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庚

生於:1873,逝於:1950
孔庚先生字雯掀,湖北浠水人。
內容簡述

1946年,首屆制憲國民大會主席台代表孔庚

圖說:1946年,首屆制憲國民大會主席台代表孔庚

 

志節可欽 孔庚

 

孔庚先生字雯掀,湖北浠水人。幼聰穎,有大志,能文善辯,名冠諸鄉。曾就讀經心書院及兩湖書院,結識黃興等革命志士,深感非革命不足以救中國,畢業後,因而棄文習武,以優異成績考取日本士官學校,前往日本留學,先入日本振武學堂,繼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就讀,1905年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先生立即加入;當時中山先生指示黃興,選拔士官學校中優秀積極份子,組成鐵血丈夫團,為以後回國進行軍事運動之骨幹,先生與李烈鈞、程潛、閻錫山、唐繼堯、李書城等均被網羅。
1909年畢業返國,任廣西督練所參事官、兵備處經理科長。

1910年清廷命各省留日畢業生前往北京應試,先生以成績優異被授為武舉人,留北京軍咨府任職,時革命同志吳祿貞以統制升任山西巡撫,駐軍石家莊,暗中策劃反清事宜,乃約先生前往協助,授為行營參謀長,並與閻錫山商議,合組燕晉聯軍,欲乘清廷後防空虛之際,直搗北京,不幸吳祿貞被刺,計劃頓成泡影。閻錫山與先生既係同窗,又屬好友,深知先生才具,乃力邀入晉,授命為朔方抬度使,並下令山西北伐軍隊統歸先生節制,先生乃與張瑜出雁門、攻懷仁,直入大同;晉北情勢正在發展之時,清廷命盧永祥率重兵進攻太原,閻不敵退出,經先生調兵遣將、重行布署,匯合南北民軍於原平、代卅、廣武三地,互為犄角,局勢始告穩定,並通電全國,放棄太原係為集中兵力,伺幾再戰,並擁閻為山西都督、孔庚為晉軍總司令。

南北議和後,閻與先生率軍回晉,南入 武關,沿汾河上游而下,兵抵忻州,正欲進軍太原,忽因北京政府不承認山西為起義省份,不允閻重回太原,經先生前往北京力爭,事件終告解決,閻正式就任山西督軍,但山西軍隊僅允編成一師,任命先生為師長,授陸軍中將。民國四(一九一五)年袁氏稱帝,閻為迎合袁氏,竟鼓吹君主立憲,先生大力反對,並暗中與南方革命黨連繫,準備反袁,事為閻悉,將先生軟禁於太原督軍府勤遠樓中,直至袁氏暴斃,始親釋先生,自此始知閻非真心革命,乃離晉至北京暫住。


民國10年秋,魯籍之鄂督王占元,橫征暴殮、魚肉鄉民,鄂人恨之入骨,先生遂與蔣作賓、李書城等倡議「鄂人治鄂」,擬驅逐王占元,經向湘督趙恆息借兵,組成援鄂自治軍二師一旅,向湖北進軍,初期進展順利,直抵紙坊,吳佩孚大為驚訝,親率大軍抵武昌督戰,未能奏效,乃挖金口堤引江水倒灌,溺斃民軍甚夥,自治軍攻勢受阻,而吳亦感眾怒難犯,撤換王占元,而以鄂人蕭耀南代之。



民國10年12月,孫中山先生邀先生與蔣作賓前住廣州,任為大本營參謀,先生後又兼任執法處長,每日晚飯後,孫先生常來先生與蔣作賓住處小坐,再一同至胡漢民房間議事,因而先生常因政策與胡發生爭辯,均賴孫先生從中調和。民國11年陳炯明叛變,先生被任為討賊軍直屬鄂軍軍長;同年曹錕賄選總統,孫先生通電譴責,下令討伐,任先生為湖北討賊軍總司令。

民國15年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先生返回故里,從此交卸軍權,以後即未再帶兵而轉入政界,先於16年3月於中國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上當選為國民政府委員,四月,湖北省政府改組,省府委員11人,先生列名其中,當時不設省主席而以常務委員負責,先生與董必武、張國恩被選為常務委員;而當時省黨部亦採常務委員制,因而先生以國府委員兼省常務委員身分,主持省政;而董必武以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常務委員身分,主持湖北黨務,先生與董必武私交甚篤,兩人合作無間,實為國共合作之最佳典範。8月省政府再度改組,共產黨退出政府,先生仍為省政常委,並兼省黨部常委、漢武財政委員會委員長,集省政、黨務、財經於一身,惟當時唐生智軍權在握,坐鎮武漢,先生行事常受其制肘。

