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辛亥光復的史實

發佈時間:1911-11-03
 

自治學社,是以地方政黨的外貌,取得合法地位,公開存在,同時又接受同盟會的政綱;認為貴州支部,執行同盟會的命令。黨的指導者張石麒,具有天然豐富的組織力,和異常銳敏的觀察力,故能以三、四年的短期於間,成立分社五十餘所,吸收黨員近萬人。

 

當黃花崗消息傳來後,一部份陸軍學生,秘密會議於東山,歃血尋盟,將有所行動,已而不果。其後川路風潮擴大,保路同志會的活躍,瀰漫全川,連「尸居餘氣」的貴州巡撫沈瑜慶,也意識到四川動亂,有影響貴州之可能,派遣常備兵管帶魯昌禧,率兵出川協剿。革命軍佔領武昌後,清廷軍機處,密諭各督撫,每晚八時須用加緊電報報平安於北京,搖動危疑,大有亡魂失魄景象,我們無形中增加了不少力量。

 

革命主要策略,在組織新的武裝力量,並奪取舊的武裝力量,我們是怎樣完成這任務呢?石麒所提方案,派遣黨員有軍事素養者,分赴外縣,號召土匪、秘密會黨、團丁,能糾合三十人的,及授排長,糾合百人的,及授連長,糾合五百人的,及授營長,斬木竹竿,約期繼起,待屯兵四出,省防空虛,然後佔據軍械局舉事。我以為貴州主力,在常備軍。,而軍中分子,不少同情革命,且陸軍學生,尤易與我協作,一旦事從中起,外縣不難傳檄而定,決議兩側並進;且動員一切人力物力,從多方面著手。就石麒住宅設置總機關,發號施令,推陳康為常駐書記,溝通各方,任務之分配如左:

 

甲、軍界:

1. 常備軍:張澤錦與正目楊樹青周旋者為一路;譚璟與司務長艾樹池接洽為一路;彭景祥與隊官陳啟順、趙德全交通者為一路;平越縣教練官楊藎誠、督隊官文崇高以方略者為一路;張石麒、黃澤霖與標統袁義保直接談話者為一路。

2. 陸軍小學校:教官廖謙、鄺龍俊、周鳳文、郭潤生、王炳奎等,學長江德潤、陳康等,日夕策動。

3. 徵兵營:由胡剛、姜瑞熊,以本營官長聯絡之。

4. 巡撫衛隊:由譚璟、周顯謨,以同鄉關係遊說之。

5. 路巡防隊統領宋紹武,由關森、楊昌銘開悟之;幫統胡錦棠、管帶和繼聖由涂室煌,蕭家煌遊說之。

乙、非正式軍隊:委任黃澤霖、陳守廉、李立鑑、譚德驥、倪克榮、吳冠、孔鵬、劉魯東、楊昌銘等,貴陽附近,密為部署。

丙、學界:屬於教職員者,彭述文、陳永錫,擔任鼓吹;屬於學生者,公立法校諸青年設法結合。

丁、警界:省區長警二百數十人,巡警教練所新組巡察隊各百餘人,周素園負責指揮。

 

這樣一個龐大的運動,統治階層,自然也在哪裡講求對策,他們藉事收回陸軍學生的子彈,又調常備軍出防長寨、仁懷,分散其力量,留省的僅一營兩隊,沈瑜慶且間日閱操,令子彈消耗,又電調西路巡防隊二營管帶劉顯世,增募五百人,兼程來省,鞏衛省垣,這都是九月上旬的事。(農曆、下同)我們遭遇的困難,是執持空槍,不能威脅敵人;及令子彈有法買進,又苦無款支付代價。而尤其困難的,是處處受到反動派憲政預備會的妨害,他們是貴族、富紳的大集團,滿足以維持現狀,根本和我們對立,我們活動的方向和範圍,能避免官吏的偵邏,卻不能避免和本地人接觸,他們一得端倪,便向官廳告密,並且張大其詞,欲擠我們於死地,逐時逐刻,頭顱均可脫離頭頂而去。官廳,將殺某人捕某人的傳說,是屬耳不絕,但我們終以集體的努力,覓獲解決問題的途徑,子彈是由史瀛,張澤錦,向已革哨官徐耀卿家,買進八箱,黃澤霖向南火藥局守兵處買進六箱,輸送方法,由趙德全,葉占標(常備軍代表)、廖謙,江德潤,(陸軍學校代表)張澤錦,彭景祥,陳樹燊,楊穗芳,趙懸,薛軒,楊樹青,藍鑫,陳啟順等,於深夜中結繩為梯,於女牆樑口上,升降往復,凡四夜竣事,金錢是由諮議局議長譚西庚簽字負責,盡出存款供用,兩黨拼死搏戰,則由蔡嶽促成暫時妥協,我們為的是削弱敵對的力量。憲政黨呢?則已知大勢之不可抗撓,為表示一致行動起見,十二日(國曆11月2日),張石麒、任可澄、樂嘉藻、蔡嶽、凌雲、楊昌銘、周素園、陳永錫、朱焯,冒死入巡撫署,要求和平獨立。沈瑜慶乾脆拒絕了。十三日(國曆11月3日),憲政黨之又一領袖郭重光,謁沈瑜慶建議,設自保會,公用人行政之權於眾,公私半獨立的形式,仍是一貫的緩和政略,迫不及待。十三日夜半,陸軍學生發動,常備軍繼之,逐去袁義保,推楊藎誠為假都督,電知沈瑜慶,沈猶欲閉門拒守,傳宣衛隊,衛隊管帶彭爾坤,肩繫白徽而入,自言為了國事,辜負老帥提拔,沈知事不可為,手書承認貴州獨立,鈐蓋關防,遣巡警道賀國昌、勸業道王玉麟,齎送諮議局。移轉政權,數月來艱苦喋血的鬥爭,至是告一段落。(周素園)

 

  (摘錄《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第二篇第四冊-各省光復(中)》轉引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篡委員會庫藏朱仲年鈔本,民國三十一年八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