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義】 武昌首義之前因後果及其作戰經過 (3/5) (邵百昌)

發佈時間:2021-10-12
 

系列文章超連結:

--------------------------------------------------------------------------------

【篇一】 【篇二】 【篇三】 【篇四】 【篇五】

--------------------------------------------------------------------------------

 

文/邵百昌(參與辛亥武昌首義之元老)

 

編者按:本篇為 【武昌首義】 武昌首義之前因後果及其作戰經過 之三。

 

第五節 發難初期動態

八月十八日清晨,蔣翊武方由岳州返鄂,在小朝街機關部與劉復基等商討起義事宜,邢伯謙、鄧玉麟先後由漢口來,告知寶善里配製炸藥起火,漢口機關部被破獲詳情,經研商結果,僉以文件、名冊,均被搜去,黨內秘密,暴露無遺,除提前發難外,別無良策,乃決定當晚午夜起義,即令劉復基起草作戰命令,除憲兵營、輜重營不發外,分送武漢新軍各部隊負責同志,緣鄧玉麟對南湖砲標,人事較為熟稔,即派其送達該標命令,鄧以中和門守衛森嚴,恐難通過,乃繞道文昌門出城,途中迭經周折,入夜始抵砲標營房,復值特別戒嚴,該標營門提早關閉,多方設法,得與代表蔡漢卿、徐萬年等會見,迨交付命令,已深夜11時許矣,蔡等以時間倉卒準備不及,且駐紮南湖部隊,尚有步隊第三二標,馬隊第八標及馬隊第二一營,命令均未送達,如砲隊單獨行動,其他部隊不明真相,不僅難期響應,且恐發生誤會,為慎重計,勢難遵照命令準時發動,鄧玉麟認為事實確有困難,無法堅持原議,抵得留宿砲標,以待明晨請示辦理。當時城內新軍各部等待午夜,未開砲聲,情緒雖極度緊張,因情況不明未敢造次,惟此次鄧玉麟傳達命令遲滯,貽誤大好機會以致武昌總機關部,於午夜被軍警破獲,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三烈士被捕殉難,蔣翊武、王憲章、劉公、楊玉如、胡祖舜多人,被迫逃亡,而孫武傷重不能任事,居正留滬未歸,形成群龍無首,且原有主動優勢一變而為聽人宰割局面,於是新軍中革命同志人人自危,有如待罪死囚,幾至功敗垂成,影響大局。

 

▲首義前慷概就義的楊洪勝、劉復基、彭楚藩三烈士遺像(由左至右)

 

▲近期修峻的彭劉楊三烈士亭

 

瑞澂在無意中,破獲武漢所有革命機構,並捕殺彭、劉三烈士,更拘捕革命重要份子多人,於是趾高氣揚,自我陶醉,以為革命勢力,遭受如此重大打擊,不難弭平,其電奏邀功文中,有謂:「臣不動聲色,一以鎮靜處之,因得弭患於無形,定亂於俄頃」等語,其見識之淺薄,氣度之偏狹,溢於言表,所謂「小人得志,不可一世」。瑞澂得勢後,嚴詢被捕黨人,嚴刑迫利誘,逼使吐露真相,始知革命實力,集中新軍士兵,乃調遺親信軍警,巡查新軍營區,通令各級軍官,晝夜嚴密監視,並取消例假,禁止外出,阻斷內外消息,更收繳所有彈藥,儲存營外秘密處所,等於解除武裝,認為防範周密,可保無虞矣。延至八月十九日排長張廷輔在右旗早操時被捕,眾目共睹,於是謠言逄起,有謂「革命黨人名冊,已被搜去,現正按名捉拿者」,有謂「被拘禁者已供出同志多人,正派軍警四出拿捕者」風聲鶴唳,草木皆知,凡屬革命同志,僉以為與其引頸受戮,不若提早冒險發難,尚可死裏求生,惟如何始能步調一致,同時共舉,勢必設法互通聲氣;約期舉行;適工程第八營衛兵勤務,輪由後隊第一排擔任,熊秉坤係該排正目,獲得出入營門之便利,乃計劃派人往右旗聯絡,有該排同志李澤乾者,長於醫術,經常往來各官佐寓所診病,因有所藉口,出入較便,於上午9時許,囑其前往右旗聯絡,詎知該營被嚴密監視,警衛森嚴,不得進入而返;11時許,天氣轉壞,大雨傾盆,復囑李澤乾約同隊勤務兵于郁文同志,盜得腰牌號簿,詭稱接洽公務,趁大雨滂沱視線模糊,且監視比較鬆懈竟混入右旗營房,得晤第二九標代表蔡濟民、吳醒漠及第三○標代表王文錦等,約定下午三時在晚操時間,由工程第八營首先發難;一聞槍聲,右旗即起而響應,孰料雨迄未止,晚操奉令停止,屆時工程營毫無動靜,蔡濟民乃派同志謝湧泉、彭紀麟越牆往晤熊秉坤,復改定下午8時,無論情況如何,準時發動,茲依照各部隊先後發難,分述概況如次:

