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維亞

生於:1880,逝於:1962
梁維亞,字民希,號子英,湖北麻城人(今麻城市白果鎮梁家灣人),先後加入同盟會和共進會,參與和組織群治學社和武德自治社,辛亥首義同志會的創建人之一。
內容簡述

創會元老 梁維亞

 

梁維亞,字民希,號子英,湖北麻城人(今麻城市白果鎮梁家灣人),辛亥革命老人,先後加入同盟會和共進會,參與和組織群治學社和武德自治社,辛亥首義同志會的創建人之一。

 

梁維亞出生在麻城一個小康之家。他幼時聰穎,善讀書。其族兄梁顯廷是一進步青年,某日,梁維亞在族兄處偶得《中國魂》和《警世鐘》二書。讀完,甚是感憤。後來,他見清政不綱,外侮日亟,遂決定投身軍營,以謀出路。

 

一九○六年經人介紹,梁維亞入武漢的陸軍第八鎮第三十一標一營前隊胡申如排為士兵。陸軍第八鎮為晚清新軍之一,其中很多士兵都是接受過新式教育的知識分子。同這些人的交往,對他的思想影響很大,梁維亞在這裡開始與革命活動接觸,並親自參與其中。

 

時任湖北同盟會會長的余誠,恰好是梁維亞的老鄉。在他的介紹下,梁維亞加入了同盟會。一九○八年,梁維亞與黃申薌、楊王鵬、江炳靈、陳孝芬等組織群治學社,以此來「講求自治,促睡獅之猛醒」。群治學社主要由湖北籍和湖南籍的在省軍人組成。後來,湖北籍的社員大都加入了共進會,梁維亞也加入其中。他還同湯舜卿、李岳嵩等人發起了武德自治社。該社「名為講求學問道德,實則以推倒滿清專制為宗旨」。武德自治社共暗中聯合社員二百一十六人。後因活動洩露,被迫中止。

 

一九一○年,因米價飛漲,長沙城內爆發了一場搶米風潮。在漢的湘省同志,計劃在清政府派兵入湘鎮壓群眾暴亂之機,發動起義。梁維亞即約集陸軍第三中學堂官成之、柳耀初等諸同志,於黃土坡憩園樓召開會議,商定聯絡會黨,響應起義。不料,因革命同志在運送彈藥進城時被清吏發現,起義事洩。清官吏大肆搜捕,起義者分途逃亡。梁維亞逃到湖北荊沙地區。在荊沙,他結識了巡防營的陳滔、萬樹勛、錢洪勝等人。為了掩護革命,梁維亞與他們在荊州城內開了一間名為愛國軍的商店。

 

辛亥年春,梁維亞、陳滔等人密謀行刺荊州將軍。梁維亞潛伏於將軍署附近時,不料被發現。將軍命巡防營管帶密捕維亞。幸得陳滔及時通知,梁維亞連夜逃往石首。一九一一年三月,湯行健函約梁維亞返省。他自此在武漢擔負聯絡責任。時人稱他為「梭子魚」。這是因為他不問派別,不管是何機構,不論識與不識,都參與其中。「梭子魚」一詞正形容其穿來穿去。對此,梁維亞欣然受之。

 

他奉行武力革命的激進主義。在會晤楊玉如、熊秉坤、黃元吉等革命同志時,他主張:「請組織暗殺隊,刺端澂、張彪等,聯絡各軍,乘時並舉,再以重兵駐武勝關、田家鎮,更分途運動各省同志謀響應,不數月而天下定。」不久,四川保路運動愈演愈烈,端方奉命率湖北新軍三十一標入四川鎮壓。革命者伺機起事。梁維亞遂函與同志合謀,並語三十一標同志:「諸君赴川,須俟川鄂起義,始能殺端方,否則全標無所歸,進退維谷矣。」此後,梁維亞一直主張盡快起事。但因內部意見不一以及各種客觀原因,起義一再推延。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的槍聲打響。起義士兵砲轟都督府,端澂逃遁。十一日,起義士兵奉黎元洪為都督。十二日,漢口軍政分府成立。十三日,都督命維亞為漢口十八商團團長,命其統轄前二十九標及三十標官兵百餘人,保護漢口中外商民。是時,組織漢口軍政府的詹大悲,委梁維亞以參軍兼軍法官,並督辦漢口船政,後又改任衛隊營管帶;不久,漢口事緊,梁維亞奔赴前線作戰,因左腿受傷,轉至漢陽府協助李亞東辦理防守事務。因戰事失利,李亞東等先後撤退,梁維亞回武昌報告經過,黎元洪改命其前往長江下游策反。

