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辛亥武昌首義同志會理事 彭志綱追加「彭矯獎學基金」資助老區學子

發佈時間:2014-10-25
 
【摘錄自華夏經緯網:2014年10月21日】

圖:後排右二起陳清、裴高才、方瑤明、彭志綱、蕭人蔭、彭林饒等與授獎學子(前排)

 

10月18日,「首義教官彭矯獎學金」董事長、台灣牙周病學會理事長彭志綱博士,來到武漢黃陂塔耳中學,向家鄉優秀學子頒獎,並追加獎學基金2萬元人民幣。

 

頒獎儀式上,「首義教官彭矯獎學金」秘書長裴高才首先介紹了彭志綱的「將軍之家」,即彭氏祖、父輩兩代走出了海陸三位將軍:彭志綱的祖父是辛亥首義教官、 孫中山的少將副官主任彭矯,其叔祖彭俊是黃埔四期畢業的抗日將軍,其父彭運生是國民政府派往南海戍守太平島的首位軍政長官。「首義教官彭矯獎學金」就是彭 志綱伉儷以其祖父的名義命名的獎學金。

 

彭志綱則對全校學子說:黃陂自古以來就是教育之鄉,僅在近代以來就走出了中國私立大學的開拓者陳時,美國首任華人大學校長田長霖和台灣「中央大學」校長余 傳韜。早在1990年代,其父彭運生就與張我風、童啟祥、余傳韜等旅臺鄉賢,在武漢大學設立獎學金。其後,彭運生、彭志綱父子又捐資支援旅臺黃陂同鄉會在 黃陂一中設立的獎學金。他此舉是為了繼承先賢的遺志,激勵老區學子努力拼搏。

 

不僅如此,彭志綱還致力於兩岸教育文化與醫學交流。2010年10月9日,時任台灣財團法人振興醫院牙科主任的彭志綱伉儷,首次跨越台灣海峽返鄉,在黃陂 臺聯會常務副會長裴高才的幫助下,搜尋到了老家與祖墳,實現其尋根謁祖的心願。隨即,他在武漢市黃陂人民醫院學術報告廳作了一場「牙科與美容」的學術報 告。辛亥革命百年之計,又返鄉參加系列紀念活動。尤其是聽了裴高才在「名家論壇」上,主講的黎元洪尊師重教的故事後,經與裴商定:一方面編纂一本《首義教官•彭矯》的傳記文學,另一方面在家鄉設立一個辛亥革命志士獎學金。

 

2012年夏,彭志綱伉儷借到南京進行醫學交流之便,回到家鄉塔耳中學,在該校為「孫中山少將副官主任彭矯陳列室」揭牌儀式上向師生宣佈:正式啟動塔耳中學「首義教官彭矯獎學金」。

 

此次,他偕旅臺同鄉會常務理事蕭人蔭、方瑤明伉儷,再次返鄉為老區學子頒獎,並將「首義教官彭矯獎學金」章程公證,獎學基金總額逐年增加到十萬元。同時,他還考慮獎掖優秀學子赴臺交流。(朱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