 

▲革命黨人蔡濟民

 

(一)駐防武勝門外塘角愷字營之第二一混

成協砲隊營及工程隊,輜重隊於十八日晚8時許,由胡祖舜送到臨時總司令蔣翊武作戰命令後,總代表李鵬昇即派玉允中同志往城內機關部隊領取炸彈、旗幟等物,以備屆時響應,因楊宏勝擲彈事件,臨時戒嚴,城門關閉,不得出城回營,李鵬昇見王允中徹夜未返,午夜亦未聞砲聲,心知有變,翌晨復派同志杜昌年入城唔見胡祖舜,始知梗慨,當杜返營時,王已先回,並報告城內情形,俱以提前舉事為妥。適砲隊第二一營管帶張正基,召集工程隊隊官劉佐龍,輜重隊隊官張子襄及砲營各隊隊官,於六時在砲隊營營部會議,各營隊代表余鳳齋、李鵬昇、蔡鵬來等,以機會難得,約定趁各主官離隊開會時間,遵照十八日命令所示,舉火發難,7時許,由晏柏青、符玉龍、李鵬昇、李樹芬、羅一安等往馬廄,燃草引火,同志羅全玉等鳴槍示威,(此槍實係辛亥武昌首義第一槍,因該營距其他營房過遠,未起重大作用,故各書多未述及)擊傷排長羅某,於是秩序大亂,管帶張正基電告協統黎元洪,黎當指示:「及時平息騷亂,如革命黨勢大,即率所部前往青山佔領陣地,以待後命」。同志蔡鵬來、張斌、李鵬昇見發動,即令砲營與工、輜兩隊集合,約得500人,由工、輜兩隊掩護野砲4門,進入武勝門,佔領鳳凰山陣地後,復由李鵬昇、張斌率工、輜兩隊200人,因山後地區,無新軍駐紮,恐為滿清軍警所乘,乃繞道出武勝門,沿城外小徑,經忠孝門、賓陽門至通湘門入城,逕奔楚望台領取彈藥,以山路崎嶇難行,復值天陰夜黑,迨到達軍械庫,已翌晨9時許矣,奉命與測繪學生80人,共同擔負防護軍械庫任務。砲營管帶張正基見黨人勢大,遵照指示,率親信官兵170人及山砲八門,逃往青山,保持中立,以待事態發展。

 

