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中山衛士胡抱一(胡明)

發佈時間:2022-12-28
 

轉發自:南京論壇(點我看原文

圖/文:胡明

 

描述: 图片

▲胡抱一像

 

祖父抱一公,年甫弱冠,即追隨中山先生,參加反清討袁,致力北伐,愛民勤政,救助朋友,為世人敬慕讚賞。祖父遇難時,我的父親尚在幼年。父親後來遍訪資料,加上族中人的口口相傳,使我也很早就有所瞭解。

 

祖父胡抱一(1890年陰曆4月16日—1943年7月4日),江蘇淮陰縣人,幼年喪父,賴姑母及長兄漢卿撫養成人。體格魁梧,天資聰慧,記憶力尤過常人,鄉人咸敬重之。清代末年,朝政日非,外悔日迫,祖父二十歲隻身走滬,從事革命活動,系淮陰最早的同盟會會員之一。為推翻清王朝,歷盡艱辛。史載,陳英士(其美)先生熱心培養革命軍事人才,在滬創設精武協會,其間提議祖父北上天津邀請愛國武術家霍元甲先生擔任教習。

 

民國成立後,祖父又轉赴南京充當中山先生衛士有年。二次革命失敗後,祖父始終不離革命陣營、與張溥泉(張繼),楊嘯天(1914年孫中山委任其為海軍司令)、景梅九諸先生從事地下工作,積極參加討袁運動。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蘇滬一帶民眾,風起雲湧,回應革命軍,祖父抱一公與有力焉,為國共兩黨共同浴血奮鬥的北伐革命做出重要貢獻。其上海別動司令中有胡愚人者,即為祖父抱一公。

 

1933年,陸軍第一師師長胡宗南率部入西北,祖父隨軍奔走西安、蘭州、天水、漢中之間,協調軍民,安定地方,厥功尤偉。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祖父為和平解決問題,聯絡協調地方團隊士紳,綏靖地方,不辭勞癢。蔣介石返南京後致電嘉獎。當時南京《大公報》作了有關報導。此消息發表後,全國各地許多友朋紛紛來電問候(他們一直以為祖父抱一公在上海革命活動中,被鄭汝成監禁並殺害)。祖父於這期間任甘肅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1936年4月20日——1937年6月14日),後任第八戰區參議兼西蘭(西安至蘭州),西漢(西安至漢中)兩路工程處長,為西北地方交通建設做出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祖父一向秉公辦事,不絢私情。祖母姜抱真女士與祖父於1935年在漢中結婚(證婚人為原西北軍三十八軍軍長孫慰如上將),我的曾外祖父姜葆庭先生,時為漢中地區首富;曾外祖母宣淑如女士籍貫北京,為人灑脫。當時薑家承包了西漢公路沔縣段。由於諸多原因延誤工期,公路未能如期交付使用。祖父按規定罰款,以致薑家傾家蕩產,賠償萬元。1939年5月至1940年12月,祖父任甘肅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

 

1941年任隸屬國民政府農業部陝西黃龍山墾區管理局局長兼陝西省民眾指揮部民眾組訓處中將處長。當時,正處全民族抗戰最為艱苦的時期,日軍侵佔我大片國土。河南省成千上萬同胞西去逃難。為了他們的生路,祖父積極組織資助難民墾荒自救。墾區戶口從原有六十多戶,發展到六千多戶,大批難民生活有了著落。祖父的民族感情深厚。我的父親於1938年生於陝西鳳翔,祖父給他取小名為復興。時值全民抗戰第二年,其含意可想而知。那時日軍飛機常空襲西安,祖父皆在夜晚從西安到咸陽,督發蘇聯等國外援的抗戰物資。

 

