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黨員 李六如
李六如,湖南省平江縣人。一八八七年七月出生於富商家庭。他七歲那年,父親突然身亡,家產被伯父吞併。李六如先到離家六、七里的田岩經館讀書,除了讀「四書」「五經」之外,對《盛世危言》等介紹西方文化知識的書籍也很感興趣。李六如不滿足於在經館裡學到的知識,還寫信給在漢口開茶棧的叔叔,請他代為購買刊登新聞時事的報刊。在經館苦讀兩年後,李六如到縣城應科考,考上童生。後又到岳州府考,不第。李母想讓他到商店學做生意,李六如志不在此。經過再三懇求,李母最終同意他到離縣城六、七里的甲山凌家辦的一所家學讀書。在那裡,李六如更廣泛地接觸到西方的文化知識,開闊了眼界,他勤奮苦讀,各科成績名列前茅。
一九○八年夏初,李六如通過同窗好友認識了凌容眾。凌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和夫人李樵松倡導教育救國,毀家辦學,創辦了啟明女子師範學校。李六如從凌容眾那裡讀到了許多秘密讀物,如《揚州十日記》、《嘉定三屠記》等反滿書籍;如《洞庭波》、《游學譯編》、《民報》等介紹革命思想,建立民國的刊物。凌容眾還給他講述陳天華蹈海殉國的故事,激發了他的民族感情,在思想上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在凌的鼓動下,李六如決定棄文從戎,到武昌報考陸軍中學堂,並發誓:「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當他趕到武昌時,陸軍中學堂的考期已過,沒多久,他就用完了身上的盤纏,無奈,只好到新軍中去當兵。他寫了一篇五千字的文章,呈給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黎元洪。
黎元洪看到後,批准他安插在四十一標左隊。這時候,新軍士兵和軍中革命青年蔣翊武、詹大悲等人組織了一個秘密團體—群治學社,後來改稱為文學社。李六如參軍後不久就加入了這個團體,不久在團體裡擔任重要職務。
李六如上書參軍的事在軍中傳開,很多士兵都認識他,知道他是個讀書人,經常請他代寫家信、保單等。李六如都是很樂意幫忙,漸漸地和很多士兵結成了朋友。在平時的閑談中,李六如經常講到他在凌容眾那裡知道的滿清入關,在揚州、嘉定等地大肆殺害漢人的事實,並講到清朝政府賣國媚外,洋人要滅亡中國,士兵聽了個個咬牙切齒,紛紛表示要推翻清政府,把洋人趕出中國去。經過了幾個月時間的宣傳,在各兵種、軍中各級還有陸軍學堂,都發展了不少文學社會員,為革命播下了種子。
兩年後,李六如進入講武堂,這是湖北新軍的軍事學校。他在這裡發展了不少文學社會員。同時,他還和劉復基、詹大悲等人一起,辦起了商務、大江日報作為文學社的機關報,在更大範圍內鼓吹民主革命。一九一○年,因文學社在新軍中發展迅速,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命令黎元洪嚴辦,李六如被處以刑罰,革除公職,不得已離開武漢,到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以教書為生。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首義打響了推翻滿清政府的第一槍。消息傳到欽州,李六如馬上借故離開欽州趕到武昌。這時,清軍南下包圍武漢,企圖扼殺革命,李六如毅然拿起槍杆保衛革命成果。他被任命為四鎮第十六標標統,參加陽夏戰役,時年二十四歲。
武昌首義成功,得到了全國各地的響應。民國元年一月,中華民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文學社因領導武昌首義之功,社員身膺要職,李六如也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頒文虎勳章。李六如無意官場,堅決請求資助他到日本士官學校學習。經過多次請求,得到黎元洪的允許,私贈出洋費三千元,每月撥官費八十元。李六如到了日本東京後,大量閱讀社會科學方面的書籍,對議會政治有了深入的了解。於是他放棄入士官學校的想法,轉入明治大學,攻讀政治經濟科。四年,日本政府加緊對中國的侵略,向袁世凱提出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國內反日情緒高漲。留日學生掀起了罷學歸國運動。李六如回國後,在上海目睹外國人在中國橫行霸道,刺激他堅決地投身反帝愛國運動中去。
隨即,他回到湖南,和歸國的同學一道深入學校、街頭和農村,積極從事救國宣傳工作,向學生,市民、工人和農民宣講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事實。為了繼續尋找救國真理,李六如再次到日本繼續求學。這次到日本,他閱讀了很多馬克思的著作,如日譯本《資本論》第一卷等,還接觸了自俄國十月革命以來流行的各種各樣關於社會主義的書籍。民國七年,李六如在日本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畢業。
李六如從日本回國,在上海短暫停留,回到老家湖南平江縣,會見了他從軍參加革命的引路人凌容眾,談起了近年來外國的洋布洋紗大量進入平江市場,本地的大布銷路受滯。李六如開始有了振興平江工商業的想法。民國八年六月,孫中山出版《建國方略》一書。在這部著作中,孫先生從理論上總結他幾十年革命的經驗教訓,進而提出一套建國的理論、方針和策略。
李六如認真閱讀了這部著作,對書中提出的「知難行易」的學說極為贊同。特別是對書中的經濟建設的思想極為讚賞,認為這是一個以國家工業化為中心,使國民經濟全面現代化的計劃體系,目的就是要把的中國改造成經濟大國。
