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行納言 魯祖軫
魯祖軫,生於河南新野縣。因家境貧寒而中途輟學。因兄長祖昶、祖轍於湖北新軍第八鎮當兵,經兄長書信得知新軍中多青年才俊、有識之士,亦是修身治國之途徑,遂於一九○九年四月赴鄂,投效第八鎮十五協步隊三十標三營後隊二棚當副兵,正目為彭紀麟,旋升至本隊五棚正兵,正目為陳佐黃。每日軍事、學術科目完畢,與彭紀麟、陳佐黃等人交流心得,視彼此為知己。此時革命思想、書籍充盈新軍之中,正在苦苦尋求救亡圖存之道路的魯祖軫等人以極大熱情接受革命理論,並訴諸實踐。
一九○九年一月振武學堂改組為文學社,以「興漢排滿,推翻專制,驅逐滿奴,奪回漢室江山」為宗旨,宣傳革命思想,在新軍中影響極大。文學社有嚴密的組織,入社會員需經嚴格考察。一九一一年,經王憲章、彭紀麟介紹,魯祖軫加入文學社,與王文錦、陳佐黃等人組成一組,共同研究軍事和文學,王憲章等輪流教授初級戰術、命令等軍事知識,王文錦等講授算術、國文,期間不時秘密接受蔣翊武等人的革命宣傳、動員,堅定反清立場。每月捐出一百文或五百文,訂閱《民立報》、《大江報》及相關革命小冊子,頻繁地以研究學術為掩護,或集於酒保、茶館間隙地,或於體操房天橋下,以游戲活動為名,進行革命活動。
辛亥前夕,魯祖軫所在部隊已有文學社成員六十餘名,大家在得知廣州起義失敗後,雖痛惜不已,但備受七十二志士大無畏精神鼓舞,鬥志昂揚。文學社與共進社聯合日益密切,積極謀劃起義,初擬八月十五起事,以傾覆滿清政權。無奈起義前夕,因南湖砲隊失事,總督瑞澂加強防備,起義不得不拖延。緊張之際,十月九日孫武等因在寶善里試製炸藥時,失慎爆炸,起義機關暴露,總督瑞澂下令關閉四城,四處搜捕革命黨人,魯祖軫所屬文學社總部暴露,當日晚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等三十餘人被捕,十月十日晨彭、劉、楊三人在督署東轅門被斬首,局勢驟然緊張。
其中魯祖軫所在營隊右隊排長張廷輔被捕,軍隊中又傳聞清廷按冊捕人,一時軍心大亂。魯祖軫一隊代表彭紀麟、王耀東、陳佐黃集合本營各隊代表召開秘密會議,一致認為應設法聯合各標營隊同志及早發難,以挽危局,約定以工程營槍聲為準,各隊群而攻之,同時委託魯祖軫和陳佐黃負責監視所在棚中的旗兵,防其洩露起事的消息。
十月十日晚,從工程營處傳來槍聲,彭紀麟高喊「站隊」,各隊「魚貫下樓,不聞人聲,只聞足音」,秩序井然,集合完畢後,把事先準備的白布三角巾纏上右臂,以示革命之師,整裝出發。此時大營門、南營門等處均有旗兵持機關槍設防,魯祖軫一隊行至南營門酒保處,為避清軍察覺,於此處牆壁撞出一大洞,隊伍經此洞繼續前行。一路微風細雨、路途黑暗,隊伍前行速度極快,很快至楚望臺,領取子彈,重整隊伍。隨後魯祖軫一隊六十餘人,經彭紀麟、吳培基率領進攻督署,在中和門、保和門一帶與清軍周旋數次,武昌光復。
十月十一日後,魯祖軫即暫編為第四標,十七日隨隊趕赴漢口,參與到艱苦卓絕的陽夏保衛戰中。魯祖軫作戰英勇,旋擢升為標掌旗長,黃興來漢口後,魯祖軫所在標為總預備隊跟隨作戰。漢口失守後,奉命退至漢陽十里鋪、回子溝、針釘廠沿河一帶設防,阻敵渡河。