 

同年十一月,梁維亞抵達上海。此時正值枝江張蓬生、沔陽劉福標等組織隊伍進攻上海兵工廠。梁維亞自告奮勇,擔當指揮。滬軍都督陳其美見其有勇有謀,便派梁維亞與方偉二人同赴蘇州運動新軍反正。蘇州同志以梁維亞為武昌首義人士,推舉他去游說江蘇巡撫程德全。十一月五日,梁維亞與方偉趁着屬官謁大吏之機,各懷手槍一柄,混入程德全府署。梁維亞一見程德全,便手握槍柄,大聲嚷道:「武漢首義各省響應,如識時務,請即表明態度。」程德全迫於情勢,最終宣布蘇省獨立。

 

未幾,梁維亞由蘇州返回上海,時值在上海的詹大悲、何海鳴等奉陳其美令招募援鄂決死團,張森、藍天蔚、艾青等人先後參加,梁維亞被任命為該團營長;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決死團的其中一部由梁維亞帶回湖北,後改編為黎元洪的近衛憲兵。

 

民國元年初,梁維亞回到湖北。初在軍務部任參議。不久,蔡漢卿任第四鎮統制官,調梁維亞為參謀。時袁世凱利用政客孫發緒等來漢挑撥離間,制造事端。梁維亞等人多有不滿。在一次會議中,蔡大輔激於憤義,槍擊孫發緒,但未擊中。梁維亞隨即抓住孫發緒,試圖用手勒死他。經眾人勸阻,孫得免於死。經此一鬧,黎元洪不得已將孫發緒等暫時關入牢中。

 

在驅逐孫武事件中,梁維亞一直站在驅逐者的行列,其動機是不滿孫武支持黎元洪的態度,在准備捕殺孫武那天,組織者向海潛還在遲疑,在梁維亞的催促下,向海潛下達了行動命令;不料,孫武已獲悉逃脫。事後,黎元洪以整頓機構為名,將暴動者大加迫害,梁維亞因事變時並未照面,得以無事。

 

此後,從反袁鬥爭到北伐戰爭,梁維亞一直參與其中,為革命事業奔波周旋。民國二十二年,他擔任國民政府枝江縣縣長。抗日戰爭時期,寓居重慶。抗日戰爭勝利以後,梁維亞等參與武昌首義的元老們回到武漢,創議成立辛亥首義同志會,以表揚首義事跡,樹立永久紀念為宗旨。《辛亥首義同志會章程》記載了辛亥首義同志會成立的緣起:「日寇投降,同志先後來鄂,向海潛、梁維亞兩人首先發起組設辛亥首義同志會,第一次在梁宅集會,公推楊玉如主席,粗議大概,以人數無多,第二次又在梁宅聚議,定名為辛亥首義同志會。」梁維亞被選為常務理事。

 

中共建政以後,梁維亞響應號召,撰寫回憶錄。在他的幫助下,許多辛亥時期的革命志士的傳記得以順利完成。梁維亞與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檢察院副檢察長、全國政協常委的李六如私交甚篤。後來,經李六如的介紹,梁維亞進入湖北文史館工作。一九六二年六月八日,梁維亞病逝於武昌,享年八十二歲。

 

梁維亞有一子三女。其子梁載鼎,畢業於黃埔軍校,曾任武漢市三十四中教師,一九八二年去世。其長孫女梁榮,曾任湖北教育出版社副編審,長孫婿趙守富,現任湖北科學技朮出版社社長,一九九一年度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一九九二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一九九六年被評為首屆湖北出版名人。其女在湘、在福均已高齡,分別在武漢、深圳定居。(朱俊丰)

 

參考資料:

〈梁維亞事略〉,塗維揚,《武昌起義檔案資料選編中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北省暨武漢市委員會,武漢市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辛亥革命自傳之一章〉,梁維亞,《辛亥首義回憶錄第一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北省委員會,武漢市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

《辛亥武昌首義人物傳》,賀覺非,北京市中華書局,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