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坤

生於:1885,逝於:1969
熊秉坤,湖北江夏人,字戴乾,原名祥元,又名炳坤、忠炳。
內容簡述

首義第一槍 熊秉坤

 

熊秉坤,湖北江夏人,字戴乾,原名祥元,又名炳坤、忠炳。出生在湖北省江夏東鄉熊家灣的一個木材商人家庭。先祖以木材生意為營生,家境殷實。他早年喪父,從此家中境況日漸慘淡。家道中落,使得熊秉坤不得不終止讀書生涯,到商店做學徒,為家里補貼日常開支。

 

一九○四年,二十歲的熊秉坤投身軍旅,入湖北新軍第八鎮工程第八營為列兵,他膽識過人,有勇有謀,不久升為隊長。他在軍營中接受軍事訓練之餘,還加入日知會和共進會等革命團體,利用自己在軍營中的威望,宣傳革命道理,發展革命成員二百餘人。後來成為新軍第八鎮工程第八營共進會總代表,負責聯絡軍營的革命同志。廣州起義失敗後,革命黨人擬定在武漢建立根據地,進行推翻滿清統治的革命活動。當時武漢的革命團體除了文學社和共進會以外,還有很多小團體。要完成反清大業,必須聯合起來,壯大革命力量才能有足夠的能力對抗清政府的鎮壓。

 

一九一一年五月,經過多方代表的多次商議,終於把各個革命團體聯合起來,並舉行了第一場代表會議,共商起義大計。六月,在武昌胭脂巷的秘密革命機關討論革命進行的方法時,熊秉坤認為必須先策動軍隊參加到革命行動中去,然後推動會黨的行動。

 

九月十四日,各個革命團體代表再次召開聯合大會,認為起義時機已經成熟,決定創立湖北革命軍總指揮部來籌劃起義的各項事宜。二十四日,南湖砲兵隊二營中隊發生了官兵動武事件,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並派兵艦鎮壓。事發突然,形勢危急,對起義十分不利。革命黨人決定先發制人,於十月六日中秋節發動起義,蔣翊武為革命軍臨時總指揮,孫武為參謀長,蔡濟民為參謀部長,熊秉坤主管軍械。根據作戰部署的規定:第八鎮工程第八營總代表熊秉坤擔任占領中和門楚望臺軍械所,其餘部隊的總代表率部響應,與工程營會和於楚望臺,協同進攻總督衙門。二十五日,清政府對起義之事有所發覺,湖廣總督瑞澂命令提督兼第八鎮統制張彪督率各標各營官長,查收士兵及一切可疑人的子彈。這就打亂了革命黨人原定的起義計劃,不得不改為十月九日夜十二時起事。

 

十月九日上午,孫武等人在漢口趕製炸彈,不慎爆炸。巡捕房聞聲後立即前來搜查,將所有的炸藥、文告、袖章、名冊都搜走移交督署。督署如臨大敵,立即封鎖長江,下令閉門搜捕,各營官兵不准請假外出。此時,革命黨各處秘密機關被破壞,不少革命黨人被捕。下午五點,蔣翊武由岳州趕回武昌,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為了減少流血,以總指揮的名義發布命令,決定當夜十二點舉行起義。命令發出後,軍警隨機前來搜查,將彭楚藩等二十餘人逮捕,蔣翊武在混亂中逃脫。夜裡,督署命令各營及軍警學堂一律閉門,禁止出入,蔣翊武所發的命令未能得到廣泛傳達,所以當夜未能起義。十月十日凌晨,被捕的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三志士在東轅門就義。

 

蔣翊武等人不在武漢,革命軍指揮部群龍無首。此時,熊秉坤等緊急商議,決定當日晚點名時發難。熊秉坤回營後,借吃早飯的空隙召集各隊代表開會,說:「奉總機關命令,責我工程營首先發難,原因是軍械所為我營管轄,如各標響應,亦必先到軍械所領取子彈,然後方可行動,如我營不先動手,別營決不敢舉動」。說完,各位代表心存疑慮。熊秉坤再詳細說明其中的利害關係:「吾輩名冊昨已搜去、按名捕拿,將及吾輩也!今一言為汝輩決之,與其坐而待其捕殺,不如奮起一擊,所謂反也死,不反也死,吾輩要死,死於泰山得矣。況死中得以求生,亦未必不能一舉而成功,遂吾革命之大願矣!」代表們聽到這話,認為有理,於是決定提前於當日下午三時晚操時首先發難。

 

隨即熊秉坤派人通知楚望臺軍械所的代表;同時他想盡辦法弄到了六盒子彈,冒雨出營通知二十九標蔡濟民、三十標王文錦等按時接應。督署對熊秉坤的行為有所察覺,取消晚操,以致原定計劃有落空。此時熊秉坤當機立斷,決定把起義時間推遲至晚上七點。起義的時間越來越近,熊秉坤在軍營內四處巡視,觀察動靜。頭道點名後,士兵陶啟勝因與排長發生爭執,一槍將排長擊斃,熊秉坤見狀立即取槍,在千鈞一發之際,對空連發三槍,作為起義信號,拉開了辛亥武昌首義的序幕。

