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楚藩

辛亥革命開國烈士 犧牲日期:1911年10月10日凌晨四時
原名譚藩、家棟,字青雲。
內容簡述

首義三烈士 彭楚藩

 

彭楚藩(1887-1911)辛亥革命烈士。字青雲,乳名和尚,漢族,湖北武昌人原籍鄂城。

1911年初,加入文學社,擔任交通聯絡工作。文學社和共進會聯合策劃共起義時,負責運送軍火。10月8日,他運送炸彈分赴各營,一彈爆發,身負重傷,旋即被捕。後與彭楚藩、劉堯溦同時被害於總督衙門前,臨刑時高呼口號。犧牲日期──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三烈士
   
幼年攻讀經史。後受《猛回頭》、《革命軍》等書影響,立志反清革命。1906年入湖北新軍,在二十一混成協炮兵營當兵。後結識劉靜庵,參加日知會,被推為評議。不久,日知會被破壞,更名「楚藩」後進入憲兵學校,畢業後充任憲兵,沒過多久就升為正目,秘密地從事革命活動。1911年初,先後參加文學社與共進會,任憲兵營革命代表。利用憲兵身分的便利條件,持續從事秘密活動。1911年9月文學社與共進會聯合成立湖北革命軍總指揮部,準備武裝起義,被推為軍事籌備員之一,負責偵察武漢各軍佈置及防務情形。10月9日,得悉漢口機關遭破壞,便與蔣翊武等在武昌總部,決定當晚以炮聲為號,舉行起義。因傳令受阻,起義未成。小朝街機關被軍警包圍,當場被捕。面對嚴刑審訊,堅貞不屈,自認革命不諱,並大斥清廷腐敗。次日清晨,在武昌湖廣總督署門前被殺害。為武昌首義三烈士之一。
 

彭楚藩烈士墓碑碑文
 

人生經歷

1906年夏,擔任湖北新軍炮兵標統的萬廷獻回本籍招兵,彭楚藩遂決意投筆從戎。入伍後,結識了張難先、劉靜庵等民主志士,不久,加入革命組織「日知會」被破壞後,劉靜庵下獄,彭楚藩涉嫌被逐出炮隊。

1910年,彭楚藩考入湖北憲兵學校,畢業時充任憲兵,因勤於職守,學術均優,被升為憲兵營正目。時值「文學社」、「共進會」在新軍中發展,彭楚藩於1911年初加入「文學社」,曾毅然剪辮,以示革命決心。那時革命黨人欲以「文學社」、「共進會」為基礎共圖大舉,可是兩組織不易聯合,為了協調其中彭楚藩又慨然參加「共進會」,以雙重會員身份,斡旋於會、社之間,力促其成,因此,被大家舉為兩組織的憲兵營代表,負責聯絡糾察。

1911年6月,「共進會」活動經費奇缺,適逢該會會長劉公攜鉅款來漢,黨人希望他資助革命,但又無法可施。

彭楚藩遂自告奮勇,身著憲兵制服訪劉:「聽說你準備北上捐道台?」

劉怫然說道:「買官乃家父之意,我不過借此向家中索款輸助革命。」

彭楚藩伸出手說:「目前新軍運動成熟,只是缺乏舉事資金,既然如此,請把匯票交給我們!」

劉不悅說:「這筆款子,頂好由我保管。」

彭楚藩地站起身,聲色俱厲:「『共進會』已選有管財務的負責人,你卻不願把錢拿出來,難道真要去北京捐道台?那好,這是你的手跡嗎?我將持此首告於官。」

說著,出示劉從東京「同盟會」抄回的革命方略。劉公無奈,只好盡數拿出銀票。

同年9月的武漢形勢,已如箭在弦上。為適應革命的需要,24日,革命黨人在武昌胭脂巷召開大會,成立湖北革命軍總指揮部。會上通過了《人事草案》,任彭楚藩為軍務籌備員。會議還決定中秋節湘鄂聯合起事,會後,出入彭楚藩寓所的黨人眾多,經常通宵達旦地謀劃起義的具體方案。中秋在即,為確保不誤事機,也顧不得闔家團圓,彭楚藩遂將妻子女兒打發回華容。後因湖南「準備不足」,起義時間延緩。在舉事籌備期間,彭楚藩利用職事之便,出入敵對營壘,刺探官府詭密。當清吏偶察黨情,問及憲兵時,即因為調護,黨人因此少觸羅網。

10月9日,孫武在漢口機關檢驗炸藥失慎爆炸,事泄,當場捕去劉公胞弟劉同等多人,黨人的名冊、旗幟、印信等也均為清方所獲。清湖廣總督瑞得報,立即下令全城戒嚴,按名捕殺。頓時城門緊閉,屠手四出,一張大網撒向武漢三鎮,黨人同志均被困於各處,無法互通音訊,生命危在旦夕。彭楚藩得知此事,即趕至武昌小朝街85號軍事指揮部商議。蔣翊武主張延遲舉事日期。

