畫者,絡繹不絕。昨日常州顧淵送來南京地圖,頗見精核,可與此間寧鎮軍用地圖參差考證。因袖出各地圖,傳示在座各將校,指陳南京附郭形勢,最重要者,各炮臺棋布星羅,在北為烏龍、幕府兩山,在南為雨花臺,而紫金山、天堡城扼其中堅,皆用兵必爭之地。現雖由官君成鮑運動成熟,然無勁兵前往佔領,諸台仍為敵有,南京不可得而攻也,請諸君圖之。於是浙軍任攻中堅,由麒麟門進佔紫金山;蘇軍任攻南路,進佔雨花臺;淞軍任攻北路,收復烏龍、幕府兩山;鎮軍任攻天堡城。議畢散會。

 

(二)第二次會議  三十日復開軍事會議於總司令部。在座者,鎮軍林述慶、柏文蔚,浙軍朱瑞,淞軍黎天才、李實,海軍宋文翔、吳振南,本部參謀長陶駿保、顧忠琛,參謀次長茅遒封等。總司令宣言:南京日久未下,據西報言外人將有干涉之意,應如何從速進攻,亦請諸君熟商。是日海陸將校議決進兵情形如下:

一、陸軍進攻方略總司令部即日移駐高資,督師前進,飛調各軍集中龍潭、句容間,候後方勤務完全,即日進攻。其沿江已受運動之烏龍、幕府各炮臺,由淞軍前往佔領;浙軍出中路,由東陽鎮向麒麟門方面攻擊,鎮軍明支隊長與之同進;蘇軍出南路,由湯水鎮前進佯攻,以牽敵勢。

 

二、海軍協攻方略陸軍兵力所到之處,海軍隨同前進,佔領浦口及烏龍山時,任載兵登岸勤務,並先將炮臺炮閂設法取下,使敵軍不能利用,分派各軍艦遊弋高資一帶,以資掩護。

 

執法部誤戕偵諜員二人,全部人員概行撤換懲辦

各軍雲集以後,執法一部事務極繁。部長吳忠信因別有鎮江兵站任務,尚未蒞職,遇有案件,應由副長王吉檀督率部員判決。是時敵軍偵諜極多,屢有緝獲,均照軍律懲治。適有柏文蔚派赴南京刺探敵情之偵諜鄒國光、易榮華(或雲顧、曾二君)二君,於九月二十七日(11月17H)由寧來鎮,懷中挾有敵軍護照及符號,為我軍捕獲,解至執法部,經部員匆匆一訊,遽予槍斃。迨文蔚知之,亟為營救,業已不及。紹楨以部員訊案草率,並聞吉檀擅離職守,送眷赴滬,深滋震怒,當即將全部二十餘員,概行撤換懲辦,仍飭嚴緝吉檀懲治;又促忠信即日到職視事,責令改組全部,嚴慎用法,以收懲前毖後之效。

 

聯軍總司令移駐高資

各處民軍集合以後,迭開軍事會議,各派任務,分別拔隊進攻。總司令部亦即決議前進,以便指揮。九月二十五日午後三時,總司令以次各部人員由洋務局出發,至金雞嶺車站,共乘頭二三等合車一輛,護從弁兵乘三等車一輛,鎮江都督府人員及鎮郡紳商、稅關車站各洋員,均來歡送,脫帽揚巾呼祝民軍戰勝。三時半開車,四時抵高資鎮,假高資巡檢署為總司令部。十月初二日(11月22日),發佈行軍紀律。初三日(11月23日)程德全至高資,與紹楨面商軍情,不移時而去。是時各軍已越高資,其位置如下:

 

初二晚:浙軍東陽鎮,蘇軍湯水鎮,鎮軍東陽鎮及湯水鎮。

初四午後:浙軍東流市,蘇軍白石場及淳化鎮,鎮主力在東流市一部達白石場。

 

上海各界馳電慰問聯軍將士

初三日,各路軍隊漸向戰地出發,冒雨行師分途猛進,士氣踴躍,眾志成城,上海各界特馳電慰問各軍,益堅同仇敵忤之心。其電文如次:

 

聯軍總司令部轉蘇浙淞滬鎮各軍同胞共鑒:江浙各屬共舉義旗,倡建共和大業。謳張勳梗命,殘殺生靈,中外髮指。現我各屬同胞軍人,聯合進攻,躬冒矢銅,為民請命,日來風雨交加,氣候驟冷,前敵露營尤屬萬分辛苦。乃我同胞軍人共矢血誠,不避艱險,全體人民同深感念,惟祝蒼天庇佑,迅奏膚功,大局幸甚。謹馳電慰問。滬紳商工學各界全體叩。

 

陶遜自滬馳電調和聯軍將帥

總司令部顧問陶遜,於創練第九鎮頗著功績。起義之先,各處聯絡運動,不辭勞瘁;聯軍總司令部之成立,維持匡贊,尤具熱恍。林述慶既建號鎮江都督,所部鎮軍頗不願受總司令調遣,表面雖無間言,而隱懷則殊切反對。九月初二、三日,浙蘇各軍均陸續赴戰地,獨鎮軍謂軍備未完全,延不赴調。是時遜在上海兵站籌濟軍需,督運子彈,聞耗極為憂憤,爰馳電以調和之。其電文曰:

 

徐總司令、林都督、柏統制、顧陶總參謀、孫參議、史范顧問公崟:九節度之於相州,十八路諸侯之於虎牢,其弊何在,殷鑒不遠,可為寒心。今日攻甯一役關係東南半壁,即為共和全域成敗所視,中外人民,明明耽耽,莫不注目。諸明公各抱血誠,連袂起義,共此目的,即同此精神。主持者示公坦之心,贊襄者竭團結之力,群疑盡釋,偉烈立成。若如道路所傳言,部人狂悖,惟有蹈東海耳。敢為同胞銜哀以請。陶遜。江。印。

 

至是述慶稍醒悟,克日拔師,鎮軍乃立血戰天堡城之勳績。

 

(未完待續)

下一篇:辛亥南京光復記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