 

起義軍勢如破竹,一路攻占楚望臺軍械所,督署衙門,十一日正午占領武昌,到十二日漢陽、漢口先後光復。占領武昌後,熊秉坤帶領各路起義將領匯集在清政府湖北諮議局紅樓禮堂,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武昌首義得到了全國各地的響應。

 

清政府不甘心革命黨人成立軍政府,對都督府進行瘋狂反撲。鄂軍都督府決定擴大軍民編制,成立第五協,任命熊秉坤為協統。十月十五日,清軍抵達漢口江岸,武漢三鎮軍民奮起迎敵。熊秉坤率領第五協參戰。

 

十月二十八日,黃興抵達武昌,當晚即渡江到漢口督戰。當時熊秉坤率領的部隊正在礄口進行正面反擊,連挫敵人。清軍為了阻止起義部隊前進,縱火焚燒民房,造成一片火海。黃興為了保存革命力量,避免更多百姓受到戰火牽連,命令熊秉坤率部退到漢陽休整。

 

十一月三日,黃興被任命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戰時總司令,當晚到漢陽成立總司令部,重新部署兵力,決定反攻漢口,熊秉坤部為總預備隊。熊秉坤部遭到清軍包圍,他視死如歸,沉著指揮部隊突出重圍。

 

民國元年元月,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四月九日,孫中山應黎元洪的邀請到武漢,熊秉坤見到了他無限敬仰的領袖,心情非常激動。八月,湖北軍政府新編八個旅,熊秉坤被任命為第五旅旅長。不久,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成果,為了鞏固他的獨裁專制,袁企圖瓦解分化革命同盟,大肆鎮壓革命黨人。

 

民國二年三月,袁世凱買凶在上海殺害宋教仁。黃興根據孫中山的指示,寫信給熊秉坤等人聯絡同志,策動反袁。袁世凱曾以高官厚祿收買,熊秉坤不為所動。袁世凱對他恨之入骨,一面懸賞銀元五萬元,下令秘密將他拘捕;一面派重兵包圍熊秉坤所在的第五旅駐地,伺機殺害。熊秉坤被迫逃往上海,繼而到江西李烈鈞處商議起兵討袁。二次革命失敗後,熊秉坤流亡日本。孫中山會見了他,安慰他不要灰心,並肯定了他在首義行動的功績。在日本加入了中華革命黨。在護法運動中,熊秉坤曾任廣州大元帥府參軍。

 

熊秉坤一度擔任南京國民政府湖北省政府委員、審計委員會主任委員並兼任武昌市市長。民國二十年,他長期掛名南京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民國三十五年退役。早在黃埔軍校開創之時,熊秉坤結識了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北伐後,國共兩黨摩擦,兩人因黨派關係天各一方。

 

中共建政後,熊秉坤選擇留在大陸,歷任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政協常委等職。

 

一九六一年十月十日,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熊秉坤作為全國紀念會的籌備委員和湖北省推選出來的辛亥革命志士代表,到北京參加了紀念大會。宴會上,前清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得知熊秉坤也出席宴會,便向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張執一表示與熊秉坤見面。張立即向周恩來總理回報,總理欣然同意。溥儀來到熊秉坤面前,高舉酒杯說:「辛亥革命,你打響了第一槍,可稱蓋世英雄,了不起,推翻了封建統治,打倒了我這個當年還是小孩子的皇帝,讓我能順應歷史潮流,改造為新人,為表達謝意,容我敬你一杯。」熊秉坤謙遜地回答說:「承當不起,我們過去是夙敵,你是皇帝,我是亂民;今天是共產黨領導,冤家路寬,大家擇善而從,成了朋友,都做了新人。新人做新事,讓我們為國家昌盛,民族興旺共同乾杯」。後來,在周恩來總理的精心安排組織下,溥儀等人與熊秉坤等革命黨人正式會見。這一次歷史性的會見,可謂是一次奇人奇事奇會,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圖為彩色修復照片(右起者為熊秉坤、溥儀、鹿鍾麟先生)

(附註:原三人合照收錄於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以及《溥儀日記》。是在紀念辛亥革命50周年大會期間,1961年10月13日,於全國政協第四會議室的合影。)

 

一九六九年五月三十一日下午五時,熊秉坤逝世,享壽八十四歲。熊秉坤生有一子七女,不幸六個女兒均在戰亂顛沛中早夭。獨子熊輝,早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曾當過教師、公司經理、中山自修大學副校長,歷任湖北省民革宣傳處長、省政協委員、武昌區政協委員。長孫熊永鑄,曾任武漢市製材廠工會主席,已退休。孫女熊永銘,是武鋼醫院護士長。(權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