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清宣統三年)秋八月,武昌起義之前,陝新軍中,先有風傳八月十五日(國曆10月6日)舉事之說,及十九日(國曆10月10日)武昌事發之後,郵電機關均為官場統制,外來消息不通,但聞西安滿將軍文瑞,連日調撥旗兵,分守四城及滿城各門,並定日在舊皇城演操。而黨人各方,固已早得確信,秘密集議,決於九月初一日(國曆10月22日)晚,由新軍首先發難,各地應之。新軍諸同志,平日稱服張翔初(張鳳翽)之膽略,推為首領,而翔初適於此時率全營赴臨潼打野操,卅日(國曆11月20日)始歸,諸同志即告以密謀時期,翔初慨然從之,並謂既已決定,則事宜從速,不可再延時刻;遂於夜半,集合各同志在操場會議進行方法。翌晨九時,復在距營數里之林家墳開會,公推翔初為臨時統領,錢定三為參贊,議決回營,立即出發。時先使張聚庭帶數十人改換便裝,暗藏槍枝,散布城內要地;使黨自新、張伯英、朱敘五、余永寬、郭錦鏞等各帶馬步兵十餘人,託領子藥為名,由南門入,分兩路直趨軍裝局;錢定三與張仲仁由西門入,直至陸軍中學堂,收其槍械;翔初與劉伯明整隊入城,由西大街穿過,為奪軍裝局各部隊之應援。各部隊於入城後,秋毫無犯,商市不驚。甫到軍裝局,門守兵即逃散,隨將軍裝局佔領,旋自咸寧縣獄中放出之獄囚,及隨觀之市民,以所取得之槍枝,任意演放,聲徹市街,人民咸知革命之事起矣。
新軍入城之初,除奪取軍裝局外,僅佔領東西南三門,滿城及北門,尚為滿清之旗兵抗守。是日午後,城東南隅,忽發現旗騎兵數百,來奪軍裝局,翔初與張伯英率眾登陴擊卻之。使錢定三帶兵駐鼓樓,嚴防滿兵西出。連夜佈置防務,分派隊伍,於五鼓進攻滿城,至已正不能入,翔初督眾由南面進,張雲山率部自西面向北門進攻,敵樓內所藏火藥被焚起火,滿兵燒死者甚眾,餘皆越城逃竄,滿城始克,西安城防至是悉歸黨軍掌握,西北革命事業,遂取第一步之勝利。
▲民軍攻打陝西乾州城門
革命軍既起,一時無所取名,而東南各省消息又不靈通。惟聞道路相傳,湖北義軍,用湘、豫、鄂大統領名義,乃仿其義,稱秦、隴復漢軍,刊製木質關防,出示告諭民眾,倉促之際,窘於設詞,郭希仁援筆立書十六字,曰:「各省起義。驅逐滿人,上應天命,下順人心」。眾皆服其敏捷而簡當。
省垣既發難,風聲所播,外縣各地豪傑紛起響應:耀州胡笠僧,白水曹俊夫,蒲城岳西峯、郭堅、耿直,臨潼曹印侯,同官姚振乾、白喜,華陰馬耀羣,藍田楊茹林,皆聚集當地豪俠同時並起。駐潼關巡防隊統領胡明貴,亦驅逐滿清官吏,據城反正。而哥老會黨徒之在外縣者,一經號召,蠭起尤多;如黃清雲之在長安,余成龍、王悅欽之在藍田,劉松山、牛春山之在商州,黃金山之在臨潼,陳坤山之在三原,王悅德之在涇陽,向紫山之在富平,王金山之在興平,崔丁海之在同州,一時泉湧風發,如銅山西崩,洛鐘東應,關中四十餘縣,數日之間莫不義旗高揭矣!
當初一日(國曆11月21日)黨軍之入城也,省諮議局適於是日開會,滿清護理巡撫部院兼布政司錢能訓、西安將軍文瑞、暨各司道均蒞場,及槍聲作,會散,各官吏皆倉皇竄匿。滿城破後,文瑞失蹤,錢能訓於初六日(國曆11月26日)經人搜獲,初七日(國曆11月27日)又搜獲按察司錫桐、巡警道張藻、提學使余堃諸人,先後解送總部拘留,省垣人心至是始定。
(摘錄《西北革命史徵》,陝西革命先烈褒卹委員會編,民國卅五年五月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