1943年7月4日,為移民新疆,祖父從黃龍山去新疆途中不幸遭到來自國民黨內部人士的犯擊,殞命於渭南火車站附近。終年五十有三。聞者悲慟。西安等地降半旗衰悼。祖父葬於西安南郊翠花山麓。靈樞經過之地,多處設點祭奠。張薄泉先生代表國民政府前往慎祭,並作墓誌銘。祖父因公遇難,社會各界憤憤不平。由於問題出自國民黨內部,「西北王」胡宗南有苦難言。祖父勇於助人,故人咸樂與之交。畢生奔走革命,不灰心,不動搖,數十年如一日。生平不治家產,卒後家無積蓄,僅留少數古字畫,以遺後人。祖父遇難時,祖母年僅二十四歲,含辛茹苦,曾把我父親姐弟五人託付給姜佐周先生,祖母後攜伯父去台。

 

本文曾參考淮陰縣政協文史資料第三輯陳海南《劫海鱗痕》第11頁;淮陰市政協文史資料第六輯蔣作新《韓恢》第190頁,劉國銘主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職官人物志》第847頁;李伶《楊虎城的密使》第205頁。原載政協淮陰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淮陰文史資料 第8輯 別夢依稀》,1989.10,第30—32頁.

 

忠烈有後

1928年,胡抱一與王卓民於安徽蚌埠結婚,並育有一女名家駿(乳名和平,1930年生於上海,曾就讀於南昌師範,至今查找未果)。王氏生於1900年,祖籍山東兗州,畢業於北京女子師大,才學出眾,熱心革命,從事報業,對胡抱一早期事業幫助很大,後於蘭州病故。

 

1935年,胡抱一與姜抱貞於漢中結婚,育有子女五人,依序為家鳳(女,中年病故)、家麒、家麟、家龍、小黃龍(乳名,生於黃龍山;幼時夭折,未及取名),均事業有成,家庭美滿。

 

其中家父胡家麟,1951年,年僅13歲於成都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川西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後轉業至家鄉淮陰,謙虛謹慎,工作勤勉,廉潔奉公,為江蘇省八屆人大代表。

 

伯父胡家麒於1949年隨祖母去臺灣後,秉持胡抱一遺風,以「胡氏孤兒」之身,發奮苦讀,曾以每日清晨送報而賺取學費,陸官三十期畢業後,考取國防公費赴美深造,先後完成並獲得威斯康辛大學和密西根大學理論數學和交通工程碩士學位,並於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博士研究。在胡抱一百歲冥壽紀念活動時,胡抱一好友王孔安特在祭詞中寫下「出長官校宏家邦」以告慰胡抱一在天之靈,其時伯父胡家麒在台任陸軍官校校長,祭詞即指此而言。

 

1963年7月4日,胡抱一遇難20周年祭日,祖母、伯父及胡抱一生前好友,特假臺北市濟南路華嚴蓮社隆重祭悼。由朱紹良主祭,李少陵報告胡抱一生平事略,蔣鼎文、韓德勤、王宗山等70餘人參加祭悼活動。胡抱一生前至交、時任韓國內閣總理的李范奭專門為此撰寫了祭詩,「感顧往昔,情見乎詞」。

 

李范奭曾在伯父以陸官優秀畢業生的身份隨團訪韓時,告知伯父當年他為抗日由韓國赴中國西北時,胡抱一大名早已如雷貫耳。他還特地打長途電話至板門店邀請伯父到官邸用餐,並由夫人親自下廚。席間對胡抱一的懷念之情溢於言表,臨別時還一再交代伯父要寄一張放大的胡抱一照片給他留念。

 

1994年,為紀念胡抱一殉國50周年和遷葬蘇州,伯父在台特將珍藏近30年的元趙孟頫手書《老子 · 道德經》拓本(經專家考證現為海內孤本,為江西熊式輝哲嗣熊元健所贈)影印出版,分贈至親好友以表孝思。

 

描述: 图片

▲作者胡明,為胡抱一之孫、昆山市政協原副秘書長,現任民革昆山市基層委主委。

 

描述: 图片

▲2017年,胡明代表昆山市民革邀請孫穗芳(孫中山先生孫女,前排右五)從夏威夷到昆山「振東僑鄉」參加由其捐贈的銅像落成典禮。圖為眾人在孫中山先生銅像處合影。

 

描述: 图片

▲胡明(左)與孫穗芳(右)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