從此,李六如更加堅定了開發中國的資源,發展中國的實業的決心。經過考察,李六如發現外國工商業的大規模建立,使得很多工人失業,他決定開辦一個救民工廠和一個興業織布公司,吸收失業工人參加生產。他還提倡平民教育,在救民工廠和興業織布公司舉辦工人夜校,「灌輸知識,開啟民智」。李六如經常給工人上課,傳授知識。為了使工人有更多時間讀書學習,兩個工廠每兩個星期放假半天,還給工人發放課本和紙張,並分紅給獎。這些都博得了工人的歡喜,工人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
民國八年,中國在巴黎和會提出的要求不但沒有達到,而且青島、膠州灣的利權也讓給了日本。消息傳來,舉國悲痛。李六如憤怒至極,揮筆連寫三張「勿忘國恥」的條幅貼在他的房間和工廠,表達他對列強和賣國政府的憤恨。這時,五四運動席捲全國,在長沙讀書的平江學生紛紛回來,李六如熱情地接待他們,同他們一起商議如何進行愛國宣傳事宜。
在愛國知識分子張子謀、凌容眾的支持下,他們在啟明女校的大禮堂邀請各公法團及工農商學各界召開大會。會後,李六如帶領群眾上街示威游行,高喊「廢除二十一條、誓死收回青島、抵制日貨」等口號。平江各校學生宣布罷課,編寫了「巴黎和會始末、二十一條賣國條約」等傳單向群眾宣講。正當湖南的「五四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軍閥張敬堯企圖暴力鎮壓愛國運動,強行解散了湖南學生聯合會。
在長沙的毛澤東和新民學會會員聯合湖南在京各界,成立了旅京湖南各界委員會作為驅張機關。李六如在平江發動各界人民投入驅張運動,召開驅張大會,印發驅張宣言。隨著五四運動的逐漸深入發展,新文化運動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新青年》、《每周評論》、《湘江評論》等進步刊物大量湧入平江,給平江知識界帶來了革命的新思想。
早在日本留學之時,李六如就對馬克思的著作感興趣,回國後,他目睹了國內的現實狀況,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更是喜愛有加。他對《新青年》和《湘江評論》特別感興趣,反復閱讀李大釗和毛潤之寫的文章,從中深受啟發。後來,李六如在長沙認識了毛澤東,一起辦平民教育,開辦湖南自修大學,李六如編寫的《平民教育》一書,以平實的語言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是馬克思主義啟蒙的好教材」。民國十二年,經毛澤東和何叔衡介紹,李六如加入中國共產黨。
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李六如工作認真,凡是中共湖南支部及後來的中共湘區委、湖南區委交給的任務,他都很好地完成。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回到湖南擔任臨時省委書記,恢復各地黨組織。李六如被派回平江,作了一段時間的地下工作,後來又到中共廣東省委工作。長征期間,李六如留在贛南,後來在江西吉安被捕,判處死刑,經友人營救,改判無期徒刑。直到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才獲釋。
民國二十六年十月,李六如經南京輾轉到達延安,見到毛澤東。毛澤東留他在辦公室當秘書長,並兼任行政學院代院長。這時候,正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的理論創建的重要時期,李六如盡心盡力幫忙收集書籍,為毛澤東思想的完善做了很多工作。毛澤東思想的創立,需要大量反映當時中國社會的實際第一手資料,了解各方面的情況,用以分析形勢,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指導工作。李六如不辭勞苦組織和帶領秘書等工作人員,深入陝甘寧邊區城鎮和農村進行深入的調查,或者到新華社等新聞機關和社會各界人士座談,廣泛收集邊區和國內外各種具體情況和消息,進行綜合分析,然後逐項整理。給毛澤東制定方針政策提供許多有益的借鑒。
民國二十七年夏天開始,李六如協助毛澤東編寫《陝甘寧邊區實錄》,他夜以繼日地收集各方面的材料,尤其是第一手原始資料,加以考證核實,去偽存真,利用最能反映實情的素材,盡可能客觀真實地記錄。這本書加強了陝甘寧邊區的宣傳,向國內外真實全面地介紹了邊區盛況,同時也打破了極少數別有用心者對邊區的肆意攻擊和誹謗。李六如在毛澤東的辦公室擔任秘書長直至民國二十九年五月止。從民國三十四年開始到中共建政,李六如歷任中央行政學院院長、中央財經部副部長、中共熱河省委常委、熱河省政府秘書長、東北財政經濟辦事處副主任、東北人民政府司法部部長兼法院院長等職。
中共建政後,毛澤東點名要李六如進京,任命他為最高人民檢察署副檢察長兼黨組書記。他是中國檢察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他還是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從一九五九年起,他花了兩年的心血,寫成自傳體長篇歷史小說《六十年的變遷》第一卷,該書被翻譯成英文,俄文和日文等幾種文字。一九六一年又出版了第二卷。正當他準備開始寫作第三卷的時候,文革開始了,李六如被江青集團誣陷為「叛徒」、「反黨分子」遭受迫害,不得不中止寫作計劃。一九七三年四月十日,李六如含冤逝世,終年八十六歲。一九八○年七月二日,黨中央為李六如平反,恢復名譽,並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對他的一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李六如與夫人王美蘭曾經從育嬰院抱養了一個女孩,取名李小
蘭,近況不詳。(權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