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談張謇:一個很偉大的失敗的英雄(中)(吳曉波)

發佈時間:2023-02-08
 

轉發自:新浪新聞(點我看原文

作者:吳曉波


【上】【中】【下】


5

 

  1900年,中國北方爆發義和團運動,數萬由貧困農民、小販和手工業者組成的秘密團體突然發動對在華洋人的襲擊,他們搗毀教堂,衝擊租界,殺死中外教徒,數十年的深重屈辱轉化成民族主義的熊熊烈火。

 

  義和團提出的口號是「扶清滅洋」,他們宣稱穿上一件畫有符咒的衣服或喝了一種「神水」後就可以刀槍不入。已經老糊塗的慈禧太后居然相信這是真的。於是,她下詔向各國宣戰,號召「義民成團,藉禦外侮」。8月14日,八國聯軍2萬人攻陷北京,洗劫三日,並沖進紫禁城。慈禧倉皇西逃。後世將這一段很哀傷而奇異的歷史稱為「庚子國變」。

 

描述: 庚子国变,八国联军侵华

▲庚子國變,八國聯軍侵華

 

  北京慘遭洗劫的同時,各國軍艦也氣勢洶洶地遊弋在上海港、廣州港及長江沿岸,商業富足的南方眼看也難逃一劫。這時候,官商盛宣懷和士商張謇聯手出演了一出很精彩的「互保大戲」

  5月間,義和團鬧事北京的時候,盛宣懷就覺得大事不妙,他藉口到上海「考察貨物時價」悄悄南下,一邊密切關注時局。他力主鎮壓,認為「拳會蔓延,非速加懲創,斷難解散」。他的觀點得到洋務派大佬們的認可。當時,李鴻章被派到廣東任總督,張之洞在湖廣,劉坤一在江浙,袁世凱在山東,也就是說最清醒的官員都不在朝堂,北京任由慈禧胡來。當老太太悍然向八國宣戰的時候,四大總督都知道大禍將至,張之洞在聖旨下達同日,電奏朝廷,「懇請嚴禁暴民,安慰各國,並請美國居中調停」,李鴻章更絕,他徑直對轄內官員說,北京的電報發錯了,「此亂命也,粵不奉詔」。但是,大家對如何解決危機仍束手無策。

  這時候,盛宣懷提出「東南互保」方案。具體來說,就是四大總督向各國公使保證,他們將「奉詔」自保疆土,長江及蘇杭內地的外國人生命財產,由各督撫承諾保護,上海租界的中外商民生命財產,則由各國共同保護,「此疆爾界,兩不相擾」。

 

描述: 盛宣怀和各国公使“东南互保”

▲盛宣懷和各國公使「東南互保」

 

  互保方案明顯與慈禧的宣戰聖旨相悖,若按清律,是大逆不道的滅門大罪。盛宣懷斗膽提出,居然得到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的回應。在南通辦紗廠的「狀元企業家」張謇,得聞此議,也非常認可,並積極參與促成。幾位總督中,劉坤一最為首鼠兩端,他對形勢判斷不清,與李、張等人又有心結矛盾。這時候,跟他交情最深的張謇出面勸說,張在回憶錄中對這一段有精彩的描述:劉猶豫,複引餘問:「兩宮將幸西北,西北與東南孰重?」餘曰:「無西北不足以存東南,為其名不足以存也;無東南不足以存西北,為其實不足以存也。」劉蹶然曰:「吾決矣。」告其客曰:「頭是劉姓物。」既定,議電鄂約張(張之洞)。由此可見,劉坤一聽了張謇的進言,終於決定提著腦袋搞互保。

  張謇搞掂劉坤一後,盛宣懷則連日周旋在各國公使之中,「憂心焦思」,力圖說服。盛主商多年,身份亦官亦商,在各國公使看來,是個有信用的人。況且,他們也不希望江南戰亂,損害了已有的商業投資。互保動議竟然得到了實施。經過盛、張等人的努力,在北京硝煙滿天的時候,南方終於沒有發生戰事。《清史稿》記錄此事,認定「宣懷倡互保議」。

 

  「東南互保」在中國政治史上是一個標誌性事件,聖旨被當成「亂命」,意味著中央政權至高無上的權威性已經瓦解,皇權殞落,看來只是一個時間和方式問題了。而讓人意外的是,促進此事者,卻是一群注重實業的官商和士商,盛宣懷在當時的官階只是一個二品頂戴的「道員」,而張謇更不過是一個已經下海經商的狀元,其他活躍的人還包括湯壽潛和沈曾植等人,湯當時是浙江一個學堂的校長,後來與張謇合資創辦經營碼頭、倉儲業的大達輪步股份有限公司,沈則是南洋公學(後來的上海交通大學)監督(校長),後來創辦過造紙廠。

 

描述: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1116s/670/w1080h390/20201116/aac3-kcysmrv7762922.jpg

 

  在某種意義上,這是近現代史上,新興的企業家階層第一次在政治上展現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他們的成功,得益于開明理念、社會聲望、商業實務上的積累以及獨特的妥協智慧。

 

6

 

  從戊戌變法失敗,到庚子國變,中央威嚴盡失。變革力量從體制內轉到體制外,後來十年,孫中山的革命黨不斷起義,激進思潮日漸蔓延。而中國企業成長的主流,也從由上而下的洋務運動,轉而為由下而上的民間創業熱潮。

