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斌

生於一八九四年~逝世於一九六四年
文韜武略熊斌先生,字哲明,湖北黃安人
內容簡述

文韜武略熊斌(1894-1964)

熊斌先生,字哲明,湖北黃安人,祖父文卿公時任廣西永康州知州,後調興安、富川等地,因而先生幼年生活於廣西各地;父寶山公,不仕,嘗教先生讀經作文,復延師教導先生英日語及數學,故先生自小即奠定國學及西學深厚之根基。

一九0九年先生考入廣西農業中學,適遇同鄉蔡圭甫君,蔡分析國內外情勢,力勸先生棄文習武,以挽救中國危亡;先生受其影響,乃決心投筆從戎,獻身革命,以優異成績考入廣西陸軍幹部學校,時年僅十五歲;入學後教官程履唐見先生中英數各科均極優異,頗為讚賞;後程師調東北講武堂,邀先生同往,先生遂至瀋陽,入東北講武堂習軍事,兩年畢業,請假回鄂省親,適逢武昌起義,先生聞悉即由家鄉趕至武昌,參加革命行列,於第一軍任參謀,準備隨軍北伐,後黎元洪兼任參謀總長,黎不克北上,命陳宦以參謀本部次長名義赴北京,代黎主持部務,陳即挑選先生隨同北上,至參謀本部任上尉參謀;民國元年秋,國父第一次北上,先生奉派擔任待從工作,得有較長時間追隨革命領袖左右,聆聽教誨,獲益良多。

民國三年春,先生經參謀本部嚴格考選,入陸軍大學四期深造,其間袁氏稱帝,南方同學紛紛南下參加二次革命,先生以國事非短期可定,仍留校專心治學,尤對中外戰史及參謀作業用力最深,三年畢業,仍為部曹。

民國十一年馮玉祥督師河南,為提高幹部素質,組織營以上軍官成立軍官戰術研究會,經陸大同學推薦,馮玉祥聘先生為河南督署上校顧問,並兼該研究會主任教官,講授軍事課程,馮並以會長名義親自聽課,對先生備加禮遇,後馮部調防北京,復在南苑成立高級軍官教育團,聘先生為上校教育長,調訓營附以上學員入學,由先生講授統帥學、參謀作業等課程,對提高部隊高級指揮官素質,甚見成效,因而國民軍第二集團軍高級幹部,多出自先生門下。

民國十三年直奉戰爭爆發,直系統帥吳佩孚任馮玉祥為第三軍軍長,但又恐其倒戈,派人監視甚嚴,馮對此大為不滿,任先生為作戰科長,囑擬「回師計劃」,準備倒吳;各部隊佯為開拔後,立即回師北平,佔領京畿城內外要地,通電全國,以總統曹錕名義免去吳佩孚職務,復以建立廉能政府為號召,再迫曹錕去職,馮復命傅儀遷出皇宮,徹底解決辛亥革命以來遺留之清室問題,史稱「首都革命」,先生亦升為國民軍第一軍少將參謀長,而奉糸張作霖亦任先生為鎮威上將軍公署顧問,段祺瑞執政府任命先生為參議。

民國十四年八月馮玉祥派先生前往蘇俄考察,年底張作霖部與馮玉祥部發生戰爭,馮軍不支,電召先生回國,先生立即趕赴楊村前線,重新布署,擬定進攻計劃,並以參謀長身份下達進攻命令,由於運籌得宜、將士用命,攻擊令下,復一戰成功,將奉軍遂出平津,先生之參謀決策,自此頗受讚揚;同年十二月,北京政府任命先生為陸軍部次長,晉升陸軍中將。民國十五年馮玉祥為國民聯軍總司令,派先生以總參議名義為全權代表,南下南京晉見蔣先生,商談國民軍參與北伐事宜,卒造成蔣馮聯合,共同北伐之局勢,而蔣亦任先生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上將高級參謀,兼湖北省政府委員,繼委為軍事委員會委員、軍事編制委員會副主席;南京政府軍政部成立後,又委先生為航空署長。爾後為軍隊編遣工作,蔣馮之間發生齦齬,先生感到難以自處,乃自請辭職,避居天津。

民國十九年蔣馮交惡,中原戰起,先生本欲置身事外,由於馮玉祥一再催促,而老友又復力勸先生前往洛陽謁馮,免蒙不義之冤,遂往見馮,立即被委為總參議,並為前敵總司令鹿鍾麟之總參謀長,雙方相持數月,死傷慘重,同年九月十八日,張學良出面調和,結束內戰。

