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節演講,王文隆博士:若你們醒著,要去喚醒他們!

發佈時間:2023-04-03
 
(「我當然認為現在的青年跟當時是一樣的,我們看到的是很多紙醉金迷、醉生夢死的青年們在那邊,但你們是清醒的,你們要喚醒他們。」-----王文隆博士。)

本會訊:

日前(31日)國民黨黨史館與革實院青年團邀請王文隆博士於聯經書院演講,題目是:「談談黃花崗起義與辛亥革命對今日華人、兩岸及台灣青年之意義。」題目雖然嚴肅,但吸引了許多青年朋友參加,王老師幽默的演講也為現場氣氛添了幾分輕鬆,現場提問踴躍,問題內容也十分豐富。王博士結合他教學以及在大陸實際生活的經驗,從兩岸關係議題談到當年辛亥革命的歷史,全程緊扣一個主題:身為台灣青年,我們也應該問一問自己:「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王老師說,我們台灣青年也應該問一問自己,我們到底是誰?要談到兩岸關係,就不得不談及台灣的現狀是怎麼來的;要談及台灣現狀的由來,就不得不談到辛亥革命的歷史。

 

▲本次演講的官方海報

 

現在台灣中學歷史教育的憂慮之一,就是「專題化」教學讓學生失去了對歷史脈絡的基礎知識。實際上,即便是整個東亞史的發展中,革命勢力在整個東亞都有串連,因為中華民國的革命事業,在整個東亞產生了仿效效應,使其不再只是一場中國的革命,而是以中國為核心蔓延至整個東亞的革命運動。例如:西屬菲律賓獨立運動(1898,阿奎納多領導)、暹羅(今泰國)爆發失敗的軍事政變(1912)、羅福星事件(1912)、大越革命(越南革命,1912)、韓國的三一運動(抵抗日本殖民統治,建立大韓民國,大韓民國之名即仿效中華民國)......等等從黃花崗起義到辛亥革命,以及其往外擴散的風氣,都使革命的聲浪在東亞蔓延。由此看來,中華民國的在東亞史的歷史地位也相當重要,不該被淡化、切割。

 

▲中華民國的革命事業,在整個東亞產生了仿效效應,使其不再只是一場中國的革命,而是以中國為核心蔓延至整個東亞的革命運動。

 

黃花崗起義是中華民國創建的前奏,辛亥革命是整個民國創建的一聲巨雷,他創建了亞洲第一個【活下來】的民主共和國。與台灣民主國不同,台灣民主國自認為大清的「龍兄虎弟」,是為了替大清規避國際法問題抵抗日本殖民統治所留下的產物,相比之下,中華民國是一個真正以落實民主政治為目標,且從創建以後活到今天,而未夭折的民主共和國。

 

▲王老師向青年觀眾講解辛亥革命與台灣的聯繫,台灣人很早就投身中國革命的行列,羅福星、許贊元都是參加過黃花崗起義的兩位台灣志士,其中羅福星負傷,來台灣繼續組織革命運動,後於苗栗事件中被捕犧牲。(相關新聞:【馬英九:黃花崗之役 台灣人出錢又出力】

 

王老師說,他相信大家都是愛台灣的,即便每派愛台灣的主張、方法都不盡相同,台灣是個無聲的存在,卻也正無聲地對這些「愛台灣」的聲音做出回應(據今年政大的統獨民調,直到2022年底,多數人依然選擇維持現狀):「我們當然會期待我們所擁有的價值觀、生活都不要有太大的衝擊。」我們期待中華民國的國格、法制、價值觀能夠以台澎金馬為主體被延續下去,這就要靠各位青年們一起來努力。我們也期待台澎金馬能夠作為一種華人的典範,今天雖然有人說,因為中國太大、人口太多,所以必須要用一種威權的方式才能實現良好的統治。但同樣是華人社會,我們重視民主、人權的治理方式也同樣可以獲得不錯的表現,「看來華人是做得到的」,我們可以把另一種價值觀用我們的生活實踐活出來。

 

▲王老師向觀眾解說:「提到辛亥革命,就必須談一談民國與孫中山的理想,孫中山先生的想法多已反映在他所主張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中。」

 

