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能有聲 李欽
李欽,原名李清,字介如,辛亥後、改名欽,湖北江夏(今武昌)人。出身於小手工業家庭。父親李鳳山一生廉潔好義,母親阮氏治家以禮,門內肅雅,因此對他的影響很大。一九○三年肄業於湖北省城中路小學堂,每與師友論及中國形勢危迫、滿洲種族壓制時,李欽就激昂慷慨、聲淚俱下,革命思想於此時已開始醞釀。這年冬天,組織江夏同鄉會,外以聯絡鄉誼為名,內以提倡革命為宗。
一九○五年,同劉家運等組織日知會,學生入會者甚多,都是李欽在這之前提倡的結果。李欽認為實行革命只有聯合軍隊才能夠產生功效,即投身黃土坡龔光明的砲隊營。過了數月,學中監督李熙聞之,認為李欽年幼不堪兵事,且天資聰慧,不能任其廢學,又把他召入學校。
於是,李欽邀同學李祖墩、陳嘉增等經營日知會,與李亞東專門聯絡支郡師範及文普通各學生。當時,劉家運、張漢、季雨霖、藍天蔚、孫武、范騰霄、胡瑛等經常往來於此,並舉行秘密會議。軍學兩界來會者日眾,每開會到者千餘人,於是借運動西人演習雷鳴電閃諸現象以掩耳目,而資保護。後來日知會聲勢大張,清廷震驚,日知會遂被取締,通飭各縣嚴拿劉家運及李亞東、李祖墩、陳嘉增等人,李欽亦被通緝。等到劉家運、李亞東被逮捕,這件案子才結束。
一九○七年,李欽升入兩湖總師範理化專修科學習。當時革命蜂動,各省戒嚴,各校郵件之往復,必經管理員拆閱後,始行分送。而李欽與章太炎合作私售《民報》,月銷數十份,竟沒有被發現。一九一○年畢業,充任理科學會會長。一九一一年,任武郡商業中學教員。同盟會會員萬聲揚創立數學研究會,李欽又與同學李作棟加入作會員。時四川保路風潮甚烈,清廷下令格殺勿論,李欽與李作棟等糾合各同學、教員討論,謂我等今日教人,非僅教以學科,當先定教育之宗旨,務使生徒具有國家觀念,將來以人民之力改良社會、鞏固國家,萬不能稍存倚賴政府之心。同學諸人皆持此旨以施教育。
同年五月,又由李作棟介紹加入共進會,與孫武、劉公、楊時杰、居正等秘商起義方法。時數學會附設數學館,招生肄業,往來人眾,恐洩露機密,乃與李作棟分途並進,棟奔走於外,欽運籌於內。舉事期近,關於都督及各部印信,無人鐫刻,李欽游說同學費振華入會,商同以幾何模型鐫刻之。後孫武演試炸彈爆炸,機關破壞,外人抄去之印信,即此物也。
漢口機關破獲之後,武昌搜索甚嚴,不久,牟鴻勛等暨彭、劉、楊三烈士被捕。巡警圍抄數學研究會,李欽與李作棟俱外出,會內僅何世昌一人,因此逃過一劫。
是夕,李欽與李作棟奔走城外,聯合軍隊起事,當偕各軍隊入城,圍攻督署。次晨,集軍蛇山,指揮一切。計以武昌雖得,而辦事乏人,終難號召,乃亟歡迎湯化龍、萬聲揚及咨議局各議員,等到武昌被攻克之後,以議長及全體名義通電各省,促其響應。李欽一面組織交通部,命劉瑞裳經理船政,閻哲管理電話,劉世勛為書記科長,胡鄂公為高等偵探科長,李次生、邱世成副之,鄧漢祥為調查科長。時獲安徽巡撫朱家寶致瑞澂詢鄂中革命情形密電,李欽率人向清捐膏大臣柯逢時索取密碼,以瑞澂名義復電,力述革命黨勢焰甚盛,請即派兵助剿;一面以都督名義電皖、贛,謂川、湘響應,電川、湘則謂皖、贛響應,故意擴大革命聲勢,虛張聲勢,因此十八省紛紛響應獨立。