(二)第八鎮工程第八營,管帶王永泉,奉派參加灤州、永平秋操,管帶職務,派由督隊官(副營長)阮榮發代理,該營頗多同志,隊官羅子清、吳兆麟原係日知會會員,頭目學兵多參加文學社或共進會兩革命團體,其他軍官雖非同志,大多同情革命,惟後隊排長陶啟勝,思想頑固,對革命主張,獨持異議,其弟陶啟元,亦係同志,熊秉坤等,為減少革命阻力,兼顧陶氏手足親情,乃囑啟元告知實況,爭取乃兄入社,如無意參加,亦勸其及時趨避,免作無謂犧牲,豈料陶啟勝執迷不悟,更變本加厲,在發難前巡查寢室,見金兆龍、程正瀛擦槍裝彈,即大聲曰:「汝等為何如此?」金答以「防備不測」,陶厲色大呼曰:「汝欲造反耶?」隨即向前扭金,陶力大,金不敵,程在其後,急以槍托猛擊其腦,陶負痛逃,金躍起猛喊曰:「反」,並發槍擊之,(此槍實為武昌辛亥首義第二槍,亦即工程第八營所發第一槍)適同志方興在營外擲一炸彈,玻璃破碎,聲震屋瓦,阮榮發聞聲出,發手槍鎮壓,適陶過其前,中彈倒地,同志章盛愷亦波及受傷,眾遂擊阮,阮逃,徐少斌要擊斃之,熊秉坤見事機迫切,即發一槍,(此槍應為第三槍,惟係正式促眾起事,意義重大,故認為第一槍亦甚合理。)促眾發動,右隊隊官黃坤庸阻止本隊士兵參加,呂中秋擊殺之,彈貫穿黃身而出,該隊司務長張文濤立其旁,亦中彈死,於是全營騷動,秩序大亂,熊秉坤始令全體整隊向楚望台軍械庫進發,是役,計槍殺軍官4人,誤傷同志1人,歷時約半小時,達成革命軍臨時總司令所賦予該營「首先發難」第一任務。

 

▲熊秉坤,發動工程八營起義的組織者和領導人

 

(三)陸軍測繪學堂在黃土坡街,右旗在其南,工程營在其東,陸軍特別小學在其西,左旗在其北,均甚鄰近,乃城中新軍管區之中心。當晚間自習時,聞工程營槍聲,不明真相者,大為詑異,該堂代表李翊東同志即起立大聲曰:「今晚革命黨起事,推倒滿清政府,我即革命黨之一份子,願從者同往軍械庫領取槍彈」。適同志方興持二戰刀自工程營歸,以一刀交與李翊東曰:「請以此刀殺旗人及漢奸」。李曰:「同學中僅松俊一人係旗籍,如無反動行為,暫不殺之,其他同學,均富愛國熱忱,當可合作」。於是向訐謨、甘績熙、朱次璋、喻義(育之)、胡聯香、宋珍珊、王經武、范義俠、閔燮卿、李華模、朱鑄、馮貞、汪震亞、朱作藩、方繩修、王仲烈等,首先表示熱烈贊成,其餘同學亦隨往操場集合,即時出發馳往楚望台,領取彈藥,參加革命行列,時至十八日下午8時半,旋即接受臨時總指揮吳兆麟命令,與第二一混成協工、輜隊共同擔任守護軍械庫任務。

 

