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百昌

生於:1896,逝於:1981
邵百昌先生字筱珊,湖北黃岡人,生於清光緒22年(公元1896年)6月10日,是我國早期派赴國外學習砲兵的軍官。
內容簡述

砲兵耆宿 邵百昌

邵百昌先生字筱珊,湖北黃岡人,生於清光緒22年(公元1896年)6月10日,是我國早期派赴國外學習砲兵的軍官。先生世居武昌黃土坡附近,該處就是新軍經常聚集的地方,自幼耳濡目染,胸懷大志,年15歲就加入文學社,參與辛亥武昌首義。先生自傳述及:

「宣統3年歲次辛亥,時余就讀於武郡高等學堂,與黨人杜武庫、蕭國寶、曾尚武等常相過從,於是益知清廷政治窳敗,國勢垂危,非革命無以圖存,乃於是年7月由杜等介紹加入文學社,從事革命運動,時年僅15;體質瘠弱,舉止天真,人多以孩童目之,旋奉派協助鄧玉麟同志擔任通信連絡工作,並自動剪去髮辮以示革命決心,迨8月18日午間漢口寶善里革命總機關炸彈爆炸,當局搜捕黨人名冊,通令特別戒嚴,禁止通行,奉命傳達起義作戰命令,行經紫陽橋時,守軍詢問口令,余即趨前為禮,高舉事先準備之藥包示之,並從容而言曰:『家居左近黃土坡,為家人購藥,不知口令,事出突然,情非得己,請予原諒』。邏守者似表同情,點首示意放行,迨前行數步,忽一守軍追至檢視髮辮,聲色俱厲,竟指為革命黨人,余力持鎮靜,婉言而答曰:『幼生癩痢,髮初長成,深覺不甚雅觀,故結以假髮,如不見信,請隨往舍間,真相當可大白』。發現假髮者仍不置信,喊令搜查,適一查哨者至,係革命同志工程營頭目金兆龍君,因係黃岡同鄉,曾於集會中數度交談,頗承青睞,當詢知經過後,即謂哨兵曰:『此君係余熟識,前年小學畢業會考曾名列榜首,品學兼優,身家清白,迭經當局表揚,當係善良份子,且家居非遙,余可攜往查詢』。語畢即偕余同行。

邵百昌-馬上英姿

武昌首義成功,軍政府成立,承優先擢用派往距武昌30里王家店第一糧臺充任押運員,每日領運糧草往來武昌及王家店間,押運員有馬代步,但以年稚腿短,上馬困難,常覓僻靜街巷臺階墊腳,以免被人瞥見編造笑話,至今思之,猶覺興致盎然,面對鏡中白頭,又不禁啞然失笑。旋與陸軍中學同志劉邦駿等建議成立童子軍一隊,擔任政府內衛,時以都督府門禁鬆弛,事故迭出,府中人士均感有此需要,乃奉准組成,先生調任該隊司務長,專司金錢收支、薪餉領發、物品採購,及都督膳食諸事宜,工作繁瑣,日無暇晷,尤以無暇隨班上課,荒廢學業為病,乃自請改調班長。旋學生軍成立,該隊即編為第三營第四隊,仍任班長職務,童子軍同學中,僅朱懷冰與先生二人隨政府來臺。

革命軍與清軍會戰於陽夏,學生軍奉命守護武昌楚望臺軍械庫、藩庫(省級軍庫)、官錢局(省銀行)、造幣廠、積榖倉各要地,並派隊巡邏,維持治安;時清政府調遣北洋勁旅南下支援,革命軍初戰尚能重創敵軍,但以眾寡益形懸殊,敵軍占領漢陽龜山後,砲火隔江遙射,都督府中彈起火,於是省垣震動,一夕數驚,奸宄乘機造謠,宵小黑夜搶劫,端賴童子軍派隊徹夜巡查,協助軍警,以維治安於不墜。

陽夏前線戰事吃緊時,我無增援部隊,迨學生軍組成,我們童子軍同學等就推派代表向都督府請纓,要求即日開赴前線增援,代表等慷慨陳詞,聲淚俱下。我們年歲雖小,但慷慨赴義的大無畏精神,足以驚天地而泣鬼神。當局終以青年學子不諳戰法,而且現有武器破損不堪用,婉言勸阻,並予嘉勉,雖蒙長官體恤,而同學仍以未能親赴前線殺敵致果,實屬畏死偷生,愧對先烈,莫不悲憤填胸,情緒激動。

