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泰斗 熊十力
▲熊十力( 1885—1968)
熊十力,湖北黃岡人,原名生恆、定中,字子真,後改名十力,以字行。是我國現代著名哲學家,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之一,其哲學體系綜合了陸王理學和大乘佛教唯識派的思想。
熊十力出生在湖北黃岡縣的張家灣。他的父親通曉經史,學宗程朱,一生困厄,不以科舉功名為意,他長期在外授徒。熊十力年幼為鄰家牧牛,歲得谷若干以補家用。他自幼好問好學,記憶驚人。父親在他十歲的時候病逝。幾年後,他母親也辭世。熊十力的長兄在父母雙亡後,擔當起家務重任。熊十力以長兄為榜樣,一邊放牛,一邊自學。幾年之後,長兄送他到父親生前好友處讀書,近半年,因頑皮好動,屢受斥責,難耐約束而出走。自十六歲開始,熊十力就開始了遊學鄉間的生活。他不喜歡受禮儀的約束,常對人說:「舉頭天外望,無我這般人」。即是他張狂、簡脫的寫照。
在遊學期間,他迷戀浙東事功學派陳亮的著作,不久又迷戀陳白沙的書,開拓萬古胸襟,推倒一世智勇。熊十力在晚年回憶當年讀陳白沙的《禽獸說》的衝動和激情時說道:「忽起無限興奮,恍如身躍虛空,神游八極,其驚喜若狂,無可言擬,頓悟血氣之軀非我也,只此心此理是真我」。同時他還廣交朋友,並且閱讀介紹西方科學常識和社會政治風尚的書籍。從一個進京會試的舉人那里借到《格致啟蒙》之類的新書。並且通過這一渠道,了解到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慘敗,戊戌變法落空的消息,通過這些,他了解中國的急劇變化,產生了關懷國政時局的衝動。
熊十力在這個時候,認識了何自新和王漢。兩人都有反清之志,熊十力受他們的影響,讀了王夫之、顧炎武和黃宗羲的書籍,已有了革命的志向。
一九○一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強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民族危機加重。熊十力和王漢、何自新離開家鄉,共遊江漢,聯絡有識之士,共圖天下大事。為了富國強民,改造社會,啟迪民智,他們發奮讀書,尋求救國之道;同時他們結交各地俠客,為創建革命團體而奔走呼號。何自新主張運動軍隊,熊十力贊成這一主張。於是熊十力到武昌新軍凱字營當兵。熊十力白天上操練武,晚上讀書看報。
一九○五年,熊十力考入湖北新軍特別小學堂仁字齋。學堂規定操課在校,就寢在營,因此各營士兵接觸頻繁。熊十力把學堂當作是傳播革命的理想場所,常在學兵中揭露清吏的腐化情況,借此激發士兵的革命熱情。一九○六年,日知會成立大會在武昌候補街高家巷舉行。
熊十力加入日知會。後來中國同盟會成立,日知會的會員基本上就是同盟會湖北分會的成員。這個時候,熊十力相當活躍,組織了黃岡軍學界講習社。這是同盟會湖北分會和日知會活動的一個重要依托,是軍界和學界聯系的紐帶。該社每星期日集會演講,闡發民族民權思想。熊十力是其中的主講。該社主要從事宣傳,如《民報》、《警世鐘》、《猛回頭》、《革命軍》等書籍的秘密發散等。黃岡軍學界講習社廣結同志,擴大宣傳,影響逐漸加大。不僅由外縣人加入,還有河南、湖南的革命人士加入這個團體。五月,熊十力主張乘機舉事,提出暗地聯絡荊襄巴蜀及河南的秘密會黨、哥老會等,在各地發難,配合軍中統治起義,光復中原。此時,熊十力剛在陸軍學堂畢業,奔走在軍中,響應者眾多,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總兵張彪將黃岡軍學界講習社查封,懸賞五百金抓捕熊十力。熊十力化裝出逃。