(四)右旗第八鎮第一五協司令部與所轄步隊第二九標及第三○標,同駐右旗營房,協統王得勝、浩大,即離營走避,其協司令部及兩標本部官兵,亦多隨之逃亡。第二九標第三營管帶張楚材,率領全營出防襄鄖,第一、二兩營留駐武昌,第二營管帶戴鈞南,聞長官均已離營,旋亦出走,第一營管帶何錫藩,仍留營中,聞工程營槍聲,知為黨人起事,當該標同志群起響應,何未加阻止,但率親信百餘人避往馬廄,觀望動靜,迨一炸彈落在近處,並知第三○標旗兵逃走,於是避往馬廄士兵,亦陸續參加革命行列;但為時已較該標其他部隊約晚2小時,第二營排長蔡濟民,首先率領同志及本排士兵發動,第三營學兵杜武庫、陳人傑,本標代表一張喆夫、蕭國寶等,邀集同志李達武、謝超武、鍾仲衡、盧雅卿、方維、謝湧泉、陳偉、馮中驥、羅良驥、陳復元、高尚志、楊選青、夏一鳴、姚金鏞、彭紀麟及留守隊官胡效騫等同聲響應,彭紀麟及留守隊官胡效騫等同聲響應,各屬所部及友隊同志,前往軍械庫領取子彈,第一營前隊排長張鵬程當晚奉命,率領本排,守衛通湘門,亦來會合,當蔡濟民率隊首先行至營門時,有槍彈自楚望台方向來,蔡料係工程營已佔領軍械庫,發彈促使提早發動者,乃大呼曰:「打旗人」,同志應聲狂呼,一時此唱彼和,喊聲雷動,旗籍官兵,聞聲縮伏,莫敢與較,計該標始終參加戰鬥者,共約640人,該標首先到達楚望台部隊,約在八時半左右。第三○標第二營,由管帶任光耀率領,出防漢口大智門,第一、三兩營,留駐武昌,該標旗籍官兵約四、五百人,隊官有重光、德、全善、德培四人,中少尉軍官約10人左右,除第二營有旗兵百餘人出防外,留守右旗者約三百餘人,聞工程營槍聲,旗籍軍官即把守每棟營房之小營門,聲言奉管帶命令,「官兵一律不准外出」,第一營排長吳醒漢厲聲曰:「管帶命令固應服從,但不可不預作準備,以防不虞」。迨各處槍聲逐漸緊密,「打旗人」呼聲四起,旗籍軍官始快快撤退,第二營排長馬明熙、徐達明,均係同志,見勢對我有利,即把握機會,吹笛站隊,並派遣同志,闖入本標軍械房,強取子彈,氣勢洶洶,旗籍官兵莫敢與爭,時第一營管帶郜翔宸留營坐鎮,思想頑固,偏袒旗人,見力不能敵,乃率旗籍官兵及親信約300人,開啟東側門,向蛇山方向竄走,於是馬明熙、徐達明各率本排士兵及同志,隨第二九標之後,馳往楚望台,吳醒漢、方維、謝湧泉、馬雲卿等待旗兵逃亡,始各率一部跟向軍械庫而去,該標始終參加革命戰戰鬥者,計約360人,因受旗人阻礙,各部陸續到達楚望台時,時間約在8時40分至10時左右。

 

▲革命軍英勇作戰

 

(五)砲隊第八標駐紮南湖砲標營房,因八月十八日鄧玉麟送達作戰命令過晚,未能按時發動,翠晨鄧偕砲標代表徐萬年往城內機關部,請示爾後行動,迨行至中和門外,見城門緊閉,憲警密佈,心知有異,囑徐萬年留中和門外,探聽城內情形,鄧隻身往漢口,訪問孫武等首腦同志探詢實況,途經望山門正街,遇同志陳子龍,得知武昌總機關已於昨晚被搜,所有負責人員捕逃殆盡,城內新軍已被嚴密管制監視,消息隔絕情況不明,乃趕往漢口租界,輾轉得晤孫武、李春萱等,一致主張當晚發動,並派同志設法通知各新軍部隊,仍由鄧玉麟返回南湖,迨到達砲標為時已晚,營門早閉,幸遇同志孟發臣、王鶴年等,始知城內己來人聯絡,準備當晚八時起義,要求砲標屆時響應,各同志並已著手準備,午後7時許,遙見塘角方面,仍有火光,復據徐萬年報稱:「八時左右,聞工程營及右旗方面有槍聲及炸彈聲,中和門內外已無憲警蹤跡」。於是蔡漢卿赤膊而出,同志多人尾隨,呼嘯助威,除軍官柳柏順出面阻止,蔡飛腿蹴之,柳倒退數步隨即離去,其他軍官,見革命聲勢壯大,氣燄萬丈,亦均走避,蔡漢卿偕徐萬年、陳國禎、孟發臣、黃駕白、李慕堯、王鶴年、鄒團勛、史定邦、陳天寅、謝荻南、閔少斌、范鴻江、劉天元、金明山、丁敬敏同志等,先據標本部,開啟彈藥庫,並令各營隊士兵集合,先參加者約380人,編成戰砲隊兩隊,即往砲房拖出山砲八門,由陳國禎、孟發臣率領,稍後集合者370人,編為兩個彈藥隊,負責運輸彈藥,隨戰砲隊之後,取道大馬路,向中和門方向前進,最後參加者約600人,指定黃駕白、李慕堯同志等領導,編成一營,作為預備隊,以待後命,並令作戰鬥準備,嚴防南湖其他各標營襲擊,出發前,該標曾派金明山等,與第三二標馬標第八標及馬隊第二一營同志聯絡,促早發動,並發空炮數響,促使南湖各軍隊及時響應。迨諸事辦竣,並完成出發準備,適馬明熙率兵一隊前來迎接,乃掩護砲隊入城,熊秉坤另率一隊,在武泰閘附近迎護,金兆龍、馬榮派兵在中和門內外警戒,相偕入城至楚望台,時已10時30分矣,蔡漢卿等即與吳兆麟磋商攻擊督署作戰部署。