中原戰後,馮玉祥出國,先生返回天津,並托山西友人告馮,將在天津為馮先生送行;而南京方面,亦調整軍事機構人事,由蔣自兼參謀總長,蔣深知先生軍事參謀長才,透過張羣,極力勸說先生,於此國家多難之時,以先生長才,應為國效力,方不負當年從軍報國之初衷。先生抵南京後,先擔任參謀本部總務廳長,蔣先生面授請先生整理人事、建立參謀系統、改良參謀業務為主要任務,次年並兼第二廳長,主管情報,民國二十三年,再兼代參謀本部次長,越年,真除次長,並免兼其他職務,斯時程潛擔任參謀總長,並不多問事,一切部務均由先生處理,程多表同意,彼此相處甚洽。

民國二十二年日軍發動華北攻勢,自山海關一線向北平節節進逼,五月,更製造北平市使館衛兵被殺,企圖藉此派兵六百進駐北平,二十四日日軍進逼通州,南京驚覺事態嚴重,指派先生以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總參議名義任首席代表,與日方談判,幾經折衝,終於簽定塘估協定,先生回憶稱:「戰敗謀和,敵方盛氣凌人,於委屈中須來完成使命,此中滋味,實不堪回首」。然先生個人之屈辱,卻推遲日軍鯨吞華北陰謀,亦為我國全面準備對日抗戰爭取到四年寶貴之時間。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軍在蘆溝橋再起戰端,引發我軍民全面抗戰,馮玉祥宣布擁護中央抗日,被任命為第三戰區司令長官,急邀先生擔任參謀長,蔣先生批示:「另有任務,可先代理」,先生於協助馮建立戰區司令部指揮體系後,即回南京出任大本營總辦公廳主任,組織軍事體制,使全面轉入戰時軌道。民國二十七年,日軍進逼徐州,先生任軍令部次長,與另一次長林蔚為陸大四期同學,私交甚篤,奉委員長令共同擬定作戰計劃,林並前往戰區協助指揮,先生則坐鎮武漢總部,決定進退,代表統帥發佈命令,由於計劃周詳、指揮有力、將士用命,卒締造空前之大勝一台兒莊大捷,大挫日軍銳氣,而全國人心亦因之振奮。

民國二十九年五月,先生被調為軍事委員會西安辦公廳主任,次年六月,復受命為陝西省政府主席,蒞任伊始,即以「律己以嚴、撫民以仁、存心以公、演事以勤」為勉勵自己施政之座右銘,並努力興修水利、發展教育、推廣科技等多面推進工作,而在財政方面,注意剔除中飽、節約開支、攤派務期公平,收支必定公布。先生主陝三年,省政大進,深受各方肯定。

民國三十三年底,抗戰勝利在望,蔣主席提出對偽軍統一進行策反決策,任命先生為華北宣撫使,負責對長城以南、長江以北地區之偽軍進行策反工作,偽軍將領門致中等率偽軍四十餘萬,向先生表示願歸順中央,惜勝利以後,未能善加運用,為淵驅魚、為叢趕雀,殊可深概。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六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當日政府即發表先生為北平市長,先生於十月二日抵達北平,九日即舉行升旗典禮,代表中央正式接管北平政務。民國三十五年底解職,十一月三日北平日報社論尚評述先生主平之工作:「北平淪陷八年,二百萬市民飽受敵偽之壓迫摧殘,熊市長之任務十分難巨,熊市長一貫堅持穩健作風,謀逐步改進,他從動盪中安定秩序,從凋蔽中與民休息,從極度困難的市財政下,求巿政的推進,交卸前夕,尚不忘平市冬賑的重要,特籌巨款以資救濟,全市市民對於熊市長的離任,應同具依依惜別之感」。民國三十七年先生轉任總統府戰略顧問,不久經上海來台,民國四十六年退役,任中央銀行顧問,民國五十三年病故,享年七十一歲。

先生來台後僅列顧問並無實職,致生活極為艱苦,然先生不以為意,從無怨言;居家時以讀書、吟詩、寫字、蒔花自娛,或約三五好友相聚,或論時事,或吟詩詞,悠遊自在;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志士暮年,壯心不已。先生在其回憶錄中,曾表達其對國家、對社會之關注:「願有朝一日,協助政府重建社會秩序,促進世界大同,使人類永享和平、自由、幸福,則此生不虛矣」。

先生元配盧夫人、德配劉夫人,相夫教子,賢德可欽。有少君九人,為安仁、興仁、近仁、曾寧、啟仁、曾潤、曾祿、曾亮、曾輝,復有女公子五人、為瑛華適彭、瑤華適林、琪華適張、月華適高、慶華,服務社會、貢獻國家,均有懋績,頗受敬重。

參考資料:

「熊斌將軍生平概要」,《特園雅集》

《湖北旅台人物誌》第一集,湖北同鄉會印行,7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