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秉忠

生於:1880,逝於:1958
蔣秉忠,字蘭圃,原籍湖南衡陽,後落籍江夏。
內容簡述

致力美育 蔣秉忠

 

蔣秉忠,字蘭圃,原籍湖南衡陽,後落籍江夏。父親生前曾在長江水師漢陽水師鎮標田鎮營做過武官,因此,蔣秉忠幼時曾有過一段時間與父親在軍營之中生活。他少年時候曾習過武,據說這是因為他在十一歲的時聽人談論洪秀全起義的事情,「輒怦怦動,因求授槍劍術」。

 

蔣秉忠十七歲起從軍,他和父親一樣進入了水師,當了一名水兵,一九○四年,改投陸軍,在湖北護軍右旗一營當兵。翌年入當湖北陸軍特別小學堂學習。這所學校雖為官府所辦,卻成為宣傳和組織革命的重要基地,培養了一大批革命人才。他在學校與張槃等同志,「日夕秘圖運動學生、軍隊以作進行之預備」。也就是在這一年,受進步思想影響,他加入由劉靜庵、曹亞伯等發起的清末湖北革命團體「日知會」。

 

當時的日知會成員中,和蔣秉忠一樣,出生行伍的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不乏有許多投筆從戎的知識分子。讀過私塾的蔣秉忠,自幼便愛好美術。在湖北特別小學學習期間,他還特意兼修了藝術研究科。畢業以後,任陸軍第八鎮第十五協二十九標一營司務長,代理左隊二排排長。後加入共進會。

 

武昌起義時,蔡濟民任陸軍第八鎮第十五協二十九標二營司務長(排長),亦是同盟會湖北分會參議部長。因其他領導人不在武昌,他實際為武昌起義的中心人物。在蔡的領導下,蔣秉忠在官兵中間從事聯絡活動。

 

一九一一年十月五日晚,因中秋節起事消息在全城被傳得沸沸揚揚。蔣秉忠到蔡濟民住處商討是否起義。蔡濟民囑托他做好準備,以應對時局變化。十月八日,革命黨人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三人在執行任務時先後被捕。十月十日,三烈士被殺後,蔣秉忠獲知當晚起事。是日正午,蔣秉忠所在的兵營東側發現炸彈。官兵不知所從。蔣秉忠即席而言:「革命為社會歡迎,已成為近來公理,各營軍將,多表同情,請發各軍官手槍及開口刀,備自衛之用」。然而某些將領和士兵仍然猶豫不絕。蔣秉忠一方面組織動員官兵,一方面積極做好起義準備。他多次請商速發各軍子彈,又請管帶傳齊各隊集合,並囑佩戴三角巾,作為起義士兵的標志。

 

此時,工程營和十五協操場均傳出槍聲。他又派張喆夫等人前去偵探情形,同時又遣人要蔡濟民對營房發一信炮,作為出隊信號。為鼓舞士氣,動員非黨籍的士兵參加起義,他當場宣講:「革命軍已占領楚望臺、火藥庫等處,全軍響應,子彈充足,不時即有砲隊協同助威,我等袍澤,誼切均等,同處罪罟嫌疑之地,若不協力相助,於死中求生,恐異日論情讞罪,清政府亦必不以我二十九標一營獨為不變之兵矣」。蔣秉忠的這番話,使得一部分猶豫不決的官兵頓時沒了後顧之憂,群情激奮,等待出營起事。恰值張喆夫等人返回,在了解情勢之後,他自帶一部前往兵力薄弱的蛇山助戰。十月十五日,蔣秉忠奉命率部守衛賓陽門。是日正午,奉命守衛通湘門及千家街地區,防範旗兵反撲。是日,被令回營負責全營飯食,行至途中,突遭旗兵伏擊。蔣沉著指揮,全殲之。

 

十月十二日,蔣秉忠進入都督府,後被派往原幼兒園地址處開辦招納處,負責向都督府選送一技之長的文武官員。十五日,招納處改為集賢館,由參謀處張振武派來的周德宜任正館長,蔣秉忠任副館長。十六日,周德宜請辭,蔣秉忠繼任館長。集賢館於十二月四日因經費缺乏,停止辦事。集賢館成立短短時間內,先後招募各省投效志士達萬餘人,選送人員約五千人,留館待用五、六百人,館外聽用尚有六千餘人。作為館長的蔣秉忠,除了細心為革命選送優秀的人才之外,在漢口、武昌戰事緊急之時,他還率領館員親身投入戰鬥,做到「哪裡需要就到哪裡補充」的要求。

 

集賢館撤銷以後,蔣秉忠因公赴湘。十二月八日在鄂軍都督府任軍事參議。期間,他常赴各地辦理臨時委派之事。民國二年,他和胡祖舜一起赴襄陽,化解了劉公與黎元洪之間的危機。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蔣秉忠長期任王占元的副官長。王占元在湖北期間,橫征暴斂,多有民怨。身為副官的蔣秉忠雖然沒有在討袁、護法和驅王占元期間,公開響應。但是他時常利用職務之便,為革命同志提供幫助。民國八年五四運動時,蔣秉忠就曾建議王占元處置打傷學生的軍官,並安撫學生。王占元採納其意見,並交由蔣蘭圃親自辦理,此舉深得學生愛戴。

