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耀煌

生於:1891,逝於:1977
萬耀煌先生字武樵,湖北黃岡人,一八九一年二月四日生。
內容簡述

軍人典範 萬耀煌

 

萬耀煌先生字武樵,是一個典型的軍人,其一生行誼堪稱軍人模範。先生是湖北黃岡人,一八九一年二月四日生。少有救國之志,兩湖師範附屬高等小學畢業,就投筆從戎,以萬奇之名,入陸軍四十一標,編為該標三營前隊七棚,為群治學社發起人之一,以後認為不受正規的軍事教育,將來無法擔當大任,遂考入陸軍小學及南湖陸軍第三中學,同學有何應欽、谷正倫等,畢業後報考保定軍校又獲得錄取,入伍訓練期間,武昌起義消息傳來,本準備邀同學張篤倫、袁余芹等,游說駐保定的吳祿貞舉義,因清廷監視甚嚴,未能成功,才與張篤倫由海路前住上海,當時上海己經光復,往見都督陳其美,任為參謀,負責督練軍隊,後來跟武昌取得聯繫,接蔣翊武急電,催速前往武漢,於舊曆九月廿日到達武昌往謁黃興,時黃興己在漢陽城外昭忠祠設立總司令部,立即命先生隨同進攻漢口,部隊冒雨渡江,黎明展開攻擊,初期進展順利,但清軍挾多門大砲威力,以猛烈砲火壓制革命軍的攻勢,至中午進攻受阻,午後三時全線後退,只得將部隊撤回漢陽沿河防守。

 

退守漢陽後,先生每天都冒隨時會被槍彈擊中的危險,由早至晚,巡視大別山、黑山、扁擔山、美娘山、三眼橋所有陣地,或指導防務,或鼓舞士氣;漢陽失守,黃興離鄂,都督黎元洪為躲避戰火想要遷往葛店,先生聽到後一則認為必會影響人心,一則有人倡議舉劉仲文取代黎元洪為都督,將使局勢更為混亂,立刻覓得一匹快馬追趕都督,直到離葛店四十五里的王家店才追上都督,力陳利害,黎才同意返回武昌坐鎮。

 

漢口停戰、南北議和後,武昌戰事告一段落,先生以個人革命責任己盡,婉辭一切職位,重返保定第一期繼續學業,再入陸軍大學第五期,畢業後在民國十二年任駐湘鄂軍參謀長,民國十五年赴廣州晉見蔣總司令,任新編第十軍第一師參謀長兼團長,後升任第一師師長,二十七軍六十五師師長兼代軍長,參加北伐,歷龍潭、蚌埠、徐卅、濟南、滄州、天津諸戰役、後又曾任陸軍第十三師師長、二十五軍軍長、十五軍團軍團長,轉戰京滬武漢各地,披堅執銳,戰績卓著。

 

民國二十八年調任陸軍大學教育長,民國三十二年任陸軍官校教育長,負實際校務,歷時八載,國軍幹部悉被陶甄,培育將校無數;由於認真負責,對學生課業、生活、紀律要求極嚴,學生戲稱「萬排長」,民國三十五年調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由於戰火初熄,百廢待舉,先生發政施仁,興利除弊,氣象為之一新,而對首義同志孤老殘疾者照顧有加,辛亥首義同志會的成立,亦有賴先生的支持與協助。

 

國民黨總裁蔣中正先生,有感於大陸失敗,在於幹部革命精神煥散,乃決心一切從頭做起,來臺後就成立革命實踐研究院,一方面研究重整方針,一方面調訓黨、政、軍幹部,重新精神武裝,親自兼任院長,并任命先生為該院主任,負實際責任,先生乃一本院長力行實踐的訓示,從事規劃推展工作,教育幹部,重振革命精神,夙夜匪懈,勞頓不渝,是來臺首義同志中,極少數還負有實際責任的要員。民國四十二年因肝病請辭,獲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先生對同鄉及同志會的事務,仍極關注,於湖北文獻創刊更是出錢出力,并出任發行人達數十年之久。

 

先生對治史的態度尤為認真,雖抱重病,還將有關親歷的史實告知湖北文獻社劉韻石、李晴芳諸君,囑為文發表,以補正史不及或不便記述的缺漏,先生尤其痛惡部份史學者發表的著作顛倒錯誤,或寫個人回憶錄者故意誇大不實,都用顫抖的手,為文駁斥并將真正史實披露,作為史料依據。

 

辛亥首義同志會在台復會,也靠先生大力促成,對於申請入會的人,先生都一一核對向海潛所攜出的民國三十五年會員名冊,凡不符資格者都加以剔除,甚至不惜與老友反目也毫不容情,亦足見先生對史實的堅持。

 

民國五十九年後先生又患心律不整,病況更為沉重,終致須長臥病榻,屢危屢安,然終因高齡,於民國六十六年元月三十日溘逝,享年八十有七。夫人周長臨女士,相夫教子,善理家務,使先生無後顧之憂,尤其先生臥病六年期間,夫人陪伴病榻,悉心照料,機至忘我程度,令人動容;夫人於民國九十三年二月十四日以九十八高齡逝世。哲嗣文俊、文哲、文鶴、文鵠,姪文傑都服務社會,卓然有成。

 

參考資料:

《中國戰史大辭典(人物之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81.06.30

「先舅丈萬武稚先生事略補述」潘光建《湖北文獻》第四十二期。66.01.10

「憶萬武樵先生二三事」劉先雲《湖北文獻》第八十二期。76.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