一九○八年,熊十力返回家鄉,化名周定中,在百福寺白石書院孔廟教書,不久又到馬鞍山的黃龍岩教書。熊十力利用教書的機會認真閱讀了朱熹的《近思錄》、程頤的《程式易傳》和王陽明的《周易內傳》與《周易外傳》。對程朱理學和王陽明的易學思想頗有感觸。對陰陽、乾坤、動靜之關系有了新的理解,萌發了坤元即是乾元、動乃靜之主的思想。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首義爆發。十三日,黃岡光復,熊十力參加了光復行動,後出任秘書。不久到武昌入湖北都督府參謀。民國元年,鄂督特設武昌日知會調查記錄所,由孫武、蔡濟民、季雨霖等人主持編修日知會志,熊十力出任編輯。他寫出劉復基、王漢的傳記。
不久,袁世凱篡奪革命成果,民國二年,袁世凱解散國民黨,二次革命爆發。這一年,熊十力以「黃岡熊升恆」或「黃岡熊升恆子貞」的名義在天津《庸言》發表五篇札記。同年,他以「證明人所以為人之道」之義,發起「證人學會」這一講學修養的同人組織,期望以此組織講論古學,以文會友,繼絕學,開來哲,甚而風動社會,左右政界。此時,熊十力即立志堅持道統,弘大舊學,以拯救世道人心。討袁失敗後,日知會誌編纂工作不了了之。
熊十力回到德安,發奮讀書,在九仙嶺陽居寺和敷陽山積慶寺鑽研經學、諸子學、佛學和商務印書館翻譯的西方哲學書籍。期間,還擔任短期私塾教師。民國六年十月,非常國會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護法運動興起。熊十力加入湖北參與民軍,在湘桂間活動,支持桂軍北伐,抗擊北洋軍閥段祺瑞部。此後,熊十力在廣州居住半年,深感社會現實與當初的革命理想反差太大。他此時對政治、政黨深感失望。經過他自己的反省,熊十力深感民族精神的喪失,自己又非事功之材,於是決志學術一途,「革政不如革心」。這是熊十力一生中最大的轉折。
其實,在辛亥革命之後,他已經開始了這一個過程,在廣州居住的半年,他最終決定不再從事政治活動,全心全意進入學問之中,專門研讀儒佛經典,探討宇宙人生的大本源,修養自身,努力增進國民的道德。
民國八年,熊十力在南開學校任國文教師,與同事孫穎州討論中國何以向來無科學與民主思想。他認為這是「漢以來二千數百年,學術思想錮蔽,誠如西人所言,此專制之毒耳。」在南開學校任教期間,還到北京與梁漱溟談論佛學。民國九(一九二○)年,經梁漱溟的介紹,熊十力辭掉南開學校的教職,到南京內學院師從歐陽竟無先生學佛。在此期間,開始寫作《唯識論概論》。
▲中為歐陽竟無先生
民國十一年,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之請,前往北大任唯識學特約講師。在北大期間,開始對在南京內學院所學進行反思,草創《新唯識論》。民國二十年,日本侵占東北三省,對華北虎視眈眈。民國二十一年元月二十五日,熊十力致函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指陳抗日救國大計,主張對日不宣而戰。民國二十三年冬,熊十力到南京,在湯用彤家中與蒙文通、錢穆、賀麟等聚談,一致認為中國學人喜趕浪潮,隨風轉,不肯自甘寂寞專治學問。為了弘揚中國文化,民國二十四年初,熊十力參與發表了《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從此,他一直致力於中國文化的研究。在抗日戰爭期間,熊十力克服重重困難,在艱苦的環境下,向內遷的人們講民族精神,堅信日寇不能亡我國家、民族和文化。熊十力的《新唯識論》,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寫出的。該著作是抗戰期間最有價值的學術成果之一。
▲複性書院同人歡迎熊十力葉左文兩先生攝影
▲作為現代新儒學的開創者,熊十力與馬一浮、梁漱溟並稱現代儒家「三聖」。
民國三十七年,國共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同年秋天,熊十力居住在廣州郊外。在全國解放前夕,熊十力內心彷徨。他本意想回到他執教多年的北京大學或者家鄉湖北武漢大學,專心治學,但是他擔心他專治佛學唯識論,與中國共產黨信仰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論不相容,曾動念去印度或遷居港臺。豈料,在廣州解放之後,他的老朋友董必武、郭沫若聯名電請他北上,共商國是,同時關照沿途各級政府熱情招待,妥善安排。