「大家都在為兩岸找解方」,王老師說:「我們也在為台灣找解方,目前有些人會說『台灣』是大家最大的共識,但我會說:『中華民國才是大家最大的共識』,我們不能把金門馬祖那邊(福建省)當作不存在,我依舊認為我們的法體制應該被遵循。」兩岸交流的好處是可以增進彼此的認識,減少誤判,現在最怕的就是對情勢的誤判。兩岸之間出現了很多不了解、陌生,以及因為政治目的而傳遞的錯誤訊息,由此出現了許多誤判的可能。現在最可怕的是,他發現台灣有些媒體在刻意醜化中國大陸,而中國大陸也開始有老師、學生不諱言地在他面前談論武統。兩邊氣氛正在起變化,都受不了對方,雙方的民族情緒正不斷升高,對於對方有許多誤判、敵意。他期待兩岸在疫情之後能夠藉由開放交換生、學術研討、商務等往來,這些都能加深彼此的認識,這代表什麼?這代表兩岸之間的隔膜,我們需要各位年輕人一起打破。

 

▲王老師解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兩岸關係最微妙之處。但他也擔心,現在情勢正逐步走向「你中無我,我中亦無我」---民國正在消失。

 

王老師也補充:有些人還會進一步誤判「台灣出事就一定有盟友來救」,但國際現實告訴我們:「別人的孩子死不完」,台灣還是要靠自己爭取籌碼、創造最有利的環境與機會(這就是為什麼台積電會被民眾稱為「護國神山」)。現在的狀況是,我們跟大陸之間,我們需要找到一條能共同對話的渠道,而關於歷史的部分,孫中山、辛亥革命是有機會的,不管怎麼說,從兩岸都推崇孫中山這點來看,兩岸還是有可以溝通跟交流的地方。

 

▲王老師向觀眾展示「台灣的無聲回應」:據今年政大的統獨民調,直到2022年底,多數人依然選擇維持現狀。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這終究不關自己的事,但王老師鼓勵,只要在乎這個問題的人,無論喜不喜歡大陸,都要去了解它,就歷史學訓練的角度而言,我們會知道:「與其聽別人說,不如自己去體驗」,我們所聽來的東西都是經過別人的折射與篩選,我們可以自己去走走看看,何況現在的情況是:「台灣人到大陸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而大陸人到台灣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這一點就是他從自己的大陸學生身上看到的。因此他更鼓勵大家靠自己的雙眼、雙耳、雙腳去看看中國大陸的真實樣貌,不一定要接受當前媒體的扭曲,同理,有時即便是抖音傳來的東西也不一定是真的,雖然今人說:「有圖有真相」,但現在已是:「有圖不一定有真相」的時代。

 

演講結束後,現場回饋與提問相當踴躍,其中本會青年部編輯張文亮向王老師提問:「請問一下:您今天的主題是黃花崗起義與辛亥革命、青年節對今日兩岸/華人社群,以及台灣青年的意義,您也說:台灣是一個開放的社會,有很多元的聲音。如今青年身處這個時代的普遍現象是三不: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不清楚自己未來要怎麼做,所以對您而言,黃花崗甚至辛亥革命也是一批青年在追尋這個三不答案的過程嗎?您認為黃花崗、辛亥革命對於當時的青年們來說是什麼?

 

▲本會青年部編輯張文亮向王老師提問:「對您而言,黃花崗甚至辛亥革命也是一批青年在追尋這個三不答案的過程嗎?您認為黃花崗、辛亥革命對於當時的青年們來說是什麼?」

 

王老師的回答是:「我當然認為現在的青年跟當時是一樣的,我們看到的是很多紙醉金迷、醉生夢死的青年們在那邊,但你們是清醒的,你們要喚醒他們。(黃花崗革命烈士)他們用他們的鮮血、用他們的革命事蹟來喚醒群眾,我們現在同樣的,我們有很多有志的青年在這裡,你們同樣也能貢獻一己之力喚醒其他人。現在一堆人醉生夢死,他們對這些事情根本不在乎、沒有感覺,而你們有感覺,你們能做些什麼?以前他們要用鮮血,我們可能(這個時代)不需鮮血,也許用言語。我們知道他們很多在紙醉金迷中,如果你們有可能去喚醒他們,你們來試試看,一如當年的辛亥革命的志士一般。

 

▲王老師勉勵:「現在一堆人醉生夢死,他們對這些事情根本不在乎、沒有感覺,而你們有感覺,你們能做些什麼?......我們知道他們很多在紙醉金迷中,如果你們有可能去喚醒他們,你們來試試看,一如當年的辛亥革命的志士一般。」

 

▲演講結束後,所有與會演講的觀眾與講者合照,可以看到現場觀眾大多是年輕朋友(翻攝自國民黨青年團臉書)

 

▲演講結束後,(右起依序)本會青年部編輯張文亮同講者王文隆博士、國民黨黨史館主任林家興合影

 

(辛亥武昌首義同志會 青年部)