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正

生於:1875,逝於: 1951
居正先生號覺生,別號梅川居士,湖北廣濟 人,一八七五年9月23日生,是任期最久的法院長。
內容簡述

革命健將 居正

 

居正先生號覺生,別號梅川居士,湖北廣濟 人,一八七五年9月23日生,是任期最久的法院長。居先生家境並不富裕,在1904年得摰友陳肇一資助赴日深造,起先在日本法政大學就讀,後來轉學到日本大學本科法律部畢業,期間加入同盟會,聞悉孫中山先生在雲南河口起義,即搭輪前往,本想助一臂之力,但船到香港時,就得知河口之役己經失敗,即轉赴新加坡南洋等地辦報,宣揚革命;1908年因在仰光想連絡芒市等土司就地舉事,為緬甸當局查獲,勒令出境,不得已返回東京,與宋教仁、譚人鳳等人籌組中部同盟會,最早提出以武漢為舉事地點的主張,並親往武漢結合新軍及會黨力量。

1911年春,黨人譚人鳳到武漢告知,奉黃興之命策動長江一帶進行革命,並稱將在廣州舉事,希望長江各地特別請武漢方面能夠響應,到時配合行動,同時交付八佰元給先生作活動經費,先生受命後即於漢口法租界設總機關,武昌胭脂山設分機關,又在軍營附近的黃土坡設一酒館,作連絡招待之用,於巡道嶺九號設同興學舍,作同志往來停留之所,由於各方響應熱烈,未幾經費支絀,難以為繼;先生正苦惱時,忽然想到曾有一位日本華僑,偷他奶奶的金菩薩捐助革命,而離他家鄉不遠的蘄春縣達成廟內,剛好有尊金菩薩,如能偷來,當可解燃眉之急;於是與焦達峰二人往達成廟勘察狀況,再次率同其他同志前往時,因鄉人多在廟前空地乘涼,人多無法下手,直到第三次再去時,才順利得手,但因正值菜花盛產時節,不巧遇見守夜的農人,見他們深夜在田間行走,又抬著一件重物,以為他們是偷菜賊,一路大喊追來,先生怕被農人抓住不好脫身,只好將金菩薩棄於水塘,本想來日再取,後因劉公捐款五千元已解燃眉,就未再前住,據悉該廟現仍供奉有金菩薩一尊,但是否就是當年的金菩薩,則己不可考。後來先生擔任司法院長,鄉人就以司法院長曾當小偷作為趣譚。

前排右起:田桐、廖仲愷、居正、胡漢民、孫中山、陈其美、許崇智、郭鹤年,郭堅

武昌首義時,先生正利用劉公捐款中的三千元在上海採購手槍,聞訊於五日內趕返漢口,立即渡江前往夏口前線督戰,大破清軍張彪殘部於劉家廟,復親率衛隊八人,指揮部隊沿鐵路至大智門車站,大舉反攻,終於奪回劉家廟車站,並擄獲山砲數門,戰至中午,由於新募成軍的革命部隊,難敵不斷增援且久經訓練的北洋新軍,致漸感不支,乃撤回大智門車站,正結集部隊,意圖反攻時,忽頭部為流彈所傷,不支倒地,急送武昌治療,幸無大礙。先生後奉命到上海、浙江等地游說陳其美、湯壽潛等都督合攻南京,以解武昌之危,迨南京光復, 孫中山返國就任臨時大總統,先生被推為內務次長。

討袁之役,先生以一介書生,曾二次領兵作戰;一次是民國2年,任上海討袁軍總司令陳其美的參議,察覺吳淞要塞司令姜國樑己為袁氏收買,遂向總司令報告,立即扣押姜氏,並命先生前往要塞整頓,先生抵達後見砲手都己四散,好不容易找到一位書記,告知士兵因久不見姜司令,而又多時未發餉銀,因而散居附近家中;先生立即宣布姜司令己去職,請該書記召集散去砲手,明日點名發餉,並命同行的繆宅生趕回吳淞取款,全臺鼓舞,四散的砲手陸續返回崗位;先生於是重整裝備、加強訓練;袁氏北洋艦隊因認姜司令已被收買,自崇明北口昂然駛入,全無戒備,不意先生發砲阻止,北洋艦隊無法進入長江水域,如此支持達20日之久,終因袁氏北洋部隊大量增援,在敵眾我寡的情勢下,不得不退卻。



