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三烈士事蹟

發佈時間:2025-09-16
 

 

清宣統三年(1911辛亥年)八月十九(陽曆十月十日)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三位是被清吏分別提訊,一個一個的被押至總督府門外,東轅門內,牆側斬首,以就義的順序,史稱辛亥武昌首義彭、劉、楊三烈士(亦稱首義三烈士)。辛亥武昌首義,全國響應,不及二月,中華民國建立,彭、劉、楊三烈士的壯烈成仁,激發起悲憤填膺,同仇敵愾,是很重要的引發。彭、劉、楊三烈士,雖表面上只是三個士兵,但進一步了解,那個時期的湖北新軍,一般都不尋常,亦可以說非常特殊,其中太多飽讀詩書,一心要獻身革命的熱血的志士,加入新軍,甚至可說潛入新軍、組織革命行動,吸納新軍同志(俗稱抬營主義)。如引介彭楚藩為革命黨的胡國棟,他以一名秀才混入到協砲隊一營當兵,打破了傳統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窠臼思想,還有跟他同年的十幾十位新科狀元,亦同樣入營。所以當了解這些革命先驅的生平事蹟就更能感念、感佩其為民族民主所做出的偉大貢獻。

彭楚藩,湖北鄂州金牛鎮人                             

1911年9月的武漢形勢,已如箭在弦上。為適應革命的需要,24日,革命黨人在武昌胭脂巷召開大會,成立湖北革命軍總指揮部。會上通過了《人事草案》,任楚藩為軍務籌備員。會議還決定中秋節湘鄂聯合起事。10月9日,孫武在漢口機關檢驗炸藥失慎爆炸,事泄,當場捕去劉公胞弟劉同等多人,黨人的名冊、旗幟、印信等也均為清方所獲。清湖廣總督瑞得報,立即下令全城戒嚴,按名捕殺。頓時,城門緊閉,屠手四出,一張大網撒向武漢三鎮,黨人同志均被困於各處,無法互通音訊,生命危在旦夕。楚藩得知此事,即趕至武昌小朝街85號軍事指揮部商議。蔣翊武主張延遲舉事日期。劉復基霍地拔出手槍,憤然道:“不可!現在形勢如此危急,你作為總指揮卻猶豫不決,難道真個貪生怕死嗎?”鄧玉麟也焦慮道:“劉同年輕,恐怕一經刑訊,就會盡情吐實,我們就都活不成了。”楚藩輕輕撫拍著蔣翊武的頭,戲謔地說:“如不立即下手,我看你這頭,怎麼保得住?”“你們真以為我怕死嗎?大好頭顱,同拼一擲!”蔣翊武勃然大怒,遂下令於夜半發動起義。到夜半,清軍警破門而入,楚藩從樓窗跳下後,被圍在一個巷子裡,他身著憲兵服,本可混充為前來拿獲黨人的清方軍警,但他決計與其他同志共存亡,自稱革命黨人,與劉復基等人一起被捕。

督練公所總辦鐵忠,見彭著憲兵服,想到自己的妹夫是憲兵營管帶,憲兵營出了革命黨,不僅連累妹夫,對自己也不好看,便有意開脫道:“你是憲兵,是去捉革命黨的吧?”彭楚藩大笑說:“我就是革命黨!”鐵忠喝斥道:“你身為憲兵,應知王法受皇室俸祿,應愛護大清,而你竟敢謀反,該當何罪?”楚藩厲聲反問:“所謂俸祿,是我漢族同胞的血汗,吃同胞的飯,為同胞報仇,這是理所當然,何罪之有?”其時,他氣憤語塞,作手勢索來紙筆書供:“自韃虜入關,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文字興獄蓄發罹罪,殘暴數百年,與我漢族不共戴天。最近親貴用事,賣官鬻爵,失地喪權,猶以”寧贈友邦,勿與家奴“之手段,斷送我大漢民族於萬劫不復之地,我黃帝子孫,不忍見民族之淪亡,同伸革命救國之大義,”讓審訊之清廷官員聞之相顧失色,兩旁衙役目瞪口呆。鐵忠知其不可屈,經稟明總督,於次日黎明前,將彭楚藩、劉復基和楊洪勝押到督署東轅門內斬首示眾。

