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恆惕

生於一八八○年~逝世於一九七一年
虔誠禮佛趙恆惕先生, 字夷午,湖南衡山人
內容簡述

虔誠禮佛趙恆惕(1880-1971)

    趙恆惕先生字夷午,湖南衡山人,生於一八八○年,一生虔誠禮佛,與居正、李基鴻並稱革命三居士。八歲時不幸母親逝世,但先生甚得父親寵愛,稍長到湖北入方言學堂就讀,非常勤學,因見清政不綱,國事危迫,傾心革命,乃決心棄文習武,考取公費留日,先入振武學校,再入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砲科肄業,同期同學中有唐繼堯、閻錫山、程潛、李烈鈞等人,這時先生與黃克強、宋教仁諸革命同志往來密切,一九○五年乃介紹先生入同盟會,及克強先生的鐵血丈夫團,參與革命工作;迨一九○九年學成返國,參加陸軍部甄試,獲得武舉人銜,分發廣西,奉命協助蔡鍔訓練新軍,先後任職於廣西兵備處、陸軍幹部學校。武昌起義時,先生任廣西新軍協統(旅長),力勸廣西巡撫沈秉望響應革命,宣布廣西獨立,後應湖北方面之請,率兵日夜兼程,由廣西趕抵武漢支援,時漢口漢陽俱失,先生被任為左翼軍司令,陳兵孝感,負責阻截清軍南下支援,以保障武昌側翼安全。南北議和,先生所部奉調南京任臨時政府第十六旅旅長,不久率部返湘,幫助湘督譚延闓整編湘軍。二次革命,先生與譚在長沙通電討袁,事敗被捕,押解到北京繫獄,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幸得黎元洪、蔡鍔營救,於民國四年始得脫險出獄。先生於民國五年設法返回湖南,召集舊部繼續討袁,蔡鍔在雲南宣佈獨立,高樹討袁大纛,先生亦勸說湘督湯薌銘宣告獨立,被任為湘軍第一師師長;民國六年北洋政府以傅良佐入湘,先生與零陵鎮守使劉建藩合力將傅擊敗;明年北軍吳佩孚、張儀芝、張敬堯分兵來犯,先生退保耒陽、永興,和吳等相持二年之久,後趁直奉戰爭直軍無力南顧機會,發動全面反攻,大敗北軍,底定全湘,先生膺任湘軍總司令。

先生認為湖南居南北要衝,北洋政府時思南下,南方護法政府內爭不斷,為保境安民計,最好採取中立政策,因倡聯省自冶。先生先後完成制憲,並透過民選,獲選為省長,就任後修明內政、敦睦外鄰、振興教育、倡辦實業,尤其減輕賦稅、改進農村福利,主省六年,湖南得成小康局面。

    民國十年應湖北自治政府之請援鄂,大敗王占元及孫傳芳部,後因原所約定的川軍未能依時到達,致為吳佩孚所敗,退回湖南。民國十一年孫中山北伐,趙以湖南宣告自治中立,為免省民遭遇戰禍之苦,拒絕北伐軍借道北進;民國十六年部將唐生智發動兵變,先生不忍同室操戈,殃及百姓,乃悵然離湘,隱居上海,不再過問政治。

    抗戰軍興,先生應蔣委員長共赴國難之請,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事參議官,二十八年任湖南省軍事參議會議長、湖南省臨時參議會議長,武漢陷落後,汪精衛南京偽政府曾多次派人秘密造訪先生,以高官厚祿利誘先生另組武漢偽政府,遭先生嚴詞斥拒。

    民國三十六年,政府實施憲政,先生返鄉以高票當選衡山區域國民大會代表,三十八年大局逆轉,經香港來臺,除執行國民大會代表職務外,復於民國四十年獲聘為總統府資政。

    先生平生除領軍理政外,最好者莫如練字與修禪,來臺後對後兩者更為專注,先生隸書,世人每稱為民國第一人;禪修功夫,晚年更為精進,除遍訪高僧大德,如太虛、章嘉、慈航、白聖諸大和尚,及居正、李基鴻、李炳南等居士聽經聞法外,尚與屈映光合修中華大藏經全集,嘉惠僧眾、普渡世人。對護持佛法、修建道埸的功德,更是不遺餘力,如汐止靜修院的彌勒院、日月潭的玄奘寺、慈恩塔等,都是先生多方奔走的福報。

    先生身材高瘦,白髮銀鬚、面色紅潤、慈顏慧目,令人一望而生尊敬的菩薩相;先生體氣素強、老而彌堅,民國六十年偶患感冒,初不以為意,後因腹泄不止,急忙送醫住院治療,然惡化轉為腎臟炎,終致不起,於民國六十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病逝臺北,享年九十三歲。

    先生德配童夫人,五十四年病卒,育有四男二女,長男聚勳、女慶媛、及四男聚昭均在大陸,次男佛重,臺灣大學畢業,曾任文化局處長、教育部及行政院秘書處主任秘書,亦善書法;三男牟俶,中央大學及美國伊利諾大學畢業,得化學博土,曾任職美國陶氏化學公司;次女令娟、任職美國標準石油公司,彼等立身處世,為人稱道,無負先人的教誨與期許。(向榕錚)

參考資料:

《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一輯

《中國戰史大辭典(人物之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7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