另一次是民國5年,蔡鍔在雲南起義倒袁,孫中山認為要想事半功倍,必從袁氏根據地推翻不可,因命先生為中華革命軍東北軍總司令,正月,先生抵青島,山東吳大洲、薄子明、尹錫五、趙中玉、呂子文、馬海龍等仰慕先生威名,都集中所部待命,先生於是將他們編成二師一獨立旅,5月發兵進攻膠濟路中重鎮濰縣,相持十數日,終告克服,繼而連克高密、諸城、昌樂、安邱、臨淄、益都等要地,再會師合攻濟南,守將靳雲鵬逃逸,副將張懷芝死守待援;先生以書生領軍,攻城掠地不輸大將,而中華革命軍之聲威,亦己震動中外。後袁世凱病死,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各方罷兵,先生始入京任參議員。

21年先生出任司法院長,迨37年行憲後當選為監察委員,始辭院長職務,計任司法院長達十六年之久,而其建樹至今猶為法界稱頌。

36年國民大會選舉總統時,先生認在民主國家,其總統例有二人以上競選,我國不應獨異,因而宣告參選,雖告落選,己開我國民主的先河;38年國內政局危疑震蕩之時,李代總統提先生為行政院長,先生亦有意挽國家於危亡,惜在立法院因一票之差,未能通過。

來臺後受聘為資政,投閑置散,惟猶不忘教育後進,並認臺灣地處海島,對外貿易實為生存的基本要件,因而與其婿—臺灣宜蘭望族之後張驚聲,籌設淡江英專(即今淡江大學之前身),以培育外語人才,並被推為董事長,該校今已為臺北知名的私立完全大學,學生逾萬。先生於民國40年(1951年)11月逝世,享壽76歲。

先生元配夏夫人,生男伯強、女叔康(適朱)、季復(適王),繼配鐘夫人,生男浩然、女瀛初、瀛玖、瀛棣、叔利、叔寧。其中伯強抗戰時死於西安,而浩然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畢業,抗戰時因先生鼓勵青年從軍救國,毅然入陸軍官校十六期步科,畢業後轉戰湘桂間,參與昆崙關等戰役,卓著戰功。勝利復員後至美國哈佛大學就讀、英國耶魯大學研究,返國後先任淡江英專教授,再接任董事長。因與其外甥不睦,萌生辭意,民國53年(1964年)適澳大利亞墨爾缽大學聘往任教,長達19年的教授生涯,著述豐碩,在國際學術界頗負盛名,民國72年(1983)病逝,年僅65歲。夫人徐萱女士,育有居文、居玫、居蜜、居美四位子女,均獲博士學位,事業有成,居蜜曾任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部主任。先生五女瀛棣,抗戰時與祁式潛君結婚,祁君為共產黨員,中共建政後祁任上海聯絡局專員兼秘書處長,居瀛棣則當選上海市靜安區人民代表。另先生之侄居伯均先生,國立政治大學畢業,考入內政部,服務該部長達40年,一手制訂臺灣各種選舉法規,並主辦各次中央及地方選舉,訓練無數臺灣選舉人員,堪稱我國之選舉專才,官至內政部常務次長及中央選舉委員會秘書長,不幸因病於民國80年逝世,朝野同感痛惜。

參考資料:

  • 「辛亥劄記」      居正  《湖北文獻》第十九期至三十一期 60.04.10-63.04.10
  • 「革命元勛居正」  吳湘相《湖北文獻》第三十期至三十二期 63.01.10-63.07.10
  • 「居正的共產黨女兒及女婿」     沈建中《湖北文獻》第一五九期     95.04.10
  • 「長憶居浩然學長」    劉成龍《湖北文獻》第八十八期77.07.10
  • 《湖北旅臺人物誌》第二集      湖北同鄉會印行7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