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回消失的台灣 加重歷史分量

發佈時間:2014-07-30
 
【摘於中時電子報╱作者: 湯雅雯╱台北報導╱2014年1月27日】

過去民進黨執政時,高中歷史教科書1912至1949年不見台灣,台灣消失了。學者表示,這次微調將那段「消失的台灣」補回來,但應再增加更多台灣的內容。

民進黨執政時,認為1911年武昌起義、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1937年蘆溝橋事變等,全都在中國發生,當時台灣仍在日本統治下,這些事件當然與台灣無關,只有從1949年日本戰敗撤退、中華民國軍隊來台後,才有關係。

民進黨時的歷史教科書,未將1912年到1949年中華民國納入台灣史中,這段期間,台灣幾乎從歷史課本消失。國民黨2008年執政後,原本訂好九八課綱,但爭議過大,因此不斷再討論,最後歷史課綱把「消失的台灣」找一些回來,但直到2012年(民國101年)才開始施行。

現在因應12年國教,高中歷史課綱又要微調。台北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張勝彥表示,目前高中獨立一本台灣史,這次微調課綱幾乎把消失的台灣補上去了,不過他建議還可再增加1895到1945年日治時期、1945年戰後,有關民主、政治運動的發展,可以再多著墨。張勝彥指出,另外有關1912到1945年台灣人到中國去參與抗日運動,有些歷史學者認為也可以再增加,加強台灣史與中國史的連結。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戴寶村指出,台灣歷史教科書最大問題,不在於台灣史、中國史的增減,而是政治教條太濃厚,歷史被政府高度政治性操作,「用字遣詞太過於政治」,他認為,歷史應該要回歸史實,跟學生真實生活做連結才對。

他表示,過去不民主時代,歷史被政治操作,如今台灣民主化這麼久,應該讓歷史教科書「忠於史實」,可是反觀現在參與歷史課綱審查的學者,都不是真正的歷史學者。

微調課綱小組召集人、世新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王曉波表示,即使在民進黨執政時代,台灣並未在1912年到1949年歷史中消失,只是分量沒那麼多而已。這次歷史課綱微調,更加重了台灣在歷史中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