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光復紀略

發佈時間:1911-11-08
 

辛亥八月,革命軍佔領武漢,全國震動,長江上下游,形勢岌岌,清皖撫朱家寶,一面電請江督張人駿,迅派張需所部江防營五營,開拔來皖,藉資鎮壓。一面將常備軍各標營槍械彈藥,一律繳回存庫,並分散其力量。調六十二標三營管帶桂丹墀,立率所部,開赴英山駐房。城守之責,完全委之巡防營統領劉利貞,以丁未、戊申兩役,殺戮黨人,劉利貞最為出力也。是時黨人在皖者,如吳暘谷、韓衍、管鵬等,鑒於丁未、戊申兩役之失敗,幹部組織渙散,乃不得不變易方法,從運動巡防營及撫署衞隊與新軍聯合,為入手辦法。已屆成熟,定期九月九日(國曆10月30日)夜,內外聯合起義,並推定講武堂教官胡萬泰為臨時指揮,孫方瑜副之。孫方瑜時病危在床,胡萬泰臨事畏葸,而朱家寶所電調江防五營,已星夜馳至安慶,分駐東西城外,監視巡防營,將下令解散新軍。於是駐紮集賢關之六十二標一營排長李乾瑜、正目葛瑞芝憤激發難,圍攻標部不成,葛烈士瑞芝死之,新軍遂遭解散。此辛亥九月十日(國曆10月31日)也。

 

是時省內形勢,皖北黨人張孟介、張綸、王慶雲、袁家聲、孫旨美、段澐、權道涵、畢靖波、岳冠卿、李子久、楊穗九、李誘然、王占一等,已召集民軍,逐走壽春鎮總兵,先後光復壽州、六安、鳳台、定遠、鳳陽各縣,並組織淮上軍司令部於壽州。推王慶雲為總司令,張孟介、張綸副之。孫萬乘等召集民軍,光復廬州,組織軍政分府於廬州。程稚周、盧慈佛等,號召民軍,會合淮上軍,光復穎州。田仲揚、田叔揚兄弟,起義於臨准。方□舟等起義於定遠。皖南吳振黃等聯合駐軍,光復蕪湖,組織軍政府於蕪湖。而各地民軍,高揭排滿革命旗幟者,風起雲湧,莫之能遏。所謂安徽巡撫之政令,此時已不能出安慶城門一步。

 

省外形勢,上游則馬毓寶已據九江稱都督,下游淞、滬各地,先後亦告光復,浙省將領朱瑞逐走浙撫,宣告獨立,蘇撫程德全,順應人心,宣佈蘇省獨立於蘇州。

 

於是在皖黨人,與在籍皖紳童挹芳、洪思亮、黃書霖等,暨諮議局議長竇以玨等聯合迫朱家寶援蘇撫程德全例,宣告獨立。朱家寶默然,因罷搜捕黨人之令。此九月十六日(國曆11月6日)也。

 

於是是皖士紳童挹芳等,退而聯合商民,集議於諮議局,議定十八日(國曆11月8日)由地方自行宣告獨立,改懸革命軍五色旗幟。同時議決:(一)速將己解散之新軍招回編制。(二)飭江防營撤回,以保治安。(三)撤銷督練公所。(四)警務交諮議局,由地方辦理。(五)財政移交諮議局,由地方自辦。各衙門支款,自即日起停止,俟統籌統支辦法定後,再行支給。(六)朱家寶去留,聽其自決。此十七日(國曆11月7日)也。

 

