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2014年4月17日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周永璋理事長演講現場
大學生對於新資訊的掌握速度甚快,但是與國人切身相關的開國史又懂得多少?關心多少,中華民國辛亥武昌首義同志會周永璋理事長,接受台灣科技大學副教授張志賢之邀,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重回辛亥武昌起義現場」的演講。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學生的專業領域屬於資訊科技是其翹楚,但歷史卻是與人與人互動息息相關的時空領域,周永璋理事長說明何以武昌起義能夠一舉成功,成為辛亥革命之首義,從革命風潮、大陸湖北地區自西元1900年以來平均十天一次的水災,清廷又不斷加農捐民不潦生,農民暴動,乃至四川保路運動,將革命悲憤拉到最高點,天災人禍、國際形勢、地理位置、文宣傳播等角度來詮釋,演講中並穿插建國百年以武昌起義的革命後裔的身份,接受鳳凰衛視採訪之口述歷史,搭配重回現場影片及首義現場3D示意,讓學生彷彿「重回」歷史現場。
周永璋理事長也以當時同樣二十出頭花樣年華的學生與青年革命志士,利用看似學術機構的社團名稱:「科學補習班、日知會、文學社」,以掩護的方式來發展革命組織,充滿創意與機智,台上妙語如珠,讓歷史更增添了故事與感動。
周永璋理事長於4月17日受邀演講,對學生在科技資訊的專業領域及課業繁重之中,仍踴躍參與這場開創民國之役講座深表敬佩。他也認為,在國人教育普遍忽視這段歷史的氛圍下,多予年輕人互動或許是認識自己國家歷史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