十一月二十三日奉命由漢陽琴斷口過浮橋,是日大雨滂沱,官兵冒雨前行,反攻漢口,激戰一天。漢陽失守後,隨部調至武昌兩岸防守江岸,所在標旋升北伐第一軍第三師第五旅第十團,開赴祁家灣附近駐防,南北議和後在雲夢等地駐防,魯祖軫曾任第三營營部軍需長。
辛亥之後,派系之間的鬥爭不可避免地蔓延到軍隊中,許多革命者無奈退伍,魯祖軫亦受牽連,民國二年被迫在雲夢縣退伍,時同道悲慟不已,失聲痛哭,許久不忍離去,「處此境地,可嘆亦復可恨」。魯祖軫心繫革命事業,退伍後即返武漢,與彭紀麟、陳佐黃等人,共同商議赴江西參加討袁之役。不料出發之日,魯祖軫與彭紀麟兩人因事未能與陳佐黃四人同行,此後聞陳佐黃等人不幸被捕遇害,遂決定南下,了解陳佐黃等人遇害一事,並參加討袁之役。抵九江後,風聲甚緊,不能前行,暫住朋友住所。經多方打聽,得知陳佐黃等人屍體掩埋之地,密往探訪。見故友墳塚,一時睹物思人,感昔日手足之情,無奈如今生死之隔,「不覺暗中悲泣一場」。後探知江西戰事緊張,不好通過,遂返武漢。
回武漢後,風聲亦緊,段祺瑞不時派出軍警隊伍,四處盤問、追捕在鄂退伍軍人,魯祖軫此時既無資返鄉,又無地棲身,經友人介紹暫住江蘇會館內雕刻古書木版的工場,後輾轉沔陽、監利、應城等地。後暫為站街警士,借做掩護,聊以糊口。
魯祖軫一生敏於行而訥於言,不慕虛榮,未曾以首義元勛自居。民國三十五年辛亥首義同志會成立時,被推為名譽理事,而其對彭紀麟、陳佐黃等戰友至老不忘,曾撰寫〈彭紀麟傳〉以彰摯友事跡,收入《辛亥革命回憶錄》、《辛亥首義回憶錄》,同時積極參與辛亥當事人文史資料整理工作,撰寫〈第三十標辛亥首義事略〉、〈鄂革命軍被迫退伍經過與陳佐黃、王耀東、彭紀麟烈士事略〉等文獻,成為後人了解、研究辛亥革命的重要史料,為史家徵引。一九八○年辭世。
魯祖軫有二子一女:長子德武,曾在黃石市商業局下屬乾泰飲食公司工作,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好幹部,一九五七年還受到中央主要領導的接見,媳朱金梅,黃石禽蛋冷凍廠退休,孫女桂軒,湖北省發改委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孫女婿申鍵,武漢電視機廠幹部,二孫女永紅,黃石飲食服務公司會計師,孫女婿丁焰,黃石市民政局幹部,曾任武漢民政職業學院民政系主任,三孫女勝紅,在武漢市質檢所做財務工作,孫女婿周勝銀,湖北省質檢院總工。
次子德齊,國家經委機械工業技術經濟研究所退休,媳吳洪波,機床廠退休,孫魯驥之日本工作,魯明在北京發展。
女兒魯德章,原在長江水利委員會工作,已故。(黃傳昶)
參考資料:
《辛亥武昌首義人物傳(下)》,賀覺非,北京市中華書局,1982。
〈第三十標辛亥首義事略〉,魯祖軫,《辛亥首義回憶錄第二輯》,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
〈鄂革命軍被迫退伍經過與陳佐黃、王耀東、彭紀麟烈士事略〉,魯祖軫,《辛亥革命回憶錄第二輯》,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