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先烈後裔 尋訪武漢首義印跡

發佈時間:2022-09-02
 
(辛亥革命後裔及僑胞代表等,在「紅樓」會議廳共舉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活動)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秋日的武漢氣溫驟降,雨中的「紅樓」(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在綠樹掩映下更顯莊嚴肅穆。10日下午,參加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活動的辛亥革命先輩後裔及海外僑胞代表等,在「紅樓」會議廳內面向孫中山先生畫像舉行拜謁儀式。

 

中新社報導,因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武漢也被稱為「首義之城」。當日,嘉賓參訪團先後到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辛亥革命博物館及起義門等地,尋訪武漢辛亥革命首義印跡,緬懷革命先驅。

 

在「紅樓」正對面,矗立著一座三層樓的紅色建築,那是武漢市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興建的專題博物館。漫步於博物館中,年近80歲的黃力工不時駐足仔細閱覽館藏陳列,他是黃興的孫子。

 

「每次來武漢都倍感親切。」黃力工說,直到今天這座城市依然保留以「黃興」命名的道路以及銅像。

 

位於武昌城南邊的起義門,原名為中和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爆發當晚,湖北革命黨人首先控制占領的地方。站在城樓上祖輩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武昌起義總指揮吳兆麟長孫吳德立感慨良多。

 

「在我看來,爺爺是一個低調正直的人。」吳德立說,辭去軍職後,祖父熱中公益事業,曾督修樊口大堤等水利工程,並捐資修建武昌首義公園,用以紀念和撫卹殘疾戰士的生活。現如今,作為吳兆麟基金會會長的吳德立希望繼承祖父的事業,通過基金會幫助更多人。

 

辛亥後裔、台灣薪傳國際企管顧問公司執行董事李維鎮此次向辛亥革命博物館捐贈曾祖父李根沄傳記。他說,辛亥革命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也希望通過這些紀念活動促使兩岸同胞情感交流。

 

新聞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32/5809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