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永建

生於:1870,逝於:1965
鈕永建,字惕生,一字孝直,亦號天心,江蘇省上海縣人。
內容簡述

允文允武 鈕永建

鈕永建,字惕生,一字孝直,亦號天心,江蘇省上海縣人。五歲啟蒙,即歧嶷異常童。16歲初應院士,不售,憤而喀血,益奮發苦學。至光緒15年(1889),20歲再試,以案首入泮,由提學使調江陰南菁書院肄業,攻習高等文學及德行道義經史時務等專門學術,凡三載有餘。光緒18年10月,以細故罪江陰知縣,與同學吳朓遂自動退學。改入政經書院肄業。翌年,江南癸巳恩科鄉試,中試舉人,與吳興徐蕙容(字琬蓉)結婚,仍在政經書院攻讀,並獲讀萬國公報暨萬國通鑑泰西新史等書,略知外國維新思想,同時立意研究聖經,萌有傾向改革政治之志願。  時值馬關貽羞,舉國震驚,永建遂毅然棄文習武,赴武昌投考湖北武備學堂,以第一名錄取為學員,接受德國式軍事教育4年,以成績優異為兩湖書院山長番禺梁鼎芬激賞;乃參加留日學生考試,又以第一名得錄取保送日本,專習軍事,時年30歲。

時國內義和團作亂,八國聯軍攻陷津京,日本留學生同深憤慨,聯合各省在日留學生,開會激起革命潮流,乃遄赴橫濱山下町訪謁孫中山先生。一席長談,永建侃陳革命方略,見解卓越,中山先生深為器重,欣慰勉勵。不數日,中山先生復親至永建寓所答訪,長談甚懽,乃訂交焉。其時各省咸籌設武備學堂,以培植青年,捍衛外侮,兩廣總督陶模特延永建之粵,籌備廣東武備學堂,手訂學堂規章及招生章程等,既招生蕆事,仍還東京。與秦毓鎏等發起組織拒俄義勇隊,一時留學生蒞會者千餘人,通過拒俄義勇隊章程,公推陸軍士官學校學生藍天蔚為隊長,舉湯爾和及永建二人為特派員,回國說袁世凱出兵抗敵。數次往見袁世凱均被拒,清廷下令嚴拿倡言革命份子,永建在京不能留,買舟返滬棲止租借,策動旅滬各省紳商志士集會張園,一體反俄。並在俞塘家鄉創辦紫崗學社,招收訓練當地青年,灌輸革命思想,俾為後日張本也。

光緒30年,永建應廣西省兵備道兼邊防督辦莊思緘之邀,赴龍州任邊防大營總文案兼邊防教導團總理,訓練該團學生兩百餘人。廣西邊防大營結束,莊思緘調任桂林兵備道總辦,永建轉任幫辦,籌備廣西陸軍小學兼任總監,開始招收新生,並親赴日本延攬陸軍士官學生數十人隨同返桂林,另調訓全省幹部人員,分別在南寧督教兩年;並密鑄若干武器及配件,成立廣西新軍,謀為革命基礎。顧事洩,清廷令緝捕,永建乃便服走香港,遠赴德意志考察軍事教育及新式武器。

宣統3年聞廣州起義失敗,極為悲憤,亟束裝歸國抵滬,值武昌起義,上海已有策應,9月13日,陳其美率先入江南製造局,被拘局內,永建率敢死隊號召攻入製造局,解救被拘同志響應革命。於是陳其美率眾克復上海,被推為滬軍都督。永建乃轉赴松江,策動松江提督所部水陸軍隊三千餘人,就地起義,成立松江軍政府宣佈獨立,用松軍總司令名義分電黃元帥蘇滬兩都督,並佈告安民,同時在松江設立松軍幹部學校及弁目營,招納新生,半年畢業後,派充任下級軍官。10月,蘇浙聯軍與清將張勳在南京相持不下,永建得密報南京城內空虛,可以乘機運動反正,乃夤夜走訪三北輪船公司虞德和借得銀洋十五萬元,即交第九鎮統治徐紹楨攜赴鎮江集合舊部,會同林述慶宣布光復,推舉林述慶為鎮江都督,徐紹楨為江浙聯軍總司令,率部直搗南京,宣布江蘇獨立,一時革命軍聲勢突壯,江蘇巡撫程德全乃接見滬軍代表,宣布全省獨立,成立江蘇軍政府。於是清廷派唐紹儀為全權代表,與革命軍議和,革命軍以伍廷芳為全權代表,在上海會商議和。伍廷芳延聘溫宗堯、王寵惠、鈕永建、汪兆銘四人為參贊,在上海公共租界大馬路市政廳樓上,共同正式開議和談,開會五次,所商條件尚未一致。