 

(六)第三二標駐東南湖武建營,鄰近砲隊第八標營房中隔小河,其第一、三兩營及第二營之前後兩隊,調防四川、施南等處,留守者除標本部外,尚有第二營之左右兩隊,及學兵新兵共四百餘人,標統孫國安於十九日午後3時許,由城內回營,已知局勢緊張,召集新由宜昌歸來第二營督隊官許兆龍、隊官楚英(旗籍)、趙懷仁等指示應變注意事項。入夜,探知砲標即將發動,乃令楚英率隊警戒營內各地,同志孫長福、單道康、王時傑、張樹棠、戴鴻炳等,以許督隊官同情革命,乃將本晚發難事告知,協議屆時響應,迨砲標出動,派金明山聯絡,促即發動,於是夏斗寅、殷海山、梅明祥、黃義祥等,在左隊大呼集合,戴鴻炳應聲而出,鳴槍示威,擊傷標本部旗兵,孫國安未出阻攔,率領楚英等親信二百餘人,往五里牌暫避,單道康、孫長福、夏斗寅等,乃集合一百餘人入城,參加革命戰鬥。次晨孫國安、楚英離營他往,其餘官兵向革命軍報到歸隊,關於步隊第三二標及馬隊第八標在發動初期行動,各書記載不一,有謂:兩標由標統孫國安、喻化龍率領部隊,避往距南湖十餘里之李家橋者,有謂:楚英率兵一隊,與工程營馬榮部在武泰閘作戰者,實際情形,孫國安明暸本標革命同志為數甚眾,祇能在營中坐鎮希望維持現狀,本標不發生事故,可向上級交代,如部隊一經移動,革命同志,可能趁此機會發動,決難收拾,其作法一如黎元洪之想像,動不如靜,故種種傳說均非事實,孫國安係作者表親,在民國初年,曾面述以上故事,當較正確。

 

(七)馬隊第八標與砲隊比鄰而居,當砲隊出發時,曾向馬隊鳴砲威脅,促使同志發動,據孫國安而告:「馬八標標統喻化龍事前曾與王祥發及余共同計議,故留營鎮壓,以待事態之演變。」但同志馬燮雲、徐國鈞、黃冠群等,一聞砲聲,即不顧一切,集合百餘人,馳往保安門及中和門外一帶偵察警戒,惟馬燮雲等始終未與臨時總指揮部取得聯繫,在戰鬥期中該標同志行蹤不明。

 

(八)馬隊第二一營與馬隊第八標為緊鄰,管帶玉祥發,因受孫國安、喻化龍影響,亦留營中按兵不動,故該營同志較少,力量不足,始終未敢發動,故該營全體官兵迄未參加革命戰鬥行列。

 

(九)左旗除駐有新軍第一六協司令部與第二一混成協司令部外,尚有步隊第三一標,該標全部開往四川,留守及學兵共僅150人。第四一標有第三營之三隊及第一、二營留守官兵共408人,第四二標因分駐陽、夏及京漢鐵路武勝關以南地區,各地均建有營房,可供長期駐紮,且距省垣甚近,無留守之必要,僅有學兵109人,派在陸軍特別小學受訓,為食宿便利亦住在左旗營內。第一六協協統王得勝間變即離營而去,第二一混成協統黎元洪,接砲隊第一二營管帶張正基電話告變後,即坐鎮營中,並令第四一標第三營管帶謝國超嚴密監視巡查,在工程營發動初期,躬親在大營門附近巡視,適同志周榮發奉派來左旗聯絡,促使同志提前發動,黎即手刃之,適有第四一標同志鄒玉溪欲奪門而出,參加革命,亦被黎處死,全軍震懾,同志雖知工程營與右旗新軍業已發難,未敢即時響應,迨工程營佔領楚望台,右旗隨亦發動,黎乃下令謂:「革命軍來,不准開槍,可以好言相勸」。旋知南湖砲隊反正,又謂:「革命軍如來攻,即進入營房。」後聞砲聲,始離營而去,時約在深夜十一時左右。於是第四一標同志闕龍、王世龍、胡春陽、鄧飛鵬、楊震亞、胡培才、柳滌凡、李必勝、李文燦、鄭繼周、梁棟、顧鴻等百餘人,出至操場,闕龍大呼站隊,第三營右隊隊官胡廷佐吹笛集合,復有李宗義、岳少武等百餘人,應聲而出,前隊隊官李銘鼎,標代表廖湘芸、姚鈞等六、七十人,同出集合,旋第一、二營留守三十餘人,亦齊集操場,第三營管帶謝國超,後隊隊官殷人驥,見情況於己不利,均趁機離去。