 

然而,辛亥以後,國內各派傾軋,繼而軍閥混戰。蔣秉忠深感辛亥革命之後事業並未成就,政界卻日益黑暗,拒受省會警察廳廳長職務,離開政界。自此,蔣秉忠開始專心致力於繪畫創作和教育事業。

 

蔣秉忠自小熱愛美術,曾在洋人主持的武昌西畫社學了近一年的西畫,具有一定的繪畫基礎。離開政界,他便專心於繪畫創作,成為武漢著名的畫家。早年專於碳精畫,尤以人物畫有名。其國畫也很有功力。他是在武漢最早研習西方油畫的畫家之一。其作品具有很強的現中生活中,不寫田園樂,獨刻其黯淡景況,意境深遠。

 

除了美術創作之外,蔣秉忠更熱衷於藝術人才的培養和教育。他認為「湖北為辛亥首義之區,為人文淵藪,又係中原交通繁華之地,卻重商輕藝,習美術者甚少,於湖北美術事業發展極為不利」。為改變這種現狀,他決心開辦美術教育,培養美術人才。

 

蔣秉忠的藝術教育事業始於「蘭圃畫社」,這是他在武漢創辦的一所普及美術教育的機搆。後來,在擔任湖北師範考試美術閱卷官時,他識得畫藝突出的唐義精和徐子珩二人,便盛情相邀二位共同辦學。民國九年,武昌美術專門學校成立(即湖北美術學院的前身),蔣秉忠自任校長,唐義精任教務主任。民國十六年,蔣蘭圃與武昌美術專門學校教師張肇銘王霞宙、歐志先等成立「梅社」,旨在「闡揚國故、振起藝術」。

 

作為武昌藝專的首任校長,蔣秉忠幾乎傾注了全部的心血,時時心繫武昌藝專的發展。曾在這所學校任教的林葆青教授在〈飲水思源憶先賢〉一文,便有「蔣蘭圃先生慨然將湖北藕池口五百畝田產和武漢到金口一艘小火輪的股票賣了,作為辦學基金」的記載。蔣秉忠毀家辦學的慷慨之舉,贏得了時人的美贊,也贏得後人尊敬。民國十二年他還親赴南洋募捐。據記,他和唐義精兩人在兩年內共募集了二萬餘元。得益於這筆資金,民國十五年二月,武昌美專改建工程初步完工,其建築規模在當時全國藝術院校中首屈一指。

 

除了在資金上盡心盡力地為學校籌集,蔣秉忠還以軍人的坦蕩果斷,極力維持着學校的發展。一次,唐義精因財務問題受到責難,甚至導致了學校罷課。就在倒唐派占了上風時,蔣秉忠出面力挺說:「唐義精就是蔣南圃,蔣南圃就是唐義精,你們鬧什麼事?再鬧,我就把門關了它的。我說關,哪個敢說半個不字!」蔣的出面,適時地維護了唐義精,也維護了學校的發展。

 

民國十八年,學校實行校長制,重訂校董會章程。蔣秉忠任校董主席,校長讓位於唐義精。此後,在學校任教之餘,還繼續用自己在軍隊和政府的關係來幫助學校的建設。民國三十三年,主持校務的唐義精與唐一禾不幸遇難逝世,學校行將潰散。蔣蘭圃以逾花甲之年臨危受命,再次出面擔任校長,以維持局面。民國三十四年在學校面臨生存、教學、遷校諸多問題的時侯,蔣蘭圃先生再次讓賢,由張肇銘繼任校長。蔣蘭圃果斷的上任和適時的讓賢,亦是其軍人坦蕩果斷的表現。他雖為創辦人,卻從不以學校為私產,而以學校發展為己任,嘔心瀝血,殫思極慮。

 

中共建政後,因年老體邁,無法工作,生活頗為困難。後經人幫助,任湖北省文物整理保管委員會會員。一九五一年,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武漢分會副主席。一九五三年六月,被聘任為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一九五七年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武漢分會副主席。一九五八年病逝於武昌。(朱俊豐)

 

參考資料:

《湖北省志,人物(下)》,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武漢市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辛亥武昌首義人物傳》,賀覺非,北京市中華書局,1982。

〈集賢館館長蔣秉忠事略〉,蔣秉忠,《武昌起義檔案資料選編中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北省暨武漢市委員會等,武漢市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辛亥革命鬥士、美術教育先鋒—記武昌藝專首任校長蔣蘭圃先生〉,明建,張肇銘紀念館—紀念文選,網址: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905164907/http://www.wnisc.com/zsmjlg/htys_jlp.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