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信仰 吳忠信
吳忠信先生字禮卿,別號守堅。先世原籍江西,於清初遷居安徽省合肥縣北鄉之羅家岡,遂為合肥人焉。幼從塾師讀,聰穎過常兒,初授三字經、百家姓,及讀論語,至「主忠信,行篤敬」句,若有所悟,遂請於師以忠信命名,師更字之以禮卿,並勖以立身處事之道,先生平生之篤實踐履,重然諾,講氣節,蓋已植基於此時。
民前12年,義和團事起,八國聯軍陷京、津,先生時年17,覺國難日亟,正青年奮發之時,於是負笈南京,入江南將備學校。民前7年夏卒業,以在校成績優異,奉派赴鎮江辦理徵兵事宜,旋即被任為江南第九鎮(師)三十五標(團)第三營管帶(營長),此種破格拔擢,實為當時所少見,統制徐紹楨對先生尤特加器重。
民前6年,由於楊卓林之介紹,加入同盟會,秘密從事革命工作;旋被調駐防南昌,因藉便考察皖贛一帶長江形勢。次年,楊卓林謀刺清兩江總督端方,事洩被逮,於2月7日就義東市,慷慨成仁。先生時甫調回南京,聞訊後憤不欲生,遂在軍中宣傳革命益趨積極,事為端方所悉,欲置諸法,徐紹楨以身家性命作保,乃免。但端堅持不可再任部隊長,遂改任該標司令部正執法官,供職鎮江。又次年,調兼二等參謀官,參加江南湖北陸軍太湖秋操。
當時徐烈士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之後,欽廉及鎮南關等處亦先後起義,革命空氣瀰漫全國,先生乘機聯絡同志,欲於會操時發難,奈以清廷防之嚴,未果。民前1年,武昌義旗既舉,全國響應,上海旋在陳英士領導下宣告光復,原第九鎮營長林述慶亦光復鎮江,成立都督府,林為都督,任先生為軍務部長,未就。此時南京尚為清軍張勳所盤據,徐紹楨率部駐秣陵關,已接受先生勸告而反正,於是組織江浙滬聯軍,以徐為總司令,會攻南京,先生任總司令部總執法官、兼兵站總監,致力甚多。
民國1年,國父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奠都南京,任先生為首都警察總監,確保地方治安,建立警政規模,厥功至偉。不久國父辭去臨時大總統職,袁世凱為總統,移都北平,南京以黃克強為留守,先生亦函請辭,黃乃親筆覆函慰留,嗣改任寧鎮澄淞四路要塞司令,未幾辭去,至滬任民立報經理,襄助社長于右任致力革命宣傳事業。次年,宋教仁被刺,討袁軍興,黃克強任南京討袁總司令,先生應邀再度出任南京警察總監,及失敗,乃亡命日本。民國3年,國父在日東京重整革命陣容,組織中華革命黨,先生率先加入。而斯時革命同志東渡來日者,為數甚夥,國父以革命乃非常之事業,必須有豐富之學識始克擔當其使命,因與日人宮崎寅藏等創設法政學校,先生亦入校肄業,專攻政治經濟,並以守堅為號,蓋取擇善固執之意,謂堅守其所信仰之三民主義不稍渝也。
民國6年以後,先生歷任黨政軍要職,先是在陳炯明之援閩粵軍中任參謀。7年9月,任第七支隊司令兼汀州綏靖主任。8年,任粵軍第二軍總指揮。9年,任第七獨立旅旅長。10年8月率軍攻克桂林。年底改任桂林衛戌司令。之後因病居家休養,迄15年復出任北伐總司令部顧問,18年赴歐美各國考察,10月返國,任監察委員。21年3月,任安徽省政府主席至22年5月請辭。24年4月又任貴州省政府主席,25年8月辭主席轉任蒙藏委員會委員長。27年12月奉政府特派,會同西藏攝政熱振呼圖克圖主持第十四輩達賴轉世及坐床事宜,28年10月前往拉薩,29年2月22日,舉行坐床大典,4月1日,成立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於拉薩,此乃自清末駐藏大臣衙門撤銷以來,中央首次成立駐藏機構。33年,任新疆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36年4月任國民政府委員。11月在本籍合肥當選首屆國民大會代表。37年5月,任總統府資政。12月任總統府秘書長。38年1月蔣總統引退,辭秘書長。5月,舉家遷臺。39年8月,任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評議委員。42年7月任中央紀律委員會主任委員。48年12月16日病逝臺北。
參考資料:
- 「吳忠信先生行述」,周昆田,《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九輯 國史館印行82.06
- 《中國現代史辭典(人物部分)》 近代中國出版社74.06
圖說:《先烈先進圖像文物集珍》吳忠信傳略
圖說:《先烈先進圖像文物集珍》吳忠信民國4年由日返滬參與討袁革命為旅費事上國父書
圖說:《先烈先進圖像文物集珍》民國38年3月7日吳忠信與先總統蔣公合影於奉化雪竇寺山下
圖說:《先烈先進圖像文物集珍》吳忠信親書之讀書札記
圖說:《先烈先進圖像文物集珍》吳忠信書贈張載宇之墨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