 

  1900年之後,張謇的大生紗廠進入全盛期。在義和團事件中,北方大亂,南方卻未受影響,而局勢動盪,造成洋紗進口明顯減少,機紗市場價格挺俏。這年秋天,張謇在日記上高興地寫道:「廠事複轉,銷路大暢。」到年底,大生獲純利達11.8萬元。從1901年到1907年,張謇一口氣先後創辦了19家大大小小的企業,赫然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

 

描述: 复新面粉厂

▲複新麵粉廠

 

描述: 大达公电机碾米厂

▲大達公電機碾米廠

 

描述: 广生油厂化验室

▲廣生油廠化驗室

 

描述: 资生(铁)冶厂

▲資生(鐵)冶廠

 

  張謇經商十分成功,不過作為士商代表的他卻志不在此。

 

  在「東南互保」中勉盡全力後,他繼而起草了一份《變法平議》,提出四十二條具體的改革意見,呈遞給朝廷後,竟無任何下文。失望之餘,他決心從實業、教育入手,在民間層面實現自己的改造社會的理想。他嘗對人說:「我知道,我們政府絕無希望,只有我自己在可能範圍內,得尺得寸,盡可能的心而已。」

 

  張謇的盡心構思是,靠一己之力量,徹底改造自己的家鄉南通縣。而實行的辦法就是「父教育,母實業」,把南通建成一個帶有自治性質的模範城市。

 

  1903年開春,張謇在南通創辦小學,那時普遍都叫「學堂」,張謇稱「學校」很是超前,十年後,新生的民國教育部才通令全國一律改稱學校。張謇的小學分為本科和講習科。4月23日,本科生複試的試題是他親自擬的,經義兼國文的題目是「先知先覺釋義」,歷史題為「三代學制大概」,地理題為「中國生業物產大概」,還有兩道算術題。

 

描述: 张謇创办的南通师范学校

▲張謇創辦的南通師範學校

 

  據記載,考試那天,大雨滂沱,學生都是撐著油紙傘來的,監考的教習中就有以後鼎鼎大名的國學大師王國維,另外還有多位日本籍教習,張謇壁立校門,淋雨迎候每一個學生。學校開學前夜,張謇和一個助理逐一檢查學生宿舍,月沉星稀中,助理舉蠟燭,他拿錘子,在每個房間門口釘名牌,把釘子敲牢,直到後半夜。

 

  他為學校立的校訓是,「堅苦自立,忠實不欺」。為了提高教師收入,有一年,他在一次股東會上提議,把旗下一家墾牧公司原來的3000多股按4000股份派,多出的近千股作為紅股份,給南通師範學校450股,公司職員460股。

 

7

 

  南通原本是個偏處一隅的小城,在張謇開工廠之前,城內人口不過4萬,沒有任何工業,只有零星的手工作坊,人們按農業社會的節奏過著傳統的生活。小城被一條叫濠河的河流所環繞,千百年來有「富西門,窮東門,叫花子南門」之謂,張謇便把自己的事業都投注在南門之外、濠河以南的荒地上。他立誓要在這裡建一座中國最好的模範城。

 

  隨著他的企業日漸增多,荒蕪的城南竟漸成氣象,南通舊城內民房矮小密集,街道狹窄,寬不過兩間,只能通人力車,南邊的新城則道路寬廣,可通汽車,沿著濠河和模範路,南通師範、圖書館、博物苑、更俗劇場、南通俱樂部、有斐旅館、桃之花旅館,以及女工傳習所、通海實業銀行、繡織局等等企業及公共設施比鄰而興,南通向外界展示著自己最近代的一面。

 

描述: 张謇建立的国内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張謇建立的國內第一座博物館:南通博物苑

 

  張謇經商一生,所積財富數百萬兩,大多用於教育和地方建設。他的平常生活十分儉樸,每餐不過一葷一素一湯,沒有特別客人,不殺雞鴨。1903年,他應日本博覽會之邀去日本考察,買的是最便宜的三等艙客票,有人驚訝于他的節儉,他答曰:「三等艙位有我中國工、農、商界有志之士。一路與他們敘談振興實業之大事,乃極好良機,求之不得。」他曾計算,經商二十多年中,用在公共事業上的工資、分紅可記150多萬兩,加上跟他一起辦企業的哥哥所捐,總數超過300萬兩。

  張謇多有名言留世,他嘗言,「天之生人也,與草木無異。若遺留一二有用事業,與草木同生,即不與草木同腐。故踴躍從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他還說,「一個人辦一縣事,要有一省的眼光,辦一省事,要有一國之眼光,辦一國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斯人的眼光與胸懷,實為百代僅見。

 

描述: 张謇建立了南通大聪电话有限公司

▲張謇建立了南通大聰電話有限公司

 

  從張謇等人身上,我們看到的事實是,在國難亂世之中,新生的企業家階層並不是一群只知道維護一己利益的人,也不是一群被改造的、隨波逐流的人,他們在很多時候表現出來的勇氣和理性是其他階層的人們所不及甚至不能理解的,他們因自己的事業而形成了一股特別的力量。在有些時候,竟讓人覺得他們也許是真正勇敢的人。

 

下一篇:吳曉波談張謇:一個很偉大的失敗的英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