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貴

一八九一年生~逝世於一九七四年
武昌黑皮劉德貴先生(1891-1974) 字世鵬,湖北武昌人
內容簡述

武昌黑皮劉德貴(1891-1974)

劉德貴先生字世鵬,湖北武昌人,一八九一年生,世居武昌,加以自小皮膚頗黑,所以首義同志及好友多暱稱他為武昌黑皮,或逕喚黑皮;因小時在家常與新軍來往,當時軍中不乏富革命思想者,因此受到影響,清宣統元年(一九○九)入湖北新軍輜重第一營右隊頭棚為列兵,翌年經祁占元、余鳳齋介紹,加入革命團體文學社。首義之役,先生有幸參加,據他所寫〈辛亥革命追憶〉所述:八月十九日晚上,工兵營熊秉坤同志發槍為號,金兆龍、容景芳等同志響應,殺死督隊官阮明,於是吳醒漢、熊秉坤等率領同志三十餘人,至楚望臺軍械庫搶子彈,守望臺之吳兆麟大聲疾呼曰:「此臺我已佔領,不必攻擊。」於是楚望臺遂為吳、熊等佔領,三十二標向海潛、夏斗寅等聞槍聲後率領諸人向楚望臺會合,出營時不料相遇巡察隊隊長旗人,手持大刀,朝向同志迎面砍去,適中左眉骨上,血流滿身,衣杉盡赤,向海潜當將該隊長擊斃,率隊蜂擁而出,途中遇鄧玉麟、馬祖乾、陳炳鏞等同志,亦前往楚望臺會合,吳兆麟會合馬容發砲轟擊左營。十時後,二十九標吳醒漢、蔡濟民、劉發祥、高尚志、王憲章等,亦各率領同人奔出營門,一齊向楚望臺會合,不期而集者數百人聲勢壯大,旋由馬容瞄準二十九標一營,連發數砲,當即將該營房擊毀,該標革命代理張吉夫原充什長,即力勸何管帶錫藩響應,何即順從,當由張吉夫率領全營同志,奔往楚望臺集中,另路由劉德貴、李雲清、祁占鰲率領輜重右隊佔領鳳凰山,與守望臺相互呼應。眾人計議攻守之策,除留一部份守臺外,其餘均赴中和門(後改為首義門)聽候命令,中和門即為各代表臨時集合發號施令之所。當夜即派蔡漢卿手執革命大旗,率方興、薛全勝等十八人,迎接第八鎮馬砲隊進城,砲隊代表胡傑三同志等即商決在中和門城垣上設立大砲陣地,由胡親身指揮,對督府轟擊,同時各代表亦率領各隊同志,分途向督府進攻;一路由王府口前進,由向海潛、蔡濟民、童國瑞、劉發長等負責;一路由金水閘進攻,派吳醒漢、鄧玉麟、熊秉坤等負責;一路由鳳凰山進攻,由張振武、祁占鰲、向志英、劉德貴、李雲清等負責。時當夜半,昏暗不辨方向,所發之砲,頗難命中,向海潛與闕龍於王府口南貨店購取煤油多瓶縱火,砲兵乃得目標,旋即命中數彈,鄂督瑞澂見大勢已去,遂率八鎮統制張彪,由督署後門潛出文昌門,逕乘楚豫兵艦逃去。二十日天明,各營標代表,分途追搜清兵殘餘,陸軍中學及小學學生代表尹呈輔、徐啟明、韓天民、任遠才、溫庭修等同志亦率全體學生參加,後來文學校的學生如邵百昌、朱懷冰、胡宗鐸等也組成學生軍前來效力,各代表遂決定分據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遍懸革命旗幟。

武昌光復後,輜重第一營,以孫鴻斌為管帶,先生亦因功升為前隊第一排排長,二十五日開赴漢口,奉令為尖兵,向三道橋方向搜索前進,遇敵頑抗,在砲兵掩護下展開攻擊,一鼓奪回三道橋陣地,後因馮國璋部增援,又配合楚豫、江清兩艦以艦砲猛轟,我軍死傷三佰餘人,加以新募的士兵不耐久戰,只得退回,漢口失守,漢陽告急,軍政府決定夜襲扁擔山,奪回有利陣地,輜重營管帶孫宏斌負責組成敢死隊,先生主動請纓,接戰後孫員陣亡,先生指揮所部,奮勇衝殺,浴血苦戰,山頭幾經易手,先生因左腿中彈受傷,先被送到武昌甲棧醫護站急救,再送醫院手術,經四月醫治始告痊愈,此時南北議和,民國成立,先生被任為第一師第一團教練官,後調黎元洪警衛官,警衛營營長、武漢行轅偵緝隊隊長、軍法總監部科(組)長等職。

先生於民國三十八年單身一人隨部隊來臺,下船後因不具軍人身分,又非軍眷,舉目無親,生活非常困苦,後在街頭巧遇時任立法委員的首義同志魯蕩平,得其介紹到郵局宿舍擔任門房,以解決基本食宿問題;再遇當時單身的世侄吳自偉照料,奉如生父,晨昏問候,執禮甚恭。先生生活安定後,常往訪在臺諸首義同志,以張知本、萬耀煌、李子寬、魯蕩平、向海潛等同志較為密切,辛亥首義同志會復會後,連絡各在臺同志簽名、辦理登記、及向中央爭取經費等、都由先生率同後裔李志新、孔憲善等往來奔波,先生并被理事長張知本聘為總幹事,因此首義同志會在臺復會,先生應居首功。

先生精力旺盛,而吳自偉婚後,也一如從前,夫妻奉養先生至孝。但歲月終不饒人,六十五年十月二十三日,先生以高齡八十五歲逝世;自偉夫婦辦理一切後事,將先生忠骸葬於臺北近郊新店,一代首義戰士,至此走入歷史。(向榕錚)

參考資料:

《武昌首義 》,辛亥武昌首義同志會編印

「辛亥革命追憶」,劉德貴,《中央日報》,4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