當學生軍奉派守護藩庫,初,原監守者避匿不見,乃報告上級監督查點,始知庫藏鉅額金銀,同仁以各式元寶僅於圖畫中見之,隨手把玩欣賞後,仍自動還置原處,嗣後換防點交,藏鏹分釐不爽,足徵當時青年廉潔自持,不貪財帛,各地報章雜誌,競相登載,一時傳為革命佳話。」

先生就讀保定時之砲操

南北議和告成,學生軍奉令改編,經多次甄別,凡年在20歲以下、身體健壯、品學兼優者,選入湖北陸軍小學肆業,先生以年幼體弱多病,當陸軍小學入學考試檢查體格時,身高體重均不及格,例應淘汰,幸校長親臨口試,得知起義前己參加革命行列,並充學生軍班長,具有勞績,始破格錄取。入學後乃決心發憤自強鍛鍊身體,舉凡有害健康影響身體之不良習性,概予摒除,並熱心參加各項運動,無間寒暑,勉力苦練,3年後畢業時果易孱弱為偉男子矣。

民國2年仲秋,陸軍部令自陸軍小學畢業生中,擇優錄取百人升入南京陸軍第三中學,先生以優異成績獲選,該校後改為陸軍第二預備學校並遷往武昌;民國6年仲春,先生復考取保定軍官學校第六期砲科,民國8年1月畢業後、分發部隊服役,18年奉派前往德、奧兩國考察兵工,對砲兵、防空等專門科技頗有心得,復專心在奧習砲兵,因表現優異,經該國政府嘉獎,實為我國軍人中馳譽外邦砲科的先進。返國後歷任砲兵學校教育長、防空學校教育長,當時各軍事學校校長都由蔣先生擔任,因此教育長即負責一切校務,早期中國砲兵無不出自先生門牆;復又升任江寧要塞司令,26年對日抗戰軍興,任戰區砲兵指揮官,尤其在西南及印緬戰場,配合衛立煌、黃杰部隊,在昆侖關、滇西、怒江諸戰役,由於對砲兵運用指揮得宜,卓著戰績。

抗戰勝利先生奉派為軍政部駐越南特派員,及行政院駐越南顧問團團長,當時胡志明須仰賴先生庇護始得生存,常以金錢女色賄賂,先生俱不為所動,完成使命後,奉調回國任吳淞要塞司令,旋升京滬杭警備副總司令兼砲兵指揮官,與共軍苦戰二十餘日,始終能堅守陣地,惟因大局逆轉,38年5月奉令率部撤退來臺,報到協辦撥編後,任國防部科學研究委員,退役後任臺灣航業公司監察人等職,俱屬榮銜,無公可辦。惟先生遇事達觀,樂天安命,從無怨言;平日喜讀史書,恆一卷在手,逍磨竟日;又復熱心公益,對首義同志會用力尤多,曾兩度出任理事長,大凡出版刊物、舉辦活動,先生都以八旬高齡參與籌劃工作,對負責後裔多所指導。先生雖年逾80,滿頭銀髮飄逸,臉色紅潤,精神體力,極為健旺,尤其與人對談,聲音宏亮、條理分明,令人敬佩;惜70年初,先生忽感食慾不振,診患肝功能衰退,且似發現有癌細胞活動,醫生建議住院作詳細檢查,不意住院後病況日沉,屈指一週,竟爾不起,卒於70年4月19日凌晨遽然逝世,享壽80有5。

先生元配邱夫人,系出名門,不幸早逝。續配毛夫人,服務教育廣播電臺,德容俱彰、鄰里同欽;先生有子世翔,其夫人即為曹振武之長女雙儀,首義同志結為兒女親家,亦為當年佳話;另有子世翹、世翰、世耀、世翀、世翊、世翱,均完成大學以上學業,且已成家,兒孫滿堂,在社會均有卓越表現,頗受敬重。

參考資料:
《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五輯。
《邵百昌將軍紀念集》71.04.19
《湖北旅臺人物誌》第一集,湖北同鄉會出    版,7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