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專家李春萱(1889—1958)
李春萱先生,號作棟,湖北沔陽(今洪湖縣新堤鎮)人。幼時家境貧寒,但苦讀好學,曾應童子試,稍長赴武昌考入西路高等小學堂,後升入武昌兩湖師範學堂理化專修科,畢業後留校。時兩湖師範學堂多開明之士,沐革命之風,李春萱與革命黨人楊玉如等私交甚密,深感清廷暮氣沉沉,漸知不傾覆清室無以圖存,革命乃謀求富強正途之道理,遂以革命為志。
一九一○年,加入革命團體共進會,被推選為會中理財。劉公捐助革命經費五千元,即由李春萱保管使用,他認為,革命起事後支用浩繁,必須從長計議,若不提前預案、籌劃,必至臨渴掘井困境,建議印刷中華銀行鈔票備用,得到與會同志積極相應,交由大通印刷公司承印。為進一步了解湖北省財政,一九一一年李春萱與李欽、饒校文等人籌建數學研究會,調查湖北財政,通過同情革命的科員潘祖裕,了解到全省一年的財政收入、銀錢、物質等儲存情況,尤其是藩庫、官錢局、造幣廠所儲存數目,成為日後新政權管理財政的重要依據。
隨着革命形勢的高漲,文學社和共進社兩大革命團體為謀大局,日趨聯合,但在聯合過程中,雙方就領導人人選等具體的細節存在分歧,李春萱性情隨和,為人處事頗為公允,兩方皆能信服,多次從中疏通、協調,促成聯合一事。兩大團體聯合後,李春萱被預推為成事後理財部正長,武昌首義後,被委任為理財部長,即由此而來。
一九一一年十月九日,與孫武、王伯雨等人在漢口俄租界寶善里十四號總部機關準備起義各項工作,孫武在試製炸藥時不慎爆炸,李春萱急中生智,順手取一長衫覆蓋在孫武頭頂,以避清廷猜疑,與數人從門將孫武送往法租界醫院治療,旋轉至黨人黃玉山家中調治。此後李春萱冒險看望孫武,奉孫之命與鄧玉麟、李次生攜手槍、九角十八星旗等至武昌,與南湖砲隊、工程八營等處聯系,繼續準備起義事宜。
武昌起義爆發後,李春萱與鄧玉麟潛入南湖砲隊策動,並率砲隊占據楚望臺。次日,各方負責人齊集咨議局,就重新組織政府、推舉能孚眾望的人出面領導全局等事宜進行商洽。時劉公避而不出、孫武負傷、蔣翊武在外,一時群龍無首,部分革命成員贊同由黎元洪出面,以維護現有革命秩序,同時遭到部分成員的堅決反對。李春萱認為推出黎元洪出任都督只是權宜之計,等革命局勢穩定後,必另選革命資深同志充任。基於大局,李春萱努力調和各方意見,盡力彌縫其間,平衡各種勢力、主張。
湖北軍政府成立後,李春萱任總務處長,後改為交通處長,日常事務繁多:陽夏保衛戰中,清軍攻陷漢口,形勢危急,軍政府速派李作棟等人赴湘請援,十一月四日李春萱用招商局快列號輪船,滿載援鄂湘軍千人返漢;征裝未卸,又奉命赴九江接洽海軍支援武漢事宜,十一月十九日與海軍參謀官湯薌銘、副艦長杜錫珪率海容、海琛、海籌三大艦附屬小艦艇開抵武昌,支援戰鬥。
十二月一日,李春萱正式出任湖北軍政府理財部長,所有財政機構都在任職期間建立、完善。當時政局未穩,戰爭連連,財政虧缺嚴重,接管財政一事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李春萱當時的一首七律詩,頗能說明此時困境:「萬事非財莫舉中,況當大敵正前攻。援軍供餉先宜急,止渴飲鴆豈救窮。無米為炊難巧婦,點金有術化儲銅。青黃不接誰監辦,一電呼將吐苦衷」。李春萱為此開源節流,多方募集資金,苦心經營,民國元年軍政府內部發生日益劇烈的內訌,各部均受牽連,唯理財部有條不紊,皆與李春萱管理應變之才密不可分。該部後改為司,繼任司長。李春萱出色的財務管理,對維護新政權的穩定起到重大作用,袁世凱曾特授證書以彰其貢獻,授勳證書原文為:「蓋聞肇造武功,事莫先於足食;經營區域,道無大於生財。前湖北財政司長李作棟,學富管商,計工桑孔,策武鄉之木馬,轉餉如神;驅田單之火牛,摧堅若朽。惓懷戡定,允念成勞。本大總統依勛位令第一條,授以勛四位,以嘉乃功。夏令析圭,爰比富民之鐵;春農銷甲,莫陳府海之謀。此證。」
袁世凱擬稱帝後,李春萱與楊時傑時時密謀,並借故赴天津活動,為袁世凱暗探偵知,李春萱一家即被監視。李春萱為避鋒芒,請黎元洪疏通,此時恰有赴海外答謝華僑捐款的計劃,黎元洪乃下令李春萱負責出洋宣慰華僑,並赴東西洋考察財政。民國二年年初起行,先赴日本,拜見孫中山,在東京期間與孫中山、廖仲愷、黃興等人召開重要會議。後經南洋群島至英國倫敦,在倫敦三年期間,考察當地的政務管理、運作,並系統學習相關財務管理知識,五年秋繞道西伯利亞回國。
時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委任李春萱為總統府秘書,旋改為工商部秘書。民國七年回武漢,經營應城石膏公司。多年的歷練使李春萱深知救國必先救人,九年遂與同鄉楊玉和、楊時傑等人創辦沔陽中學,以育人才。同年復出任河南省政府秘書長,次年因病辭職,寄居南京,潛心研究財政,專志著述,寫成〈廢兩改元沿革〉、〈興修水利,振興農業芻議〉等文。民國二十六年返漢,抗戰期間避難昆明,二十九年任曲靖救濟分署主任,安置歸國僑胞。三十四年返漢,次年恢復沔陽中學,改為震旦中學。三十五年與張難先、李西屏、熊秉坤籌組辛亥首義同志會,任該會常務理事,任職期間,為募款修葺辛亥首義舊址、整理首義文物、周濟首義同志盡心盡力。抗日戰爭勝利後,美國有一批援華物資,由救濟總署湖北分署發放,李春萱當即向湖北省當局及社會各界呼吁請願,披瀝陳詞,為水利部分爭取部分物資,進行公賑,長江、江漢幹堤方得以修葺。
中共建政前夕,曾赴港九小住,經董必武等人函召回鄂,於武漢文史館工作,一九五六年特邀為湖北省政協委員,積極響應辛亥當事人撰寫辛亥革命回憶錄工作,與熊秉坤、溫楚珩、章裕昆四人組成徵集小組,並撰寫〈辛亥首義紀事本末〉、〈共進會總理劉公慷慨捐款助革命〉、〈孫中山在武漢的時候〉等珍貴文史資料。一九五八年辭世。(黃傳昶)
參考資料
賀覺非,〈李作棟〉,收入《洪湖文史》(第二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
會議洪湖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6 。
朱含之,〈湖北軍政府理財部長李作棟〉,收入《武昌文史》(第八輯),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武漢市武昌區委員會編 ,1992 。
李永森,〈先父母李春萱、葉嶺芳軼事〉,收入《湖北文史資料》(第四
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
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