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宋蘭蘭 通訊員戴亮
20年「楚才獎」漢台交流連起黃鶴樓和阿里山
上圖 臺灣二信高中楚才夏令營營員遊覽壯觀的三峽大壩 資料照片
上圖 楚才特等獎選手赴台遊覽美麗的日月潭 資料照片
今年5月14日上午,第30屆武漢國際中小學生楚才作文競賽臺灣苗栗縣頒獎儀式在該縣啟文小學舉行,苗栗地區36名獲獎的臺灣「楚才」接到了來自海峽彼岸——武漢的獎證。
今年「楚才」在苗栗縣新設分賽場,實現了臺灣地區頒獎由單個學校擴展至整個縣市。武漢、臺灣,一個是歷史名城、首義之都,一個是祖國明珠、富饒寶島。20年前,因「楚才」這個知名文化品牌的紐帶之力,兩地有了更多交集。從1994年走入臺北市開設首個分賽場至今,「楚才」臺灣賽場已縱貫寶島;參賽規模從最初的幾十人發展到1.2萬余人。 苗栗縣縣長劉政鴻的一席發言令出席者動容:「兩岸同文同種,希望以楚才作文競賽為平臺,武漢和苗栗兩個城市像親戚一樣經常走動,兩地青少年像同學一樣經常切磋交流,共同弘揚優秀中華文化,共同促進兩岸人民親近和諧。”
緣起 臺灣湖北同鄉會搭橋 「楚才」成功登陸寶島1994年,「楚才」在大事記上留下濃重的一筆:在臺北市首設分賽場。昨日,市台辦副主任、楚才競賽委員會副主任佀治洪回憶了當時「楚才」進入臺灣的重要一步。當時,楚才已是一項知名的國際賽事,而台辦有著廣泛的人脈資源。「兩地未來的交流與發展,青少年將起到極為重要且積極的作用」。在這一理念推動下,省市台辦和臺灣各界有識之士積極推動,力促「楚才」這一文化品牌踏上寶島。
當時的臺灣湖北同鄉會裡有一位熱心家鄉事業的老將軍、武漢籍老鄉—王磊。年逾七旬的王老先生為了「楚才」入島出錢出力,積極奔走。佀治洪回憶說:「王老先生聯繫學校,組織賽場,邀請評委,不辭勞苦。在他的熱情推廣下,‘楚才’在臺北成功舉辦。」 此後,市台辦借助臺灣當地教師協會、家長協會等民間團體的力量,使「楚才」在臺灣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如今,經過20年發展,「楚才」臺灣賽場從臺北擴展到基隆、台中、高雄、新竹、新北、台南、苗栗,縱貫整個臺灣。參賽規模從最初的幾十人發展到現在的百余所中小學的1.2萬多名學生。
壯大 兩地「楚才」 相互走動認親2008年,武漢市舉辦「漢台楚才獲獎學生夏令營」,臺灣「楚才」首次來漢交流。這一年,臺北、基隆、台中等3個城市共有5000多名學生參賽「楚才」,規模創歷史新高。臺灣《中國時報》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報導。
多年來,漢台兩地學生在「楚才」這一平臺上交流,只見其文,未見其人。2008年,奧運會在中國舉辦。借著這股東風,組織兩岸青少年進行面對面交流適逢其時。由武漢市政府主辦,市台辦、長江日報報業集團、市教育局承辦的首屆漢台楚才獲獎學生夏令營在孩子們的熱切期待中揮旗出發。
2008年8月12日,夏令營開營式在武漢外國語學校美加分校舉行,來自臺灣16所學校的50多名楚才獲獎者和武漢本土小「楚才」代表聯誼。6天裡,兩岸青少年以「楚才」為紐帶,研討作文教學,參觀楚地名勝,增進了友誼;參觀湖北省博物館,遊覽長江三峽,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魅力。
上圖:夏令營組委會成員單位領導與臺灣參訪團部分嘉賓合影
我是通過楚才作文競賽認識武漢的。這個城市好大! 黃鶴樓太壯觀了!"昨日,記者連線臺灣基隆市二信高中教師宋吉清他回憶當年和學生一起到武漢的情景仍覺歷歷在目。"'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我們都知道武漢有個黃鶴樓,在書本上看過黃鶴樓的圖片也讀過很多故事。沒想到、這輩子還有機會親身到黃鶴樓上看一看。"登上慕名已久的黃鶴樓,臺灣學生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快看,這就是李白詩裡寫到的千古美景啊! 中華詩詞的美足以穿越千年而歷久彌新、文化的力量太驚人了!”
