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愚

生於:1884,逝於:1962
童愚,字自純,原名振球,字希古,湖北黃岡人。
內容簡述

軍圖測繪 童愚

 

童愚,字自純,原名振球,字希古,湖北黃岡人。一九○五年(光緒三十一年),童愚入湖北新軍二十九標三營右隊補正兵。二十九標屬湖北新軍第八鎮管轄,規模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團。這些新軍中有許多是身懷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不是在暗中從事革命活動,就是在思想上傾向於革命。在他們的領導下,二十九標在武昌首義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新軍當兵時,童愚開始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進步軍人,並由此走向革命道路。一九○六年春,幾乎在革命團體日知會成立的同時,在童愚等人的支持與協助下,熊十力聯合軍學界有識之士在武昌正衛街成立了「黃岡軍學界講習社」,秘密宣講革命思想。他們效仿明朝末年本縣的杜茶村、易明甫、何士云等遺老的反清氣節,倡導大家投身於推翻滿清王朝的革命鬥爭,救國救民。該會故意用黃岡為名,以避免清警吏的注意,實際上所加入的成員不限於黃岡籍。會員結合的方式,初取蘭譜方式,即按照舊俗結異姓兄弟,並訂立盟章。首次以十人為譜,此十人又各自約十為兄弟,漸次推廣。

 

在熊十力、童愚等人積極的聯絡下,講習社內匯集了一批在武昌各學堂就讀的進步學生和駐省各軍的進步軍人,如後來的辛亥將軍季雨霖、漢川三傑之一的梁耀漢、在伊犁起義後任軍務部長的郝可權等人。由於講習社的廣泛聯絡,影響日盛,引起了官方的注意,不到數月,即被第八鎮統制張彪查封。

 

曹亞伯在《武昌革命真史》中極高地評價了該社的活動:「當時日知會分會密布於軍隊,尤以黃岡軍學界講習社尤為重要。先是鄂中軍人與學子不相聯絡,軍界中只有少數志士陰投於其間,以無結合之故,不得大生影響。」可見,熊十力、童愚等人創建的黃岡軍學界講習社對於聯絡軍界和學界發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童愚在入營後不久,即考進了湖北陸軍小學堂測繪班甲班學習。後改名為湖北陸軍特別小學堂。宣統年間,湖北陸軍測繪學堂在原來的特別小學堂測繪班的基礎上成立,仍取舊址辦學。童愚繼續在陸軍測繪學堂學習。不久,測繪學堂集體加入共進會,童愚成為了共進會的一員。

 

一九一一年十月九日上午,孫武在寶善里趕製炸藥時,由於失慎發生爆炸。俄租界巡捕尋聲而來,搜獲革命者名冊、印信及大量文件和用於革命的旗幟,並轉交與清廷。官府在城內大肆搜捕革命黨人。十月十日,在測繪學堂內學習的童愚和他的同學們得知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三人在制臺衙門門後就義。當天,學生、軍警被令一律不准外出,沿途查崗查哨,城門緊閉,城內一片恐怖。起義的組織者們決定當夜立即行事,約定以槍聲為信號。當天晚上九點左右,正在自習的童愚和他的同學們聽到了工程營方向傳來來了槍聲,得知起義開始。童愚等人即刻停止了自習。在學堂同學方興和李西屏的組織和領導下,童愚和學堂內的將近一百多人集合在了操場,準備前往楚望臺,領取武器,參與起義。到了楚望臺,童愚等人看見這里聚集了三百多起義士兵,人聲嘈雜,槍聲不絕,秩序相當混亂。他們到達後不久,即排隊進入軍械庫,接受分發的槍枝。童愚和他的同學每人獲得了毛瑟快槍一支並若干子彈、掛囊、皮帶等。按照要求,他們用布條纏臂,以此作起義士兵標誌。當夜,童愚及測繪學堂的同學就擔負起了由中和門至通湘門之間的防守任務。「夜半至天曙,冷氣襲人,同學都不以苦,反以為樂」。第二日正午,奉令由中和門經黃土坡轉東廠口到諮議局,負責諮議局的守衛任務。在諮議局門口,他見到了被人簇擁著來到諮議局的黎元洪,其「面容沮喪,毫無愉快表情,似一肚皮的悶氣無處宣泄者」。

 

此後,童愚在都督府內負責採購和書記工作。十月十一日,陪同都督府庶務股長刑伯謙採購布匹,以制作旗幟和袖章。同時他還參與繕寫革命佈告和其他文件。(因有關革命的旗幟和文件,均在漢口被查抄。)十月十八日以後,童愚等人得知漢口三道橋一帶發生戰事,遂呈明都督:「我們應本其所學,回測繪學堂成立測量部,分出測圖,以供現時軍用;如暫時不願回測繪學堂者,可在都督府聽遣」。除李西屏等數人外,童愚和其餘均回測量部內任職。童愚擔任了漢陽之沌口一線的測量任務。後來還測繪了武漢至黃州間的軍用地圖。十月二十八日和十一月二十七日,在漢口和漢陽兩處戰事激烈之時,童愚及其測繪班的同學曾兩次奉命趁夜渡江作戰。

 

民國元年,測量部在清帝遜位後,改為湖北陸軍測量局。童愚被推舉為地形課第一班班長,參與測繪漢口至孝感、孝感至廣水軍用地圖,並主持測繪武漢周圍要塞及漢陽全縣地圖。民國十九年晉為局本部副官,佐理測繪行政。民國十六年相繼任鐵路管理局南段編查課課員。民國十七年,張難先任湖北財政廳廳長時,童愚任第二科公產股科員。後隨張難先前往浙江,任浙江省民政廳第六科科員。

 

中共建政後,童愚任湖北省文史館員。曾撰有〈八月十九夜所見及其他〉和多種人物小傳,如〈黃岡軍學界講習會會員簡介〉、〈熊飛宇傳〉、〈一門三烈〉等,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一九六二年,因病去世。(朱俊豐)

 

參考資料:

《辛亥武昌首義人物傳》,賀覺非,北京市中華書局,1982。

〈八月十九夜所見及其他〉,童愚,《辛亥首義回憶錄第1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北省委員會,武漢市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