朱家寶者,袁世凱之爪牙也。是時清廷鑒於南北形勢嚴重,擬起用袁世凱,以資鎮壓。袁世凱已由彭德密電朱家寶,宜順應時勢,靜候變化,不可膠執書生成見,貽誤大局。蓋是時袁世凱已懷有外挾革命勢力,以要脅清廷,內挾北洋六鎮兵力,以控制南方革命黨人之秘計。故朱家寶於接得袁世凱密電後,態度幡然改變,向皖紳表示可以接受皖人意見。皖人士亦稔知朱家寶隱情,以江防營素無紀律,懼一經反正,恐其靡爛地方,不如利用朱家寶以利糜之。遂於辛亥九月十八日(國曆11月8日),宣告安徽獨立,仍推朱家安為皖軍都督,王天培副之。王天培者,合肥人,留日士官學生,測繪學堂提調也。以朱家寶非忠於革命者,思取而代之。事為朱家寶偵知,一面讓都督印於天陪,一面又嗾使人,逐天培而去之,於是軍權仍總屬於朱家寶,黨人吳暘谷等睹此,知朱家寶之隱懷二心,乃思利用客軍,以制江防營,於是乃有吳暘谷入潯請兵援皖之事。

 

黃煥章之率軍來皖也,由於潯軍都督馬毓寶徇吳暘谷之請。黃所部約二千人,係臨時招集者,多洪江會匪,紀律之劣,尤在江防營下。識者憂之,力主客軍不必駐城內,可指定東門外五里廟標營,為其駐紮地,給養由皖庫供給。議已定矣,而黃煥章不聽命,全數移駐城內師範學堂,向諮議局索餉萬元。議長竇以玨以頃刻間難得此數,允先發二千五百元,黃煥章不許,竟使士兵鳴槍示威。於是有二十四、五兩日,圍攻都督府,劫奪軍械所,焚毀藩署,洗劫藩庫,并及於四牌樓商店,城內殷實富戶,悉被搜劫,無一倖免,全城幾至糜爛,公私損失三百萬。所幸者江防營聞潯軍來皖,先期自行撤回浦口,否則兩軍喋血,更不堪設想矣。

 

方黃煥章之圍攻都督府也,朱家寶急於踰後垣而出,縋城,夤夜逃逸。是時主政者無人,責煥章乃自稱總司令,隱然以皖軍都督自居。皖人大憤。是時吳暘谷自蕪湖回省,聞之,不直潯軍所為,面責黃煥章。煥章怒,因槍殺吳暘谷,時九月二十八日(國曆11月18日)。

 

皖人聞吳暘谷被害,益憤,電揭黃煥章殘暴情形於潯都督馬毓寶。毓寶乃派參謀長李烈鈞,來皖查辦,并相機處理。是時安徽僅存之陸軍第三十一混成協步兵六十二標第一營,自管帶桂丹墀統率,自英山兼程趕回,與原駐省城之騎兵一營,及胡萬泰臨時招集已散各標營兵,約一營,暨韓衍所主持之青年軍,謀聯合解決黃煥章所部。事為李烈鈞所知,因向皖人表示,願帥黃部回潯。至黃煥章一受何等懲罰,當候潯軍都督命令辦理。皖人徇李烈鈞之請,遂許潯軍自行撤回,時十月十日(國曆11月30日)也。

 

潯軍既去,皖人以不可無主持大政之機關,以免行政中斷,遂以軍政、民政、財政三部,組合而成「皖省維持統一機關處」。軍政部桂丹墀主之,民政部洪思亮主之,財政部黃書霖主之,以韓衍任秘書長。凡一切內政外交,以及發號施令,胥由此名義執行之。俟皖軍都督正式舉定,到任之日,此機關即行撤銷。又以諮議局名義已廢,乃召集臨時省參事會,選舉正式皖軍都督。十月二十二日(國曆12月12日),全場一致,票選孫毓筠為皖軍都督。同時上海中國革命同盟會本部,亦選任孫毓筠為皖軍都督。淮上軍總司令王慶雲,副司令張孟介、張綸,廬州軍政分府孫萬乘,蕪湖軍政分府吳振黃等,均一致推戴孫毓筠。於是一月來爭持未決之一大問題,至此遂告解決。由省參事會派員賚印信赴滬迎孫毓筠,郎自蒞皖就任。(孫傳瑗)

 

(摘錄「學風雜誌」,民國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安徽省立圖書分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