 

步隊第三十一標全部,奉命由標統曾廣大率領,隨端方入川鎮壓鐵路風潮,留守排長胡廷翼,士兵江光國、趙士龍等,均願反正,惟排長何少雄,多方阻難,屢勸不從,被同志胡某所殺,留守及學兵百餘人,全部參加革命行列。

 

步隊第四二標長期駐防漢口、漢陽及京漢鐵路武勝關以南地帶,武昌無留守人員,僅有受訓學兵約百餘人,仍留宿左旗營房,因係智識份子,多為革命同志,當晚已作響應準備,聞黎協統離去,即行發動,當左旗尚未響應時,第三○標旗兵300人,即竄至蛇山南麓,出沒抱冰堂諮議局一帶,威脅蛇山砲隊陣地,迨左旗部隊出動,砲隊即告知情況並請協助,乃由第四二標學兵擔任賓陽門至閱馬廠警戒任務,而以第三一標留守官兵負責掩護砲隊陣地。使砲隊無後顧之憂,安心射擊督署,協助步隊攻擊。第四一標部隊,由胡廷佐、闕龍等率領,遵照十八日臨時總司令蔣翊武命令中所賦予佔領藩署任務,自左旗出發經閱馬廠,魏家巷出百壽巷至長街北行,發現南樓一帶,有蔡濟民部隊,並已到達官錢局、電報局及善後局等處,乃決定分部隊為二,一由胡廷佐、古國棟率領百餘人,沿南樓北行,向藩署攻擊前進,迨尖兵到達漢陽門正街接近藩署時,守護警察即聞風而逃,胡廷佐部順利佔領藩署及藩庫,並派兵在山後各處巡查警戒。一由闕龍、王世龍、鄭兆周、胡培才、胡春陽、岳少秋、李宗義率領約200人,並派柳滌凡、許得勝、鄧志鵬、劉嶽中等負警戒責任,沿長街向南,經三佛閣,驅逐敵軍警戒部隊,與蔡濟民會合,迨到達王府口街時,適張鵬程部與守兵激戰甚酣,乃增援作戰,蓋第二次攻擊業已開始矣。

 

第六節 智取軍械庫

守衛軍械庫任務,例由工程第八營派兵一排,每日輪流擔任,八月十九日晚間輪值部隊,係左隊之一排,因時局緊張,除官吳兆麟親率排長曹飛龍及該排士兵值勤。8時許,庫長李克果聞工程第八營方面傳來槍聲,恐生變故,乃令吳兆麟集合官兵訓話,大意謂:「頃聞槍聲,想大家均已聽見,本庫為儲藏軍火要地,我輩奉命守護,責任非常重大,如遇來犯者,務望盡力擊退,保護本庫之安全,幸勿疏忽懈弛,以盡職責」等語,同志馬榮、羅炳順均任班長,當即提出意見曰:「庫長命令,我等自當遵守,盡力達成任務,惟所有士兵,子彈均已收繳,請示如何辦理?」李庫長當令員司按槍配發子彈,迨各士兵領到槍彈後,馬榮、羅炳順等同志,一面派人守住庫門,一面以槍威脅李庫長及員司庫兵,繳械撤退,在兵不血刃之輕鬆氣氛中,順利佔領軍械庫及楚望台高地,達成十八日臨時總司令命令中所賦予該營第二任務。迨熊秉坤率隊到達,馬榮等已接收軍械庫,並派隊守護楚望台四週矣。熊秉坤等以為應付爾後局勢之發展,必須統一指揮,其指揮官人選應以素孚眾望,而學識優良者為宜,正以此事徵詢馬榮等意見,適哨兵汪長林來報曰:「頃見隊官在西南角來回散步,低首沉思,似有疑難事故而無法解決,特來報知。」熊秉坤略加考慮,即隨汪長林往西南角邀請吳到軍械庫商議,眾即推為臨時總指揮,吳兆麟堅辭不獲,乃申言:「官兵應嚴守紀律,服從命令,違者以軍法從事。」眾皆翕從。於是吳兆麟重整隊伍,下達口頭命令,其要點如次:

