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振亞

生於:1886-逝世:1958
首義俠醫 濟世救人 殷振亞 湖北省漢川市旺桃村
內容簡述

首義俠醫 濟世救人 殷振亞

 

先嚴振亞公,號新三,1886年農曆七月初五生,湖北漢川人,幼見民生困苦,病苦無醫,折不欲生,乃生惻隱之心,遂立志習醫救世,乃於1906年赴日習醫數年,1910年湖北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協統黎元洪,慕先嚴振亞之名,特邀請返國任該協四十一標本部醫官長。辛亥武昌首義時,黎元洪被擁戴為都督,先嚴乃負起救治戰役志士傷患之責,初期由於醫護人員及藥品都嚴重缺乏,急救至為艱難,然革命志士士氣旺盛,常有槍傷志士未有麻藥即進行取彈手術,經初淺消毒包紮後,不待癒合,,又立刻奔赴戰場,然亦有傷重壯烈成仁者,更使先嚴感動,幾乎不眠不休來救治傷患,俟號稱中國第一個南丁格爾的張竹君女醫師(亦是自1900年以來中國歷史第一位女西醫師),率同德國醫生及紅十字會志願醫療團,從上海攜帶大批藥品自上海趕來,急救形勢方見好轉,先嚴立刻協助張竹君女醫師在甲棧設立野戰醫院,日以繼夜在醫院救治傷患,月餘忘身忘家,致使康樂者竟達九成,業已盡力唯仍對不幸殘疾成人者,深感歉疚悲慟,而仍慎重法事弔祭以備哀榮。

南北議和,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先嚴出任陸軍病院管事(即院長),後升任軍務部軍醫科科長,後因不滿袁世凱竊國稱帝,乃辭職從商,閒時仍關心國事,常與首義同志何雪竹(成濬)、張難先、向岩交往甚密,1927年(民國16年)向岩受張難先之委,出任湖北宜昌徵收局局長,乃荐先嚴為該局總稽查,乃效孫文棄醫救國,在職期間,勤於任事,執法公正,風氣為之丕變,地方弊絕風清,惟某次查獲駐地師長親眷販賣私鹽,力主嚴懲,然軍閥勢大,最終被迫去職,乃回武昌經營殷元盛砂泥石渣號、殷新記板車行,參與修築武咸公路,自1934-1936年,達三年之久,猶憶余幼時亦侍先嚴隨築路進展,逐段宿於荒野深潭間,極為艱辛,抗戰軍興,日軍侵佔華中,武漢淪陷,先嚴際此國難當前,亦隨軍進入大別山區,時向岩受命出任漢川縣長兼鄂西別動隊敵前總指揮,先嚴任該部秘書,掌理印信,常攜縣長大印出入大別山區,該部配合李先念所部與敵周旋,展開敵後游擊作戰,牽制日軍西進達數年之久。 

 殷振亞之子,殷銑壽宴

勝利後先嚴重返武昌經商,而向岩因協助李先念故,被誣指為共黨遭起訴,常偕長子向權來武昌訴訟,均住在武昌馬道門五號吾家,後幸經省主席萬耀煌協助,始獲判無罪平反,總算未受牢獄之災,1958年先嚴因經商頗富,無奈又被指為剝削階級,被迫每日至大提口挑水十擔,分送鄰舍十家,不分四季,風雨無阻,次年遭逢嚴冬,堤階結冰,濕滑難行,七旬先嚴體衰難以負荷重擔,不慎失足,摔倒於石階之上,返家臥床不起治療不久即傷重逝世,先慈攜骨灰返鄉,葬於故里漢川,改革開放後,因先嚴為辛亥首義志士,獲漢川縣政府撥地興建小陵園,以尊崇紀念,並列為文物管理,嚴禁破壞,首義志士總算獲得應有的尊嚴與榮耀,足堪告慰先嚴於九泉矣。


吾現已年愈八旬,經日寇侵華,國共內戰,親眼目睹獸性日軍,姦淫虜掠,視生命如草莽,蔣毛鬥爭,砲火之下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只因政治立場不同,慘遭殺害者不計其數,百姓無辜,何其不幸,所幸人性與時間沖散了陰霾,今日兩岸人民,均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不再兵戎相見,希望兩岸此和平共榮的日子能延續不絕,人民永享幸運康樂。

8殷銑指導委元和萬耀煌族孫萬學工合影

圖說:殷銑(右)指導委員與萬耀煌族孫萬學工(左)合影

作者:殷銑榮譽理事長,字先祿,湖北漢川人,1930年11月13日生,為殷振亞志士之哲嗣,武漢文華中學畢業,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研究,後轉為從事進出口貿易,任紹聖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熱心辛亥武昌首義同志會會務傳承,出錢出力貢獻卓著。

圖說:殷銑先人建亭

圖說:旺桃村殷振亞志士陵園

圖說:湖北省漢川市脈旺鎮旺桃村殷振亞志士陵園

圖說:湖北省漢川市脈旺鎮旺桃村           殷振亞志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