瑞澂越城逃跑時,武昌電局均已搗毀,郵政亦已停歇,李欽召集工人,聘請、雇用專員,恢復郵電系統,武漢交通至此稍覺通暢。然城門常閉,商民不便,李欽乃規定四個門輪流開放兩小時,以便商民往返;其因公出入者,另發給交通部執照,以防奸細;並帶領兩個營的隊伍,傳遞城內外的命令。時清海軍提督薩鎮冰率艦隊游弋於長江上,屢以測海鏡暗窺城內,其心叵測,李欽建議黎元洪以師生之誼勸其投降。黎元洪遂請湯化龍代書一信,李欽持信和胡鄂公往投,薩鎮冰見信,始默認不與民軍為難。
不久,河南第二十九混成協統領應龍翔奉命攻鄂,駐紮在劉家廟,李欽命偵探李次生、邱世成等前往說降,已為所動,更建白旗,當撥洋四千元作賞費,適張彪率殘兵誘導於前,遂不成功。李欽在都督及參謀部前狂呼曰:「今得武昌已六日矣,處此時機,宜亟戰,不宜困守。何則?彼則火車運兵,我則將士優游,稍緩數日,滿廷兵力厚集,我兵心志渙散,將不戰而潰,中立者流同歸於盡,言之慘然。不若乘其不備,遣一旅之師出而相見,勝則張我聲威,寒敵之膽,不勝亦可整我行伍,激發士氣。欽掌交通,網識兵略,願備戰船五十,火輪四艘,聊作渡江之用。且欽生長武勝門外,地勢頗熟,沿江大堤,堪作砲兵掩護,欽亦願為引導。」言畢,都督聳然,乃下作戰之令,准於次日凌晨開戰。李欽命汪秉乾等布置船隻,即偕胡鄂公出武勝門,在兩岸砲兵火線處指導一切。作戰之中,左踝受傷,在仁濟醫院休養十餘日才痊愈。
劉家廟首戰告捷,軍事始有頭緒,內政極宜整飭,李欽乃與湯化龍等組織政事部,詳訂鄂州約法,維持秩序。後又因保護外人、處理交涉而籌設外務局,旋改為外交部,每日與胡瑛、王正廷等於槍林彈雨中渡江聯絡,要求各國嚴守中立,並承認革命軍為交戰團體。漢陽失守以後,李欽建議請外人出面調停休戰,並偕胡瑛、王正廷等敦請各國領事及大商董,又請十字會員聲言於領事,謂南北交戰,生靈塗炭,非休戰議和不足以保全人道。李欽通過英人槃恩介紹,聯合英、俄領事進行居間調停。
最終,李欽捧都督印符,奔走於租界、洪山之間,停戰條件乃成。後隨胡瑛、王正廷等赴上海議和。和議告成,任都督府參議,一度代理湖北財政司長。袁世凱稱帝時,授以勛五位、中大夫。黎元洪繼任總統,李先後出任殺虎關監督、財政部財務人員訓練所所長、山西財政廳長、山東財政廳長。黎再任總統時,以李為僑務局副總裁。李在任時,廉能有聲、善與人交往,為人所稱道。
民國十二年,由於直系軍閥的擠壓,黎元洪下台,李亦轉入實業界,曾任山東魯豐紗廠董事長、北京證券交易所理事長。抗日戰爭爆發,李去職,取《孟子》一介不取、一介不與之義,改號慎一。期間避難閑居,拒絕出任敵偽官職。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欲李出任北平市參議員,亦不就。
中共建政後,李欽奉命籌組興業投資有限股份公司,任常務董事、公股代表。李收藏文物圖書極富,常謂平生所有係鄉賢教育栽培所致,珍藏之圖書字畫碑帖等,當盡以捐獻湖北圖書館,示不忘本。不料十年浩劫,藏品蕩然,宿願未酬,引為深憾。一九七七年一月八日逝世於北京,享壽九十。夫人任斌先卒,至是合葬於石景山墓地。一子名天楷。(胡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