 

一、本營附近尚有憲兵營,官兵幾全旗籍,地位相逼,必乘其不備,澈底解決,馬榮、金兆龍各帶兵一排,馬部向該營東進,金部向該營西南進,兩面夾攻,包圍而殲滅之。

二、軍械庫為我軍根據地,必須確實保有,步隊第三○標近在咫尺,且多旗籍官兵,為心腹大患,命曹飛龍帶兵一排,防禦西北端,黃楚楠帶兵一排,防禦東北面,佔領陣地後,皆向第三○標南營門猛烈射擊,促使該標同志儘早發動,解決旗兵威脅。

三、熊秉坤偕楊金龍、徐兆斌、汪長林帶兵一隊,佔領中和城門,以便砲隊入城。

四、程正瀛、楊開雲、孫元勝、羅炳順各帶兵六名,割斷附近電線。

五、陳有耀、陳榮斌各帶兵三名,分往通湘門、中和門附近偵察。

六、對於城內新軍各營,應切取聯絡,分別派遣同志二人送信。

七、其餘為預備隊在本臺軍械庫西端集合待命。

八、俟砲隊入城,其他各營發動後,即會師進攻督署。

九、口號「興漢」。

 

▲革命軍作戰浮雕

 

官兵奉命後,均即時出發,就中第四、五、六、七條任務,均易執行,惟第一條攻擊憲兵營任務,較為艱鉅,經考慮後,決定派馬榮率部繞至該營西北,金兆龍率部逕向該營東南,出其不意,同時夾攻,憲兵營猝不及防,略有傷亡,即全部潰逃,我軍毫無損傷,輕易消滅敵軍一營之兵力,此舉不僅解除軍械庫之重大威脅,且關係爾後整個戰局甚大,憲兵營旗籍官兵雖游惰成性疏於防範,而吳兆麟洞悉局勢,處置敏捷有以致之。曹飛龍、黃楚楠佔領陣地後,即向右旗猛烈射擊,時第三○標雖已發動,尚不知工程營在楚望台情況,迨蔡濟民發覺槍彈由楚望台方向射來,始知工程營已佔領軍械庫,於是氣勢為之一振,乃大呼「打旗人」,一唱百和,士氣如虹,使旗兵震懾逃走,解除軍械庫北方之威脅。此時熊秉坤尚未出發,右旗部隊即陸續到達,前議往南湖迎接砲隊任務之部隊,改推馬明熙率兵一隊擔任,熊秉坤部則在武泰閘接應,並派金兆龍、鄺杰率隊在中和門內外沿途警戒。查熊秉坤、馬榮原係工程第八營代表素為我同志所信賴,臨時擔任指揮,當無問題,惟熊等以吳兆麟資望既高,學識亦富,而革命事業,艱鉅繁重,必須階級較高而具有軍事才能者,始可勝任,熊等虛懷若谷謙遜不遑,此種不自私不攬權之純潔心理,確屬可佩,當時革命之同志,皆具有此種高尚純潔之氣質,實為成功之主因,而工程第八營首先實踐,作為表率,形成風氣,尤屬難能可貴。

 

(未完待續)

下一篇:【武昌首義】武昌之前因後果及其作戰經過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