12月武漢由桂系掌控,衛戍司令胡宗鐸指先生為准共產黨員加以逮捕,17年初始獲釋,前往上海。民國21年二月,先生應聘為「國難會議議員」,4月至洛陽出席會議;22年三月,夏斗寅主湖北省政,邀先生出任省府委員兼民政廳長,25年政府準備行憲,選舉國民大會代表,先生與方本仁、干兩階均當選為湖北第二選區國大代表,後因全面抗戰,致國民大會未能按時召開。26年秋,先生在武漢與鄧秋民等創辦{民族戰線}週刊,宣傳團結全民、全面抗戰,復應董必武之邀,出任湖北戰時鄉村工作促進會主席,而先生對扶植中醫及興辦教育,更為關注,先後設立多所中學及中醫專科學校,並任湖北國醫館館長。27年6月,先生經湖北省政府及湖北省黨部聯名推薦,任國民政府參政員,當時參政員相當於國會議員,每三年一任,先生由於政聲卓著,均當選為休會期駐會委員,因而連任四屆,任內對改善地方政治機構、改良司法、儘速實施憲政、救濟戰區失業教員及青年、中西醫應同等重視等問題,均要求政府予以落實。

民國34年8月抗戰勝利國民政府崇德報功對先生參加辛亥革命以來對國家之貢獻軍事委員會特技先生隍軍二級上將銜民國35年春,在重慶創辦民主日報,先生自任社長,同年4月,與劉士篤等在重慶組織「中國民主運動協會」,11月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制憲國民大會於南京召開時,先生當選主席團主席。十二月在南京與孫慕迦等成立國民憲政社,行憲後於36年當選第一屆立法委員,至於立法院第一次集會時,代表全體立法委員致開場詞,此為先生在國家場合上最後一次發言。

後因年老多病未再前往南京,而潛居武漢,次年武漢危殆,省政府已為先生準備交通工具前往巴東恩施,而閻錫山路經武漢,亦慨贈川資,然先生認自己年事已高,無力再為政府效力,出走只會增加政府拖累,因而決心留居武漢。後雖經民革方面多方勸說,始終不為所動,並於門外貼一紙條:「訪我不見,殺我請進」。後因幹部向先生強銷折實公債一萬份,每日坐鎮催討,先生憤然絕食抗議,粒米不進,八日後氣絕身亡、與世長辭,時為1950年2月8日,享年78歲;在台灣之國民政府聞報,持明令褒揚其志節。

先生一生做官,一生清苦,所居武昌糧道街61號,為一佈滿積塵的老舊平房,而他本人常年都穿一套深藍長衫,布鞋黑襪,持根拐杖,駝背而行,但他剛毅狷直,秉持大節大義,崇道義、重然諾。身材瘦小氣魄卻大,尤不怕權貴,遇事據理力爭之膽識,尤為可貴,如於民元在北京為山西是否起義省份事,與時任總長之段祺瑞爭;民國10年在廣卅大元帥府,為革命策略與胡漢民爭;民國30年在參政會,為解放區問題與周恩來爭。而其在參政院期間,更是鯁直敢言、頗受敬重。尤其晚年臨難不茍之氣節,更令不論政治主埸如何,咸表尊崇。

夫人徐瑞璋女士大同望族,與先生甘苦相持、伉儷情深,亦於先生逝後7年病逝,二人合葬於武昌太尉山北麓;一代革命志士,有夫人長伴,滿山松林,猶如首義雄兵拱衛,先生之高風亮節,將永為國人所敬仰。

參考資料:

  • 《民國人物大辭典》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 「追思孔雯掀先生」干兩階《湖北文獻》第二十九期62.10.10
  • 「孔庚先生軼事」,郭疇,《湖北文獻》第三十四期64.01.10
  • 「孔庚與閻錫山」陳之芬《湖北文獻》第一〇六期82.01.10
  • 「孔雯掀先生的生平事蹟」,葉什琴,《湖北文獻》第一〇七期82.04.10
  • 「先伯孔雯掀致死原因考正」,孔憲善,《湖北文獻》第一〇九期8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