劉復基字堯徵,漢族,名汝夔,湖南常德人

宣統二年(1910)四川保路風潮起,復基與李六如、李鑫、龔霞初、劉毅夫...等計議,擬於湖南會館歡迎湘請願代表,復基與查光佛等人商議,聯合三十二標的群治學社社員黃申薌等一同起義,托孫昌復從漢口潛運炸彈到武昌,擬由四十一標發動”。這是湖北革命黨人制定的第一個明確的武裝起義計劃。由于事泄,黃申薌等人逃走,起義無法發動起來,劉復基化名汝夔,從漢口某理發店購得一條假辮,投入四十一標當兵,使軍隊中的革命運動立刻快速發展。1910年9月,群治學社改名為振武學社,以原群治學社發起人楊王鵬為社長,李六如為庶務,復基等人襄助其間。不久,楊王鵬的活動被隊官施化龍偵知,司書生楊王鵬被撤職。1911年1月30日,蔣翊武和劉復基邀集部分振武學社骨干,在武昌奧略樓召開文學社的成立大會,公舉蔣翊武為社長,劉復基為評議部長,實際工作多是劉復基負責。在何海鳴的心目中,文學社的首領就是劉復基。黃花崗起義失敗不久,風聲赫厲,文學社的組織活動無法正常進行。為避免社員失去聯絡,劉復基毅然請假出營,蟄居閱馬廠文昌閣,每日往各營通問,藉諗內外消息,使諸同志得以明了近日狀況,精神愈奮,團結愈堅,力量日見充實。劉復基之努力,收獲洵不小也。不久,劉復基為方便起見,索性退出四十一標,租居社員張廷輔的家——武昌小朝街85號,張家住樓下,他帶兩名社員住樓上,專事專門從事組織發動和聯絡,他的住所就成了文學社的總機關。
劉復基等人駐社辦公,是為文學社發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從此,該社開始有了自己固定的秘密活動場所和常設機構,社務日形發展。9月24日,劉復基與孫武在雄楚樓10號召開兩團體骨干聯合會議。大家根據劉復基所擬草案進行討論,首先正式通過了湖北革命軍總指揮部和軍政府領導人名單,然后通過由劉復基精心制定的起義軍事計劃。該計劃不僅明確了各標營的進攻路線和任務,而且規定了起義的信號和集會地點。各代表都興奮地接受了這個計劃。所以后來到八月十九日發動時,雖然消息隔絕,仍能一致動作,完成任務,十月九日還不到十二點,傳來緊急敲門聲。原來,總指揮部已被軍警包圍。劉復基知道情況不妙,迅速手持炸彈,門破時,匆忙將炸彈引爆,結果沒炸倒軍警,自己的手受傷了,與蔣翊武等人一同被捕。由于蔣翊武還留著長辮,衣著像鄉村學究,趁軍警不備,就逃走了。起義命令沒有及時送到負責發炮為號的南湖炮隊,當晚的起義就沒有發動起來。
10月10日凌晨,劉復基和彭楚藩、楊宏勝三人在審堂上視死如歸,供認革命不諱。劉復基見先晚起義未發,輒向圍觀者高呼“同胞們!大家努力!把年輕的生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近代民主革命事業,終年27歲。當晚,當劉復基的呼聲還回旋在武昌城上空,他的戰友們就依照他曾經親手起草的起義計劃,鳴槍起義,告慰這位青年革命家的英魂。

楊洪勝(公元1875—1911年),原為清軍,後退出,1903年加入湖北新軍。1906年被編為第八鎮十五協三十標列兵,後升正目。其間結識新軍中的革命黨人,1910年秋,加入文學社。后受命請長假離營,從事聯絡工作,並在武昌千家街開雜貨舖,作為革命黨人秘密聯絡機關。武昌起義前夕,革命黨人組織起義臨時總司令部,任軍務籌備員。1911年10月9日,漢口俄租界寶善裡14號革命黨人總機關部暴露,武昌總、分機關被破壞,革命黨人立即召開緊急會議,下達起義命令。楊洪勝在當日下午,奉命秘密往工程營交送槍彈時,被軍警發現,擲彈抵禦,受傷被捕。當夜被清督署審訊,被打得體無完膚,終未供出一人,並且怒罵清吏無恥。10日凌晨與與革命黨人彭楚藩劉復基同于清署東轅門外英勇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