時孫中山先生已取道歐洲返抵上海,17省代表集合南京,舉行會議。1月9日發表各部總長次長,並任命黃興為參謀本部參謀總長,鈕永建為參謀副長,黃總長未到部前,職務即由副長就職代理。不久,清廷下詔遜位,委任袁世凱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2月14日中山先生率全體閣員提辭職書於臨時參議院,翌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第二任臨時大總統,中山先生亦電准議和代表及參贊溫宗堯、王寵惠、鈕永建、汪兆銘辭職。7月,永建原配徐夫人在滬以肺病去世,永建痛賦悼亡,仍毅然追隨孫先生北上,應袁世凱之邀請見面懇談,並參加北京各界之歡迎盛會。同時在北京舉行同盟會大會改組為國民黨,通過黨規八章四十九條,仍公舉中山先生為理事長,永建被推為名譽參議。但中山先生旋即委宋教仁代理理事長,處理黨務,遄返上海。永建得遍遊西北蒙古新疆諸地。翌年2月返抵上海,接受上海美以美教會施受洗禮。3月,復在松江慕衛堂教會,與當時中西女學黃梅仙教師續締鴛盟,組織新家庭。

二次革命,永建在滬接受陳其美上海討袁軍總參謀長,統帥松江保安水師營及新兵一營,攜運機關砲等,專車載道,軍容整肅。上海既發動討袁行動,連攻江南製造局不克,永建續任指揮,環架大砲數十尊,猛予攻擊,無如北軍蜷伏堅守,而海軍各艦相率助北軍作戰,永建所部卒以眾寡懸殊,退至吳淞寶山一帶駐紮。迨上海討袁全局失敗,鈕部僅堅守吳淞砲臺要塞,四面被圍,勢成孤立,外援遽絕,武器餉糧均告缺乏,紅十字會呼籲調處,永建亦以生靈為重,乃讓出吳淞,撤退至太倉解散部隊,奉命離職赴日本東京。

永建居留東京半載,見國民黨一時亦未有善後良策,遂翩然興遠遊之計,於3月3日由橫濱過美經大西洋至倫敦,訪晤同學好友吳敬恆,相偕遍遊英國、荷蘭諸地;復至美國遊歷各大學,訪問留美學生,曉諭革命大義。10月,歸抵上海後,中華新報邀任該報經理。12月,蔡鍔入滇,雲南護國軍首倡討袁,各省亦紛紛發動討袁獨立,永建則在滬多方策動長江接應,增加實力,而袁世凱撤銷帝位,仍欲繼任臨時大總統,蘇滬討袁機宜,仍由陳其美統籌主持,永建為兩廣司令部駐滬軍事代表,中山先生亦宣告各方一致討袁。6年9月1日,選舉中山先生為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永建亦奉召抵粵,奉命接收冷趜所部十五營,委任為師長。翌年1月又奉遷大元帥府參謀次長,4月復兼石井兵工廠總辦,5月國會非常會議改組為七總裁制,中山先生辭大元帥職,搭輪離粵去滬。12月,永建在廣州遭兇徒發槍襲擊,幸賴營救得力,急送醫院取出彈丸,俟傷口平復,即辭職至滬療養。

9年5月,中山先生就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職,發表鈕永建為江蘇省長,命汪兆銘親送印信:正在籌備,未及就職,僅在上海中西女學兼任教員,掩護革命工作,而中山先生在粵誓師北伐;6月16日,陸軍總長陳炯明突叛變,圍攻總統府,中山先生自亂軍中脫險,登楚豫艦旋移駐永豐艦離粵赴滬。而永建則馳鶩南北,或潛策反正,或密參大計,聯絡地方勢力,接受各方投誠,以助北伐聲勢。迨蔣總司令在粵誓師北伐,永建受任總司令部總參謀駐滬特派員,設機關於上海法租借,負責敵後工作,以謀聯絡策應。

民國16年,蔣總司令繼續領導北伐,永建受命調任江蘇省政府委員兼主席,擘劃江蘇省會遷治鎮江。主政3年,百廢待舉,勤慎清嚴,治績卓著。其後調任內政部部長、考試院銓敘部部長者3年,復選為考試院副院長達10年之久,又特遷國民政府委員,兼政務官懲戒委員會委員長。政府行憲,應聘為總統府資政,復選任為考試院副院長。

政府遷臺,中國國民黨成立改革委員會,受聘為中央評議委員,並代理考試院院長職務。至民國41年春,年已80有3,始蒙辭職卸任,猶以資政及中央評議委員時有獻替,為國效勞,惟患攝護腺炎,乃兩度飛美割治,屢欲返國效命,已不勝長途跋涉之勞,終於民國54年11月以年高氣衰,轉為肺炎,延至12月23日,竟賷志捐館,春秋90有6。

參考資料:

  • 「鈕永建傳」  楊愷齡《國史擬傳》第三輯國史館編印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