劉復基霍地拔出手槍憤然道:「不可!現在形勢如此危急,你作為總懷念卻猶豫不決,難道真個貪生怕死嗎?」

鄧玉麟也焦慮道:「劉同年輕,恐怕一經刑訊,就會盡情吐實,我們就都活不成了。」

彭楚藩輕輕撫拍著蔣翊武的頭,戲謔地說:「如不立即下手,我看你這頭,怎麼保得住?」「你們真以為我怕死嗎?大好頭顱,同拼一擲!」

蔣翊武勃然大怒,遂下令於夜半發動起義。

但正當商議時,清軍警破門而入,彭楚藩從樓窗跳下後,被圍在一個巷子裡,他身著憲兵服,本可充當前來拿獲黨人的清方軍警,但他決計與其他同志共存亡,自稱革命黨人,與劉復基等人一起被捕。

彭楚藩烈士館

深夜,清督署開庭張燈會審,先提彭楚藩。主審官鐵忠見著憲兵服,想到自己的妹夫是憲兵營管帶,憲兵營出了革命黨,不僅連累妹夫,對於自己也不好看,便有意開脫道:「你是憲兵,是去捉革命黨的吧?」

彭楚藩大笑說:「我就是革命黨!」

鐵忠喝斥道:「你身為憲兵,應知王法受皇室俸祿,應愛護大清,而你竟敢謀反,該當何罪?」

彭楚藩厲聲反問:「所謂俸祿,是我漢族同胞的血汗,吃同胞的飯,為同胞報仇,這是理所當然,何罪之有?」

那時他氣憤語塞,作手勢索來紙筆書供:「自韃虜入關,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文字興獄蓄髮罹罪,殘暴數百年,與我漢族不共戴天。最近親貴用事,賣官鬻爵,失地喪權,猶以『寧贈友邦,勿與家奴』之手段,斷送我大漢民族於萬劫不復之地。我黃帝子孫,不忍見民族之淪亡,同伸革命救國之大義,是天經地義,責無旁貸」。

鐵忠等看後,大驚失色,但仍不甘心地說:「你如執迷不悟,罪不容誅;若能認罪服法,可以免死」。

彭楚藩烈士墓碑碑文

他冷笑道:「我既從事革命,個人生死,早置之度外,要殺就殺,何必多言!」鐵忠知不可屈,經稟明瑞,於次日黎明前,將彭楚藩、劉復基和楊洪勝押到督署東轅門內斬首示眾。

烈士的鮮血,澆劇了革命烈火,革命黨人矢志報仇,決心拼死一戰。當晚七時許,工程營打響第一槍,黨人同志踏著先烈的血跡,高呼「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雖三烈,覆清必楚;三烈在前,我們在後」的口號,猛攻督署。經過一夜浴血奮戰,11日首義成功,全城漢幟飛揚。幾千年的封建帝制,在辛亥革命中急劇解體。

武昌起義後,革命黨人找到烈士遺體,將屍、首縫合,裝棺入殮。因時值陽夏之戰激烈,遂停放於武昌紫陽路皇殿,供革命黨人祭吊。南北議和告成,武昌軍政府下令開吊三日,隨之移棺鄂城。移棺當天,棺前紮龍頭,棺後紮龍尾,32人搖龍抬棺,200名士兵列隊護從,鼓樂軍號開道,旗幡聯幛蔽日,綿延數里。武昌全城閉市,所經沿街擺設香案,各界人士揮淚拜送。南京臨時政府副總統、湖北都督黎元洪及武昌軍政府全體要員,均親自送靈柩至碼頭上船,再派20艘炮艦航出武漢港。棺至鄂城,軍民皆燒香化紙,燃鞭放炮,設案祭奠,把酒酹江,鼓樂喧天,迎送上西山,安葬於靈泉寺大雄寶殿後。

三烈士就義處

因彭楚藩曾字青雲,為紀念烈士,其家鄉華容曾改名「青雲」鄉。鄂軍政府改武昌紫陽路皇殿為「三烈士祠」,還在武昌命名有「三烈士街」和「彭劉楊路」,並於三烈士慷慨就義處建置紀念亭供後人瞻仰。在中共統治大陸後,中共鄂城縣政府與政協曾撥款修整烈士墓,墓前的門牌上撰刻著「浩氣貫長虹黃帝子孫原有種;紅旗光大地人民事業正無疆」的對聯,墓後的青松翠柏四季長青。

矧彼虎倀,臥榻猶鼾。誰歟繼軌,還我河山。爰選貞瑉,以封以樹。謹告國人,烈士之墓。

武昌起義三烈士

相關事件

鄂州離武漢市區僅68公里,車行一個小時就到了西山腳下的鄂州汽車站,往前走不遠就到了西山風景區的大門。西山最高峰170公尺,北臨長江,與黃州赤壁相望,南瀕洋瀾湖,煙波浩渺。山上自然環境優美,蒼松翠柏、溪流飛瀑、鳥語花香,更兼人文景觀眾多,主要有吳王避暑宮、武昌樓、松風閣、龐統讀書處等,著名的歷史人物孫權、蘇軾、黃庭堅、岳飛、張之洞等都曾在山上留有遺跡,這裡有彭楚藩墓 。

彭劉楊三烈士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