6天的交流結束後,臺灣的孩子們和武漢學生依依惜別不舍之情溢于言表。"優良的傳統及歷史文化必須用文字繼續傳承、中華民族原本是一家人、現在仍然是一家人、 讓兩岸學子一起努力發揚優良的民族文化"。
2011年、恰逢辛亥首義100周年。當年8月、9名武漢楚才特等獎選手、作為4萬名楚才參賽者中的翹楚、漢台兩地文化交流的小使者、搭乘"辛亥旅遊首義號"免費赴台參觀交流,"武漢作為首義之城、 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在這裡打響。我走過的街道巷弄也許就是當年的戰場。雖然歷史遠去,但痕跡仍在"。那一年的楚才作文競賽中,在武漢六中讀高一的張一帆以"辛亥首義"為題獲獎。如今已成為大學生的他,回憶起那次臺灣之行覺得意義非凡。"在臺灣、我瞭解到更多辛亥文化、 與當地同齡人的交流讓我受益良多"。張一帆至今仍清晰地記得自己在臺灣寫下的一段文字:"夜色掩護著夢境、 略帶倦意的心靈安逸于金門的懷抱。身體似乎隨浪潮一般輕緩地上下搖擺,同這永恆的海島一般呼吸、沉浮。在日月潭邊,在阿里山上我們分享海峽兩岸共同的心跳。
發展 今年5月舉行的「湖北·武漢臺灣周」期間,來自武漢市首義路中學、黃陂區一中的優秀教師,在苗栗縣維真中學與該校教師進行了語文教育主題座談,雙方均感受益頗多。幾天時間裡,楚才競賽委員會代表分別走訪了台中、苗栗、基隆、臺北的多所學校,發出來漢參加楚才夏令營的誠摯邀請。所到之處,各地校長、官員均熱情相待,表達對兩地學生和教育界交流的熱切願望。 今年7月,臺灣各縣市楚才優秀獲獎選手將彙集成團,來漢與武漢「楚才」交流聯歡,規模超過以往歷屆。此次活動,由國台辦列入兩岸交流重點專案,親自督辦。「漢台兩地‘楚才’的雙向交流已連續3年被國台辦列為兩岸青少年交流重點專案,上升到國家級層面。」佀治洪說:「楚才"在臺灣地區的不懈拓展、 成就了武漢在兩岸交流中的特殊價值和國家地位、殊為不易。」佀治洪展望:"下一步,我們將通過多部門協作,共同把這個品牌擦得更亮,實現可持續發展,促進漢台兩地學生常態化的交流借鑒,取長補短,共寫兩岸文化交流這篇大文章。
"楚才"漢台交流大事記1994年第10屆楚才作文競賽走向海外同時在中國臺北和美國伍斯特市設立分賽場。2000年"楚才"打出國際牌。第16屆楚才作文競賽更名為"武漢國際中小學生楚才作文競賽"。賽場設到四大洲,除港澳臺地區外還在法國、加拿大、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設立分賽場。當地媒體予以突出報導。2007年中國臺灣賽場參賽人數突破5000人臺灣地區有近20所中小學推薦學生參賽 ;2008年4月在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中文學校及孔子學院設立楚才國際賽場。8月、 首屆楚才作文競賽漢台獲獎學生夏令營成功在
漢舉辦,《海峽兩岸楚才優秀作文選》同期出版。本屆夏令營由武漢市政府主辦,武漢市台辦、武漢市教育局、長江日報報業集團承辦,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臺灣獲獎學生來漢交流活動,被國台辦列為重點交流專案。 2010年9月22日,楚才作文競賽首次赴台頒獎。此項活動是「辛亥首義·武漢文化周」重要專案,被列入國台辦重點
交流專案。 漢台「楚才」交流升格為國家級。
2011年3月,首次為在武漢就讀的藏族學生開設楚才專門賽場。首次在臺灣南部城市高雄開設楚才賽場,楚才在臺灣臺北、台中、基隆、高雄等4個城市設立賽場。首次為在漢留學生開闢特別賽場,50多名留學生用漢語寫作。 8月,市政府舉辦楚才漢台獲獎學生「武昌辛亥首義百年」夏令營活動,被國台辦列為重點交流專案。楚才特等獎選手乘「武漢晚報辛亥首義號」赴台交流。 10月,臺灣教育參訪團來漢進行「楚才文化交流」。 12月,楚才特等獎選手徐思原在國台辦組織舉辦的「兩岸大交流·你我共參與」網路作品大賽中獲十佳書畫作品獎。
2012 5月,臺灣選拔參加楚才作文競賽的學生人數首次過萬人參賽學校超過40所。首次在新竹開闢楚才賽場。7月,以"楚才"為平臺的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再次被列為國台辦重點交流專案。臺灣教師文化之旅湖北參訪團一行到長江日報報業集團參觀、交流。楚才競賽委員會和臺北市文教協會、新北市文教交流協會簽署合作協定、楚才作文競賽在臺灣的賽場得到進一步拓展。根據協定,
2013年的楚才賽場將拓展到臺灣新北市。楚才競賽委員會推薦一批優秀習作參加臺灣明道文藝雜誌社舉辦的"華文學生文學獎"評比活動。2013年4月11月,漢台才俊秀江城 — 楚才作文競賽漢台獲獎學生才藝交流活動在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舉行。該小學的學生與臺灣師生共舞《阿里山的姑娘》,將交流活動推向高潮譜寫了新的友誼樂章。2014年"楚才"與市台辦、臺灣有關文化交流機構緊密合作、在台南、苗栗新增分賽場。3月22日,來自台南、苗栗等地數十所中小學的近2000名學生與武漢學生同時揮筆、同題抒情競賽首次實現兩岸同步、同題。4月,楚才競賽委員會推薦優秀作品參加臺灣明道文藝雜誌社舉辦的"華文學生文學獎"評比活動。5月14日、 第30屆武漢國際中小學生楚才作文競賽,頒獎典禮在臺灣苗栗舉行。臺灣《聯合報》對頒獎典禮予以突出報導。 7月,楚才競賽委員會將邀請臺灣楚才獲獎選手來漢訪問,並參加由國台辦舉辦的兩岸楚才「中華詩詞朗誦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