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漢結緣到廣州勤王——武昌首義教官彭矯追隨國父紀略


1889年5月3日,湖北黃陂木蘭鄉的彭道元公喜添男丁,望子成龍的他不禁吟誦起
《中庸》中的一段警句:“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
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於是,他為新生兒
子起名矯,號強哉,字穀臣,派名永勝。希望兒子長大後,能堅守人格操守道德
準繩,不為強權所左右,做一個行為舉止強悍、氣節堅貞與心靈意識強盛之人。
彭矯公少年赴黃安求學期間,與董必武、胡康民同學。繼而又的曾祖父光林、
祖父家紹是當地儒士,且勤儉持家,農商兼營。其父道元又兼業中醫,懸壺濟世。
杏林世家 彭志綱,彭矯嫡孫
其母方氏也是鄰縣黃安縣(今紅安)書香望族的才女。彭矯幼承家學,吟詩作對
,又跟隨祖父、父親接受家鄉文化熏陶。
1902年5月23日,張之洞又將上述兩學堂合辦為武高等學堂,分設2處。
一處由湖北武備學堂改設,學額定為60名。一處為湖北防營將弁學堂改設,
學額定為100名。
彭矯少年赴黃安求學期間,與董必武、胡康民同學。1905年前往武昌軍營投軍。
進入軍營後,彭矯勤學苦練,操課優良。這年4月2日,張之洞將武高等學
堂改辦為武師範學堂,彭矯以優異成績考入武師範學堂、繼而陸軍特別小學堂,
在此與同鄉共進會黨人蔡濟民、吳醒漢二學兄相交相知。在湖北武師範學堂、陸
軍特別小學堂,與同鄉的共進會黨人蔡濟民、吳醒漢二學兄相交相知。
董必武 菜濟民
年,彭矯公毅然與黃陂學子結伴而行,前往保定報考陸軍軍官速成學堂。
複考 入保定北洋陸軍部陸軍速成學堂,1908 年夏,湖北籍同盟會員
蔣作賓留日歸來, 出任該校教官。彭矯考取了赴日本進修的資格,入東
京振武學校留學,加入了同 盟會。
1910年冬,彭矯在振武學校畢業後,奉命回國分配至南京金陵督練處工作。
彭矯所任職務是金陵督練公所的司書(助理官佐)。一天,當他得知武昌正
在秘密醞釀舉事,他通過同鄉黎元洪協統相助,於辛亥年初調回湖北督練處擔任
軍事教練官。1911年9月24日,在湖北革命黨兩大組織共進會與文學社聯合成
立起義指揮機構的大會上,公推蔣翊武為總指揮,孫武為參謀長,蔡濟民為參議
長。1911 年10 月10 日晚,隨蔡濟民將軍率二十九標士兵參與武昌起義,佔領楚
望台軍械庫,並協同會攻湖廣總督署。彭矯在蔡濟民的領導下,利用教官的合法身
份,秘密糾合文學社與共進會的同志負責首義的籌備工作。武昌起義時,帶領學
生軍負責武昌城防。軍政府成立之初,被晉升為標統(團長)級教官。《彭氏族譜》
他帶領一批軍事專家,負責對招募新兵的速成訓練,為陽夏保衛戰輸送了一批批
兵員。
孫中山黎元洪合影
1912年4月初,辭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應民國副總統兼湖北都督黎元洪
之邀訪問武漢。彭矯公受黎元洪之命,負責全程接待工作,深受孫中山賞識。
4 月12日夜,彭矯公正式跟隨孫中山一行離漢.,在上海換乘泰順輪南下。再經福
州,乘輪前往廣東。
24日抵香港,改搭寶璧兵艦,次日下午抵廣州。廣州萬人空巷歡迎。此時的廣東省
代理都督陳炯明,見孫中山偕胡漢民(展堂)返粵,遂決定去職。
因為1911年11月廣東獨立時,胡為廣東都督,陳為副督。同年12月,
胡隨孫中山赴南京任臨時大總統秘書長,遂由陳代理都督了。此次胡卸職返穗,
陳覺得自己代理的任務業已完成。於是,他在歡迎孫中山一行抵穗的晚宴結束後,
即托故辭職赴港。
胡漢民得知後,急促地趕到孫中山官邸,讓彭矯通報面呈孫先生:都督一職自
己早已交給陳炯明,且廣東已經是政通人和,自已怎可再作馮婦。孫中山聽後,
贊成胡漢民複職,還戲稱願作胡的秘書長。胡無奈,便提出以陳炯明回粵為複職
條件。於是,當場決定由朱執信赴港邀陳炯明來穗。
4月27日午後,廣東省議會票決胡漢民複任廣東都督。
孫中山返粵後,彭矯作為孫中山的副官,常常奔走於孫中山官邸與廣東都督
府之間,尤其是與胡漢民單獨頻繁接觸彼此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彭矯公事略聯結(請點選→):武昌首義教官彭矯追隨國父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