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將領陳頊頑(1892-1971)
陳頊頑先生係湖南長沙人,就讀武昌陸軍中學時曾參加武昌起義,他所撰〈記辛亥武昌起義〉一文中曾有記述:「革命軍起義後,及推舉黎元洪為都督。號召一切,陸軍中學中之加入同盟會者,於孫武、蔣翊武、劉堯澂諸領導人物被捕後,武漢三鎮,戒備極嚴,無法與新軍同志連絡,十九夜新軍同志首義,亦無法連絡,翌日拂曉,工兵營同志派員至陸軍中學連絡,監督苑尚品召集全堂學生於院中,告以新軍首義及派人來校連絡情形,徵詢學生意見,咸主即率隊入城,參加義舉,大家精神奮發,抱必死之決心,於是推湘籍第四隊排長李韞珩代理總隊長率全堂學生入城,由雷洪、曹典珍、侯英諸同學負責與同盟會及新軍同志連絡,全堂學生,除少數滿人被殺或潛逃外,全部約七八百人,全副武裝,精神抖擻,手持興漢滅滿旗幟,浩浩蕩蕩,整隊由中和門(後改為起義門)進城,先至楚望臺軍械庫領取彈藥,隨即開至都督府,向黎都督請訓後,即分為十數隊,分赴巡查街道,宣揚革命主義,搜索漢奸,守衛都督府及藩庫之責,並由雷洪率領一隊馳赴武昌各監獄尋找孫武、蔣翊武諸同志,先後將其迎接出獄,始知於首義前劉堯澂已被清吏殺害。」
「黎元洪被舉為都督後,曾兩次謙讓趨避,均由陸軍中學推代表雷洪、侯英等前往極力勸請始出,首義之翌日,武昌城中,謠言四起,盛傳張彪率大部清軍圍攻武昌,要將革命黨人悉予誅殺,革命軍方面之新附部隊,以其革命意志未堅,軍心極為動搖,頗多離散潛逃,幸陸軍中學學生全部於是日整隊入城,軍心旋即大振,咸謂為軍人模範之先生們,尚且不顧生死,全體參加首義,我等豈畏死哉,於是逃散之士兵,逐漸悔悟歸來,愈集愈眾,遂攻佔漢陽之龜山及兵工廠,不旬日清軍大臣蔭昌,派馮國章率第一軍由京畿南下,進攻武漢,情勢極為危險,幸黃興已到武昌,黎都督設壇拜黃興為將,率領全部革命軍抗拒清軍,一面迅速招募新軍,孫武、蔣翊武分長都督府參謀軍務兩部,蔡正標、張振武、熊秉坤等分任師長,陸軍中學生,有派任團營長者,有參贊都督府戎幕者,有派赴各省運動響應起義者,自黃興拜將後,軍心益振,用能以寡敵眾,與清軍堅決戰鬥,相持甚久,由是湘、粵、贛、滇、黔、桂、閩、浙、蜀等省相繼響應,湖南、廣西首先出師援鄂,抗拒清軍,未幾孫總理返國,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於南京,組織中央政府,全國旋即統一,中華民國於焉告成。」
民國成立後,先生曾任連、營、團長,師參謀長等軍職;民國三十四年二月二十日晉任陸軍少將,任湖南清鄉司令部參謀處少將處長,湖南保安處少將副處長等職;三十六年六月十三日晉任陸軍中將,任撫卹委員會中將委員,同年退役。三十八年來臺,於六十年五月六日病逝臺北,享年八十歲。(向榕錚)
參考資料:
《辛亥武昌首義同志會會員手冊》,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