▲熊十力致徐複觀有關赴台與否重大抉擇之信劄,1949年作。此為熊十力1949年6月16日所作信劄,圍繞熊十力在1949年之際赴台、遷港抑或留在大陸的重要抉擇,涉及吳士選、王孟蓀、盧子英、黃艮庸、女兒熊仲光等人,系熊氏晚年重要書劄。
一九五○年三月,熊十力抵達北京,政務院秘書長齊燕銘到車站迎接。政府安排他住在什剎海後海的一所四合院。鄰居多為熊十力的舊日好友,如梁漱溟、張申府、賀麟等,同時舊時弟子,黨內外人士等新朋舊友常來探望,這使得熊十力心情極為舒暢。
▲熊十力曾居住的北京什刹海小院
▲熊十力女兒熊幼光(中)與其子徐祖哲伉儷在熊十力所居北京什刹海小院留影
在這樣難得的安定環境中,熊十力繼續著書立說,先後寫就《與友人論張江凌》、《與友人論六經》、《新唯識論》刪定本和《原儒》上卷等,同時還非常關心新中國的文化建設事業,多次致函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等中央領導人,為中國的文化事業出謀劃策。
▲1954年10月24日,熊十力離開北京前,寫給張中行的題字:每日於百忙中,須取古今大著讀之。至少數頁,毋間斷。尋玩義理,須向多方體究,更須鑽入深處,勿以浮泛知解為實悟也。甲午十月廿四日,於北京什刹海寓寫此 。漆園老人。
一九五四年,熊十力移居上海,仍然筆耕不拙。一九五六年完成了《原儒》下卷,並將上下卷同時印刷出版。這一巨著是熊十力作為新儒家學者的又一重要成果。該書重點發掘了儒學中有價值的部分,並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六經注我」的精神,重新闡釋了儒學經典和儒學史。
▲位於上海淮海中路2068號的熊十力居所,後因修地鐵被拆除。
此後,熊十力以超凡的毅力完成了《體用論》、《明心篇》、《乾坤行》等著作的撰寫。隨著左傾之風的興起及到此風愈演愈烈,熊十力的著作被當作「反動復古主義」而遭到批評,他感到孤獨和迷茫。「衰年心事如雪窖,姜齋千載是同參」,充分表達了他晚年悽涼的心境。
一九六六年夏,熊十力在《人民日報》上看到〈橫掃一切牛鬼蛇神〉一文時,他傷感至極:不但他的書無法再寫下去,更悲慘的是,連同他所繼承的國學亦將絕滅,國家民族將陷入苦難的深淵。他想盡一切辦法給中央領導人寫信,還經常寫小紙條,甚至在褲子上、襪子上都寫着對「文革」的抗議。「中國文化亡了!」,這是熊十力一生中最痛苦和最無力的吶喊,這位曠世奇哲被淹沒在踐踏文化的濁流中。
一九六八年五月二十三日,熊十力因患肺炎而心力衰竭,在上海虹口醫院病逝,享壽八十四歲。進入一九九○年代,隨著國學熱的興起,熊十力的哲學思想被中國大陸國學學者和海外新儒家學者發掘,熊十力作為早期新儒家開山人之一,他的學術地位逐漸得到認可。
熊十力有二女一子:長女幼光,在北京航空學院退休,外孫徐祖哲的名字就是十力所起,希望其能夠繼承外公的哲學,但徐祖哲從事信息科學研究,現任數據通信技術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北京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次女再光,現在上海居住,女婿為彭亮生。其子,曾就讀西南聯大,後在上海船舶研究所任職,已去世,媳為萬雲嬌,生有二女二男,兩孫女之名分別為「原」、「儒」,兩孫各育一女,起名為「明心」、「明宗」,皆喻後輩對老人的紀念。據說其曾孫女熊明心是上海復旦哲學系碩士生,現免試經推荐去德國深造。
後來,熊十力收養了義女仲光,從他的親生女兒幼光、再光排行,是齊白石的女弟子,二○○九年辭世。(權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