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思演

生於:1887;逝於:1951
宛思演,字希曾,黃梅宛大屋人。
內容簡述

辦報救國 宛思演

 

宛思演,字希曾,黃梅宛大屋人。幼從父命,攻時文,習帖括,十五歲考取秀才,曾醉心於王船山、黃梨洲諸儒之學。他目睹清政府腐敗,生民塗炭,帝國主義入侵,國不成國,常懷革新之志,在本縣組織「證人學會」,提倡改革。一九○五年入黃州府中學,與詹大悲、梅寶璣、方子樵等相識,立志革命,不久加入同盟會。詹大悲因倡言革命,為學校所開除,宛思演亦輟學,並把詹大悲延攬到家中,供其食宿,相與談天下事,常常通宵達旦。

 

他們喜歡閱讀《革命軍》、《猛回頭》等革命書籍,對當時日知會秘密刻印的《破夢窗》、《談兵訓》等也愛不釋手,二人相互促進,共同踏上了革命征程。二人均認為要推翻滿清,必先喚起民眾覺悟,報紙宣傳至為重要。詹欲辦報紙,而苦無資金。

 

宛思演慨然表示:「願為革命傾家蕩產」,即找中人議賣祖遺田產,妻鄧氏阻勸:「世人皆置田產,為子孫計,我們既不缺食,又不缺衣,賣之為何?」思演大義相勸:「傾一家以救我民族,有何不可?」妻乃贊同。據宛斗生後來記憶宛思演還言,「南宋末年,蒙古兵大舉南侵,國家日趨衰亡,民族英雄文天祥,以一個虛弱文官,變賣家產,挺身而出,奮勇抗敵,至死不屈。今天國家危在旦夕,需要千萬個文天祥。他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從事革命就要做到不要錢、不要家、不要命,才能實現崇高的理想」。詹大悲耐心地說,「從今天事態看來,天災降臨可以死,盜賊害人可以死,列強瓜分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我們生在今日之中國,無時無地不可以死!到那時眼睜睜的等死,不如盡大氣力做最後掙扎,以圖求的生存」。宛思演妻乃同意。

 

一九○九年,思演變賣家產得二千元,十月八日與詹大悲在漢口接辦《商務報》—原來為一家商業報紙,自任經理,聘已加入群治社的詹大悲為主筆,劉堯澂、何海鳴為編輯,更名為《商務日報》。《商務日報》日出兩張,言論激烈,與革命團體群治學社的目的相合,遂成為群治學社的機關報,被譽為「漢口報紙之先鋒」。群治學社也以此作為秘密聯絡點。

 

一九一○年三月,群治學社革命活動為清政府所偵知,牽連《商務日報》,同年四月《商務日報》被迫停刊,群治學社亦被取締。一九一一年一月三日,宛思演又協助詹大悲辦理《大江報》—前身為一九一○年十二月十四日創辦的《大江白話報》,詹大悲投資並親任總經理、總編輯,宛思演、黃侃、何海鳴等均參與編輯工作。同年,宛思演加入了文學社。

 

由於《大江報》以新軍士兵和下級軍官為主要對象,敢發驚人之語。在宛思演、詹大悲主持下在新軍各個標營設立分銷處,發展個人訂戶;在新軍士兵和下級軍官中發展特約記者、編輯、通訊員;用大量篇幅反應新軍士兵生活疾苦,維護他們的利益;士兵們也就把《大江報》視為自己的喉舌,有事就去找報社找編輯反應和商量。報社經費發生困難時,士兵們節衣縮食捐款相助。

 

在宛思演等主辦的《大江報》宣傳影響下,許多士兵參加了當地的革命團體。到武昌起義爆發前,新軍中革命黨人已經達到三千—四千人之多。宛思演辦的《大江報》有其重要宣傳作用。

 

一九一一年七月十七日,該報發表了何海鳴寫的振聾發聵的時評〈亡中國者和平也〉,怒斥清政府的假立憲和立憲派的「伏厥上書」,並指出「如不亟起革命,必然招致亡國」。這篇文章引起清政府的注意。七月二十六日,《大江報》又發表黃侃撰寫的更為言辭激烈的評論〈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藥也〉,文章指出「中國已病入膏肓,非有極大之震動,激烈之改革,不能救中國;只有『大亂』即革命,才是拯救革命的唯一途徑」。

 

這篇文章的發表,引起瑞澂極為震恐,立即以「淆亂整體,擾亂治安」的罪名,派軍警於八月一日查封《大江報》報館,逮捕詹大悲,何海鳴投案自首。八月二日,《大江報》在宛思演等領導下向全國發出專電:「敝報昨夕封禁,拘總理,乞伸公論」。一時輿論嘩然,紛紛指責鄂督瑞澂摧殘言論的暴行,漢口各個革命團體和報界公會集合抗議,許多新軍士兵來到報館表示聲援。瑞澂懾於民憤,不得不從輕對詹、何二人判處徒刑各一年半。至武昌起義,漢口光復後,詹被迎出獄。

 

武昌起義之後,革命黨人多自詡功烈,爭謀高位,然而宛思演卻悄然離去。時人比之為「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得」。民國二年三月,宋教仁被刺殺,宛思演十分悲痛,旋與張芸天合辦《震旦民報》,抨擊袁世凱、黎元洪,為革命伸張正氣。但是不久被查封,張憂憤而死,宛思演亦返黃梅,從事文化教育事業,發誓不入城市。

 

民國八年「五四運動」爆發,宛思演頗受震動,曾參加游行示威。以後,黃梅旅省、旅寧、旅滬學生回鄉,向群眾宣傳革命思想,揭露帝國主義和軍閥的罪惡,宛思演無不贊助。共產黨人宛希儼、吳鐵漢等亦多與之接觸,宛思演大力支持,並將自己自縣城創辦的「閱報社」社址讓出,讓學生們開設「書報流通處」,出售各種進步書刊,推動革命宣傳。民國十五年,北伐軍抵定江漢,革命形勢高漲,黃梅縣群眾開大會,聲討土豪劣紳,宛思演極為贊成。

 

抗日戰爭爆發,思演輾轉來到恩施,一貧如洗。舊日黨人聞之,亦有向之贈款者,但如來意不明,則拒而不受。常向人道:「寧潔身而死,勿苟行而活」。熊十力贊之:「居窮守約,思演不負社會,社會實負思演」,並在報上發表〈論尊重宛思演先生〉、〈再論尊重宛思演先生〉等文推崇其高勳美志。

 

抗戰勝利後,參與辛亥武昌首義之同志成立辛亥首義同志會,宛思演人雖不在武漢,仍被推為名譽理事。一九五○年夏天,湖北省人民政府聘之為省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宛欣然赴漢報到。回鄉時表示:「誓以餘年,貢其所知」,不期夜去世,享年七十歲。(何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