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言能手 郭寄生
郭寄生,湖北東湖(今宜昌)人。湖北方言學堂學生,時同學時功壁、瞿芹蓀、蒯立山等(原為自強學堂學生,後因自強末班與方言頭班合堂,自強停辦,故轉來)年齡較大且已開始革命活動,他們在武昌察院坡橫街頭合辦了一教育圖書社,秘密運售革命書報,郭寄生和同學陳文中在方言學堂擔任銷售。萍瀏醴起義失敗後,湖北大興黨獄,教育圖書社被封,郭寄生和陳文中被同學告發,陳被開除;郭則被堂長梁鼎芬訓斥了一頓,記大過兩次,並由法文班改為東文班,理由是法為共和國,日本為君主國,意在從思想上予以鉗制,同時還降低了一個學年。至於時、瞿、蒯三人,因其父均為現任官吏,而平安無事。
一九一一年三月,郭寄生經同學張育萬介紹,認識鄧玉麟,又經鄧介紹認識孫武。時鄧正擬在營房附近開設酒館,效梁山伯朱貴買酒故事,囑他和張育萬覓適當房屋。不久就找到黃土坡二十一號鋪面一間(黃土坡現改為首義路),其地在左旗營房必經之路,孫武和鄧玉麟均表示滿意。在酒館開張前,孫武出示共進會志願書,囑郭寄生和張育萬填寫,因此,郭寄生和張育萬俱為共進會會員。酒館於三月三十一日開幕,定名為同興,初由孫武交鄧玉麟大洋一百元作開辦費,不敷應用,另由張育萬、費榘、向炯諸同志合籌七、八十元補助之。所需桌、凳等物則由郭寄生和張育萬向姚家花園借用。開幕後,張育萬因為生病不能來,鄧玉麟囑郭寄生司賬兼管理筆墨事項。當時吸收革命同志,在簿上分別用銀元、銅元作為記號,什伍長為銀元,士兵為銅元;又在另一簿上分記姓名,作欠賬,不記其部隊番號。同興酒樓是當時革命同志聚會、集議的地方,既有文學社社員,又有共進會會員,後因資金問題停業,前後不滿三個月,吸收同志約三百人。
武昌起義爆發後第二天,郭寄生就和同志張育萬、彭子升、向炯、趙師梅、費榘、賈匯川、方旭明、張天軫、邢子文等三十人,分組在街頭宣講革命宗旨。因其擔任過漢口幾個報館的訪事有好多年,故從十月十二日起又協助都督府書記長邢子文發布新聞宣傳革命。曾力言革命宗旨主要在推翻清廷政權,挽救危亡,若任意殺戮,甚至婦孺不免,此則暴徒行為,不但為國際上所反對,且必定惹起種族仇恨。眾稱此言正大,應當嚴加制止。
軍法科成立,郭寄生充任軍法科第二課課長,先後兩次出入軍法機關,時黎元洪的親信程漢卿任軍法科第一課課長,對革命黨人,動則軍法從事,而對應懲處之不法之徒,只要與程有關係,則逍遙法外,終因與程不能合作,斷然離去。後又為何海鳴同志邀往漢口幫同創辦《新漢報》。漢口戰事緊張之時,郭寄生還約集同志參加戰鬥,扼守滿春茶園。
季雨霖出任安襄鄖荊招討使,郭寄生認為此舉是鞏固首義根據地的要圖,乃商同高仲和、汪秉乾、邢子文、黎子尚諸同志隨季工作,他任庶務科科長。招討任務結束後,他隨季回到武昌。民國元年秋,張振武在北京被殺,武昌南湖又發生馬隊事變,湖北大多數革命黨人懼被牽連,朝夕自危,同時察覺黎元洪勾結袁世凱摧殘革命勢力的陰謀已日益顯露。因此,為保持革命成果和自己生存,跟黎元洪已成不能並立之局面。
至宋案發生,田桐攜黃興親筆函來漢,囑季雨霖、詹大悲、蔡濟民、熊秉坤、蔣翊武等人振奮精神,從新努力。在漢南旅館進行秘密商議時,決定籌組改進團,暫推季雨霖為團長,目的在:「改進湖北軍政,繼續革命事業。」時並無倒黎之意,然黎元洪卻於民國二年五月十一日晚突然圍捕了一些革命軍官,並宣布臨時緊急戒嚴,季雨霖、田桐、詹大悲等於當夜乘外輪往上海,熊秉坤回雲夢防區,旋被調職亦往上海,此是改進團第一次失敗。
同年六月,郭寄生又隨季雨霖、詹大悲等到漢口繼續進行討袁活動,此次活動,是用國民黨的名義,但以改進團的原有結合為基礎,所以社會上和各部隊中仍視為改進團的活動。季雨霖密令劉鐵在沙洋發難,此為湖北唯一的討袁實際行動。一切布署正要成熟時,又被黎元洪預得消息,急電袁世凱迅速派兵相助,因有李純先率一師南下之事。黎既得外來的武力,膽氣益壯,是月下旬間,下令分途逮人,此是改進團第二次失敗。
改進團雖然失敗了,但它促使了其他省紛紛樹起討袁旗幟,進行二次革命。特別是它作為湖北代表性最大的討袁集團,因宋案而發生,堪稱二次革命的先鋒軍。
護法戰爭中,李書城在湖南津市成立護法軍總司令部,張知本任秘書長,郭寄生任秘書,所有文電多由他起草。民國十一年冬,施洋在漢口組織《真報》,他任總編輯,編輯有林育南、張子余、周無為、許白昊、施洋等。時李立三、張國燾、惲代英、李漢俊等人常到報館集議。《真報》的社址設在漢口花樓街篤安里。發刊詞明確指出其宗旨為「以代表全國被壓迫、被蹂躪、被損害之大多數同胞利益為職志,以擁護工人及一切無產階級利益為天職。」京漢鐵路大罷工期間,發表大量消息和評論,支持工人群眾爭人權、爭自由的主張,抨擊軍閥對工人運動的阻撓破壞,為工人堅持戰鬥吶喊助威。
民國十二年二月七日慘案發生,八日吳佩孚、蕭耀南命令漢口警察廳派出軍警包圍報館,以「鼓動罷工,擾亂社會秩序」為由查封了《真報》,擔任該報編輯的施洋律師被捕,並於十五日被殺害。郭寄生和林相拂、周無為等被通緝,他們逃到上海,於二月十五日和三月初一再發表宣言,嚴厲譴責吳佩孚、蕭耀南的滔天罪行。同時表示:「自今以往,益加奮勉,繼施洋之後,勇往赴義,驅逐勞動者之敵人,拯救勞動者於水火。」宣言由郭起草發出,曾登上海各報,並印成傳單寄漢。後來林育南編輯《二七工仇》,項英和廖某搜集有關資料,他均積極參與其事。
大革命後逐漸右傾,曾任國民黨湖北省執行委員。民國三十五年首義同志向海潛、梁維亞倡議組織辛亥首義同志會,由於郭寄生頗有文才,多次重要宣言均出自其手,因而眾推負責草擬緣起,文情並茂,極為感人。
中共建政後,他由澳門回到廣州,經過學習再回到漢口。一九五六年響應號召為《辛亥首義回憶錄》撰文,並允繼續寫〈二七回憶〉,未成,一九五八年春在漢口去世,終年七十二歲。(胡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