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省光復始末記

發佈時間:1911-10-30
 
本文見嵩明李文漢所撰松坡先生年譜,係採自民國元年趙式銘等所編之雲南光復史,經蔡鍔審定,多有增刪,原稿藏昆明昆華圖書館。

滇省舉義之近因,清廷濫借外債,供私人揮霍之用,並攘奪各省民修之鐵路,於是全國物議沸騰,群起反抗,尤以四川、兩湖、廣東為最甚。適湖北義軍舊曆八月首先發難,湖南繼之,本省軍界由統領蔡鍔與將校中同志密議多次,遂決心起義,為他省之聲援,將恢復雲南全省作戰計畫及分途出師川、黔計畫決定,因種種準備未成,不免稍有遷延。繼乃於舊曆九月初九(國曆10月30日)夜按照預定計畫,實行攻擊省城。

 

滇省舉義時之概況,陰曆九月初九(國曆10月30日)下午,蔡統領發令:命李參議官根源率帶步隊七十三標由北教場向省城北門及東門一帶進攻,羅統帶佩金率帶步隊七十四標由巫家壩向南門及東門一帶進攻,命砲隊韓統帶國饒率帶砲隊一營分為三部連絡部隊,俟進城後放列於西南東三門之城樓附近,命張教官子貞等率陸軍講武堂全部由城內動作,為開城之準備,命機關槍營分屬於步砲各隊,均於夜半開始運動,同時攻城,於拂曉前將全城四週城垣及城內之圓通山佔領確實,俟天明時同時進攻,以步隊七十三標攻擊軍械局及五華山,以砲隊據置城垣,協同步隊施行射擊,置預備隊一營於江南會館,為各隊之策應。

 

初九午後九時,步隊七十三標正值準備之時,事機洩漏,該標統帶丁錦率標署衛兵出而彈壓,全標頑固將校亦群起干涉,兩方遂起激烈之衝突,官兵中死傷廿餘名。李參議官根源遂率第二、三營李鴻祥、劉祖武等向城垣急進,九時卅分攻入北門,派隊佔領銀元局、兵工廠等處,以其主力逼攻軍械局及五華山。其時鍾統制麟同已早有準備,率巡防兩營、輜重營、憲兵營、機關槍隊及鎮署衛兵佔領五華山,為頑強之抵抗;軍械局內守衛兵(六十人)亦據險盛行射擊,機關槍之發射尤烈,我軍之死傷者將校以下卅人,黑暗中向敵突擊,肉博數次,均未奏效,僅佔領五華山北端之部。李參議以敵兵據險以守,兵力甚優勢,且彈藥無多,行將告竭,乃舉火為號,冀巫家壩軍隊來援(時已十一時半),仍竭力攻擊軍械局,究不能得手。初九午後十時,蔡統領在巫家壩集步、砲兩標重要將校,詳細規定攻擊計畫後,十時卅分,集合步、砲兩標全體將校,述明今夕舉義宗旨,詞嚴義正,每出一語,各將校齊呼萬歲,歡聲雷動,誓出死力,宣布既畢,將校中有欲將軍官中之滿人容山、惠森二人處以死刑者,經蔡統領、羅統帶力為禁阻,命暫行拘留,俟事後釋放(翌日即縱之使去)。

 

正值判決之際,有人從黑暗中向容、惠二人連放槍二發,幸未中。蔡統領復集合兩標當場發給子彈,檢查武器畢,將舉義宗旨簡單宣布,士卒莫不歡欣鼓舞,樂於用命,午後十二時陸續出發。時城內起火,槍聲隆隆,上道後即命用跑步分道急進,因道路不良,且黑暗異常,行進頗形遲滯,砲隊尤甚。

 

初十日(國曆10月31日)午前一時半,機械槍隊(僅兩隊,餘為鍾統制調去)至天台會合於本軍,分隸之於步、砲兩標,一時四十分,抵南校場。時駐紮南城外之巡防隊二百人來降,蔡統領優予嘉獎,命其在正南城一帶分紮,彈壓匪徒,保護居民。二時抵大東門城外,遇馬標隊伍。蔡統領與該標統帶田書年晤見後,令其梭巡城外四週,預防匪類,檢察宵小。實則馬標之來城,係鍾統制當夜所調,用以防制革命軍者。蔡統領則以馬標之來意,實豫知其事而表同情者。田統帶亦以巫家壩軍隊之入城,係奉鍾之調來相救援者。彼此均皆誤會,以致兩未衝突,實為幸事。否則必以兵火相見也。

 

初十日午前三時,步隊七十四標第一營已佔領西城垣,第二營已佔領南城垣,第三營已佔領江南會館(預備隊),砲隊則於東南西三城門附近佔領陣地,準備攻擊。

 

午前三時半,步隊七十四標第一營唐管帶繼堯率所部向制臺衙門突擊二次,被該署衛隊猛烈之火力擊退;第三營管帶雷飇撥一隊為步隊七十三標之增援,攻擊軍械局,猛撲數次,均未得手。

 

午前六時天微明,據城各砲隊向五華山敵人陣地及督署開始射擊。七時步隊七十三標及七十四標第三營之一部,向五華山及軍械局進攻,七十四標第一、二營向督署進攻,敵人頑強抵抗,互有死傷。時據圓通山軍火局之巡防隊(約一哨)向預備隊所在地,施行射擊,而七十三標反對派之官弁亦收拾殘兵,在東城向外城垣一帶射擊,爰於預備隊中分撥一隊禦之。敵人據軍火局一帶山地,頗得形勢,相持亘二時之久,始行擊散。

 

午前九時,各軍同時並攻入軍械局,五華山之全部,幾為我所得,敵軍之繳械降服者,絡繹不絕。鍾統制尚抵死不退,因以負傷,經醫兵抬出南門,為兵士所見,處以死刑。王振畿於被擒後自願投誠,嗣復為眾所殺。

 

軍械局既為我軍所得,各隊彈藥得以補充,士氣百倍,遂佔領五華山全部,督署亦同時陷落;軍司令部乃出示安民,一面飭各隊整頓隊伍,分頭駐紮,並定警戒區域及警戒法。是夜軍隊於五華山及城垣四週,徹夜露營。綜計是役彼我死傷者,將校以下百五十餘人,我軍死亡五十餘人,傷者四十餘人。

 

滇省此次反正,純由陸軍主動,故勢力雄厚,不旬日而全滇底定。其主要人員多有政治知識與經驗,故一切善後布置,俱能井井有條,秩序上之整嚴,實為南北各省之冠。(蔡鍔)

 

(摘錄自《革命文獻》第五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